*月*日上午*点,*从*赶回*县*乡派出所,当天轮他值班。*妻子——*小学老师*躺在*医学院的病床上已整整**天,刚做完手术。
“*来了!”**多名前来乡派出所办事的群众一阵骚动。
他冲进二楼一间屋子,抓起警服边穿边下楼,灰旧的警服散发出一股草药味。
他细心地翻开一本本户籍册,为群众出证明、办手续。
上午**点,他起身赶往*村为一村民送身份证。在走廊里,他背起一个小背篓,里面装着一把镰刀、一把特制的铁镐,那是上山采药必备的。**年来,*这个习惯从未改变过。
走出场口几十米,*又返回*小学妻子的寝室,拿上一瓶药酒,那是他专门为*村高山组村民*配制的。“又要去给人看病?先把
张老师治好吧!”学校的老师叮嘱他。
一路上,*遇到农村低保老人和正在地里干活的农村妇女都有说不完的话,一问一答中充满了关切。
“好人啊!”提起*,*村**岁的村民*必才竖起大拇指。
那条无悔的道路
“先进屋吃饭。”早已等候在门外的*双腿直打颤。此时已是下午*点钟。
“吃过了。”*未进屋,就在院子里为老*治病。一路上,一直饿着肚子的*已经婉拒了几家农户吃饭的邀请。
“痛不?”他挽起*的裤管,反复按其肿得发亮的双膝。*双腿患病**多年,每年看病都要花去数千元。
“医院照片和检查结果出来没有?”*问。
阳光下,满头灰白的头发让*显得更加和善。
“是骨质增生和风湿。”*的女婿*说。*是该乡卫生院的医生。
“和我判断的差不多。”*起身从院墙边撇下一花椒枝条,摘下一根花椒刺反复在*膝盖周边扎,直到布满鲜红的小血点。
*拿出装满药酒和草药的塑料矿泉水瓶,倒出些许反复搓揉*的双膝。
“哎哟!痛到骨头里去了。”老*痛得直叫。“这就对了。剩下的药留给你,自己每天像我刚才那样扎出血后用药酒擦一次。”
*拿出两百元要感谢*。
“我**多年替人治病从未收过钱!”*说。
其实,他妻子*在*医学院治病已花去*万多元。儿子在*念大学每年也要两万多元。
今年**岁的*出生在*县麻芝乡,****年从县农业中学毕业便参加工作,**年间,他当过乡秘书、人民调解员,大部分时间都在平均海拔****米的*乡度过。
****年,*从乡政府调到派出所。作为一名副科级侦察员,他一有空便深入责任村了解社情民意,经他调解的纠纷当事双方都很满意。他说:“只有熟悉情况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乡海拔高,气候恶劣,土地贫瘠,是全县贫困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由于缺医少药,很多群众大病小病能拖就拖,能忍则忍。
“有的原本年轻力壮,生病后因为得不到及时治疗而走了,留下一家老小。”*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黔中无闲草,夜郎多良药。*祖上就有行医的传统,他也了解一些草药的基本药效,他决心自学草医药知识,利用当地的草药资源解除群众痛苦。
一路行来,他再未回头。
那个群众的亲人
在派出所分给*的寝室里,凌乱地摆放着几个纸箱,里面装满了草药。床头边一排中医书籍摆得整整齐齐。
有了学中医的想法后,*一边向当地草药师傅学习,一边买来相关书籍自学。
****年,*下乡调解纠纷时遇到了金谷村老中草医闫绍清,老人看他谦虚诚恳,便悉数将家传的治疗方法传给了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年,乡干部李永强进村工作时不慎摔伤,腰部动弹不得。*用草药为他擦拭。第二天,李永强就能自己翻身了,半个月便痊愈。这给了*信心。
**多年来,他先后拜访近**名民间草药师傅,掌握了提炼和配制治疗骨伤、扭伤、结石等方面的草药,在山区极为适用,并深得当地群众信任。
在多年的义务行医生涯中,感人的故事道不完说不尽。有意思的是*还通过治病收了个干儿子。
****年*月初,家住羊场镇走马村的陈十宝在外省打工期间,骑车不慎将两条大腿摔成骨折。由于付不起高昂的医药费,家人只得将陈十宝拉回家。
*得知陈十宝的遭遇后,主动为其诊断并将配制的草药送到陈十宝家中,三天两头进村查看伤情更换草药,还亲手为他做了一副拐杖。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小陈又像以前一样生龙活虎了。
“*是我儿的再生父母!”陈十宝父母硬要拿出上千元感谢*,被*坚拒。
为了表达感激之情,陈家按当地风俗备了礼品到*家让陈十宝拜*做了干爹。
*的药大多是他自己上山采的。
当天从*家出来,*没有急着回家,而是跨过河沟,拄着铁镐爬坡进山采药去了。
“这个是木通,有扩张管道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结石病。”
“这是野梅花,主要用来治疗跌打损伤。”
每采一味草药,*都能说出其功能和主治病症,还能记起传技的师父。
不一会儿,采的草药就装了满满一背篓。回去后,他通常要把这些草药晒干后,或切片,或磨粉,或泡药酒。
*一年采药、配制不但要贴进去很多时间和精力,有些珍贵的药还需花高价买。
当地一名干部告诉记者,要是*把所有替人治病的钱都收起来,可以在县城买一套好房子。
然*不但不收分文,每年还要因此花去数千元,而为群众节约的医药费则高达数万元。
*长期住在学校分给*窄小的寝室里,满屋霉湿气味,有几样旧家具,几瓶药酒让小书桌显得拥挤,铁炉顶上挂着的几块腊肉见证了他与老乡的情谊。
那片熟悉的土地
“当警察和做草医有冲突吗?”从*村回来的路上,记者问他。
“没有!我的职业是警察,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管什么职业,不管在哪个岗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才是关键。”*脚步匆匆,他还要赶回*照顾病床上的妻子。
“你行医这么多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得到群众的信任和单位同事的支持,他们让我更好地工作。”
****年*月,*市*区某舞厅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警方经过调查后将犯罪嫌疑人锁定为*乡一个小名叫*的人。
*警方将这个情况通报*乡派出所。全乡*.*万多人,哪里去找这个*啊。
正当大伙犯难时,刚下村回来熟知当地情况的*将*所在村寨告知了*警方,很快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他们都说你是老好人,不怕他们以后报复你?”
“惩恶扬善是我的职责。”
“有人说你缺少警察的派头。”
“要派头干啥?派头只会让警察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派出所只有三个民警,*所包的几个村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一半,工作压力大,但从未出过差错。
多年来,*在进村入户开展治安管理、调解纠纷、人口普查等工作中,由于工作突出,*多次被县公安局评为优秀公务员。
“*就是*乡的活地图,这里的山山水水、村情他最熟悉,不要说警方监管重点对象,就连普通农户家庭状况也在他的掌握之中。”所长祝贤昌说乡里很多案子能快速侦破多仗*的功劳,民事纠纷调解*更是行家。
**年来,*用自己配制的草药免费为辖区群众治疗骨伤、扭伤、结石的患者,连他也记不清有多少。临近的湾寨乡、摆省乡、羊场镇甚至花溪区、贵定县、惠水县的群众也慕名前来找他看病,不管病人来自哪里,*免费送药决不收一分钱。
十里八乡的群众都亲切地称*“草药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