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交警支队创建文明单位纪实
*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队于 ****年成立以来,一直重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通过多年的创建,支队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绽放了灿烂的文明之花。特别是 ****年再次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后,支队把文明单位创建作为促进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和交警队伍发展的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内涵,紧紧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目标,扎实开展了创建工作,使支队的各项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 **月 **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荣获“云南省文明单位”授牌仪式举行,这是我市首家政法系统荣获该荣誉称号,是我市公安机关的光荣和骄傲,更是全体交通民警和协管员追求卓越、努力拼搏的结果。
培育一流作风,建一流队伍
从严治警,打造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务实、廉洁高效的公安交警队伍。一是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健全组织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和支队机关民警每周两次,大队民警每周一次集中学习政治业务制度。二是建立和完善岗位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等队伍监督管理制度、方案,细化措施,明确了机关各部门、各县(区)交警大队岗位民警职责,对各县(区)交警大队、机关各处室民警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和党委成员履职考核,每季度评分排名,张榜公布,充分调动了各级领导和全体民警工作积极性。三是坚持每季度主要领导与党委成员之间交心谈心、分管领导与处室领导、大队领导之间交心谈心、处室(大队)领导与民警之间交心谈心制度,掌握民警思想动态,整改民警突出问题。四是加强“公务员八条禁令”、公安部“五条禁令”等工作落实情况、会纪会风、警容风纪、专项行动和警车使用督查,深化治理公路“三乱”、涉案财物管理专项治理,清理整顿交通安全协管员队伍,有效预防了违纪违规事件。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公正、理性、平和、文明、规范、廉洁执法。全面落实“三个必训”制度,按照“战训合一、轮训轮值”的模式,实行随时、随事、随地练兵,抓好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系统培训、事故处理民警资格培训、车管民警职工培训、机动车考试员培训、交警信息平台应用及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培训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开展“钻业务、练技能、强素质、铸精兵”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不断提高民警执法水平;建立规范执法考核监督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法制员队伍建设,认真开展执法检查、执法资格考试和执法质量考评,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执法示范单位,全面加强了规范执法工作。 ****年以来共有 **个单位被评为省级以上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位民警被评为省、部级执法标兵。
营造安全、文明、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改善办公条件,加强科技强警和信息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对大院外墙实施了“换装”工程,统一了支队、大队、中队办公楼外观标识,将大院西侧 ****平方米面积的汽车修理厂改造为免费停车场,绿化美化了办公环境。在车管所办证大厅、违法处理办公室、事故处理室,设置了休息区,安置了座椅、饮水机、报刊架,设立车管落户、车辆检验便民服务中心、车辆检验标识便民服务点、流动警务室,采取“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模式,办理车辆注册登记、检审工作,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办公服务环境,极大地方便了办事群众。配备了执勤警车、电脑、交通执法酒精检测仪、移动警务通、单警装备等办公设备和执法装备,建立了血液酒精检测室。
****年投资 ****万元建成了全市机动车驾驶人考试中心,对 **个考试项目全部实行计算机自动评判上传,驾考工作更加公开透明。 ****年,又建成了 **个重点路段监测点位和两个出省、市公路卡口点以及大丽路、丽宁线、丽攀线等道路的 **个监测点位建设,对超速行驶、套牌等交通违法 **小时抓拍。
立足群众需求,出台惠民举措,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轻微交通违法“首违不罚”,市区违法停车行为先打电话通知当事人消除违法行为,在规定时间内不消除的才进行处罚;建立了罚缴分离工作机制,实行银行代收罚款,所收罚款全部转入当地财政,罚款不再经过交警部门,已彻底消除给罚款下达指标和收罚款等问题;全面开展异地处罚,避免了以往交通违法行为人必须到违法行为地接受处罚带来的诸多麻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广大驾驶员逐渐理解了交警的工作,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和交警的满意率逐渐提高,出现了驾驶员主动给市长写信表扬交警工作的情况;进一步完善错时错峰、补高等勤务机制,成立“交通安全服务站”,出台“车管便民十七项措施”和“机动车号牌自编自选”举措,开展了交通事故人民调解、轻微财产损失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等工作。
实施城市交通精细化管理,深化城市交通畅通工程,着力提升城市交通文明。通过打卡口、接断路、优网络,打通了市区内群众反映强烈的 **条断头路,合理规划 ****个停车泊位,加大了地下停车场、绿荫停车场的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了通行能力。科学、合理调节信号灯的周期、时长,香格里大道、雪山路实现了“绿波”控制,完成了城区五个主要路口的交通信号灯、部分路口的人行横道灯更新设置工作,更换了 *个路口信号灯,启用了祥和丽城片区交通信号灯;对城区所有道路交通标志标牌进行全面清理、排查、统一、规范,形成*文化特色。对电动自行车实行了上牌落户,在全省率先进行了电动车管理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填补了电动车管理的“盲区”和“空白点” ,净化了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在辖区主干道路边、交通流量较大、接送学生车辆较多、容易造成交通拥堵的大中小学校门前均设置了“护学岗”、安全网。
展示*交警的良好形象
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不仅是公安机关的窗口,更是*对外的窗口。为此,支队把形象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展示了*交警的良好形象。
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建立警务公开、警营开放日和值日警官制度,公开收费标准、办事流程、民警姓名、举报电话,在各窗口实行挂牌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错时服务等便民服务措施,打造了阳光警务。建立领导挂钩联系群众等制度,深入挂钩联系点关心帮助群众;积极开展党内互助“八个一”等献爱心活动。开展开门评警、大走访、三访三评、“四群”教育、“四亮四评”活动,积极走访企业、社区、群众、困难家庭,召开恳谈会,收集各类工作信息,及时整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开展共产党员示范岗、共青团员示范岗、女子示范岗等创先争优活动,*岗亭民警每天执勤至凌晨一点,在维护好交通秩序的同时,提供给游客指路、帮助游客打出租车等服务,许多游客发自内心的说:“*交警太好了,这么晚了还在古城执勤,帮我们打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