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警务文艺 >> 文化建设 >> 浏览公安
  • 对加强基层交警队伍警营文化建设的认识与思考(二)

    时间:2013年02月15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警营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成效显著,充分显示了公安队伍向着人文关怀、人性管理的深化,公安文化日趋成为公安事业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

        一、警营文化的内涵及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血脉,是灵魂,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警营文化作为警察的行业文化,不仅仅是公安机关业余文化生活的浅层表现,而是指警察群体和组织在长期的队伍建设和警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警察特点的物质成果、群体意识、价值取向、精神风貌、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及管理方法等元素的总称,它集中体现了公安机关的工作目标和管理方向,它在凝聚警心、激励斗志、陶冶情操、提升形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打造和谐警营的有效手段,是带队伍、促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警营文化是队伍建设的“润滑剂”。警营文化建设是检验队伍建设的“晴雨表”,是抓班子、带队伍的重要法宝。先进的警营文化理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时刻感染、熏陶、规范和激励广大民警,摒弃不正之风、不廉之气、不良之习,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交警队伍内部环境,是打造一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重要元素。同时,在日常队伍管理中,仅靠刚性、硬性的强制约束远远不够,辅之以“软”,才能相得益彰,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发挥文化驱动力,就是实现队伍“软管理”的一种最佳方式。

        (二)警营文化是凝心聚力的“粘合剂”。在当前价值多元、凸现自我、个性张扬的时代,警营团队文化成为一种“粘合剂”,引导着民警群体价值追求和行为取向,激发民警自豪感和归属感,有效推动着和谐警营建设。文化渗透、文化规范和文化教育,又形象地告诉民警“何能为”、“何该为”、“何不为”,做到心理有约束、行为能控制。同时,广大民警参与各类警营文化活动,寄托理想希望,舒缓压力,放松身心,焕发热情。

        (三)警营文化是人才培育的“孵化器”。警营文化活动的开展,是选拔、发掘人才的过程,亦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提升民警素质的渠道,更是弘扬队伍精神的手段。在各项警营文化活动中,锻炼了一批文体骨干、行家里手,培养出一批组织人才、宣传力量。同时,通过文化熏陶、思想渗透、活动引导,广大民警深受鼓舞和感召,斗志昂扬、见贤思齐,形成“人人比贡献、个个创佳绩,你追我赶、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

        (四)警营文化是公安主业的“助推器”。加强警营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需要,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需要。开展众人参与、卓有成效的警营文化活动,有助于增强警察队伍的亲和力,有利于树立人民警察亲民、便民、利民、为民的“民本”形象,有利于优化公安执法环境和外部监督环境,促进警民关系和谐。

        二、基层交警队伍警营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业务,轻文艺,存在“认识”瓶颈。“副业论”,认为警营文化与交管工作和队伍建设关系不大,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单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边缘论”,把警营文化和中心工作对立起来,认为搞警营文化建设牵扯精力、影响工作,认识上的浮浅,思想上的淡漠,把警营文化定格在交通管理工作的边缘。“程序论”,单纯把警营文化建设当成任务来完成,想着出花花点子、做表面文章应付检查,不考虑民警喜不喜欢、效果好不好,跟风操作,浮光掠影、流于形式。

        (二)重工作,轻学习,存在“人才”瓶颈。搞好警营文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包括组织管理人才和文体特长人才。有的单位虽想组织开展警营文化活动,困于无人组织、无人参与,人才缺乏,组织乏力。一方面,对警营文化人才重视不够,不善于发现、挖掘人才,没有做到人尽其才;另一方面,不善于培养人才,没有提供展示的平台、舞台,创造性和主动性得不到有效激发,人才流失、人才老化现象严重,警营文化生活始终处在停滞或低层次徘徊状态。

        (三)重结果,轻投入,存在“保障”瓶颈。警营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却又看不到什么直接的收益和回报。在短期内,可以说是“高投低产”。然而,“结果论”的提倡者常以“产量比业绩,结果论英雄”,轻过程、轻投入,乃至对警营文化心生反感、心存质疑,缺乏必要的设备、时间和人员保障,警营文化活动生命力略显薄弱,难以维系。

        (四)重形式,轻内涵,存在“实效”瓶颈。没有正确处理好警营文化思想性与娱乐性的关系,把警营文化活动当成是单纯的娱乐和消遣,视为“打打球、唱唱歌、挂字画”,不仅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更是浮于表层,内涵浅薄,缺乏团队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警营文化建设的初衷悖逆而行。

        三、新时期基层交管部门警营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组织保障上下功夫。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要积极倡导“文化育警、文化塑警、文化强警”理念,充分认识到警营文化活动的抓手作用,克服畏难思想、羞涩情绪、扭捏作风,确保活动有声有色、掷地有声。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交管部门要加强对警营文化工作的系统管理,形成“一把手亲自抓、部门联动、全警参与”的强大局面,内营氛围,外倡和谐,将基层警营文化建设推向一个个高潮。三是强化保障。做好活动经费专项预算、设施建设及时更新,活动时间安排、人员调配等工作,是开展好各项警营文化活动的基石。

        (二)强化阵地建设,在载体创新上下功夫。一是灵活形式,丰富内涵。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览、交流、讲座、培训、比武,构建警营文化和社会文化大融合的平台,丰富内涵,以文化建设培育交通民警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强化宣传,浓厚氛围。及时宣传交流警营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及取得的丰硕成果,营造高雅、激昂、求知的文化氛围,打造品牌、多出亮点。三是抢占舆论高地,占领网络阵地。与各类媒体开展警媒共建,巩固舆论和网络两块阵地,加强公共关系建设,服务基层警营文化建设,同时,搭建网上活动载体,由“面对面”延伸到“键对键”。

        (三)坚持以人为本,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以警为本。注重发挥广大民警的主观能够动性,尊重首创精神,既有“阳春白雪”,亦有“下里巴人”,让每一位有特长、有思想、有激情的民警有为、有位、有味。二是强化特色教育,梯队培养。以先进的文化思想理念丰富公安文化内涵,按照“一警一爱好”要求,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培养出不同层次、不同梯队的文化人才。三是注重典型选树,示范引领。将公安文化建设中成效突出的一批先进典型选树出来,宣传推广,形成“以点带面、全面发展,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局面。

        (四)助推交管业务工作,在善抓结合上下功夫。一是与队伍日常管理相结合。告别传统枯燥的说教,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模式,在活动中增进友谊、提升能力、实现自我。二是与交管业务工作相结合。与日常开展的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瞄准切入点、找好结合点,做到工作、愉悦两不误。三是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将多姿多彩的警营文化活动与便民服务相结合,传递警察核心价值理念和行为取向,转变理念,改进作风,提升执法水平,和谐警民关系。

        (五)建立长效机制,在成果转化上下功夫。文化,倡导的是无形的价值理念,必须以制度为桥梁把文化理念贯穿于具体的工作之中。一是建立组织管理机制。在警营文化建设组织、纪律、后勤、保障等方面建章立制,用制度引导行为,将成果固化于制。二是建立规划指导机制。立足实际,突出长效,做好警营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长远发展规划,提高警营文化建设的规范性、指导性与示范性,做到有步骤推进、成系统发展。三是建立人才管理机制。通过自主报名、排摸梳理、新警报备,对文体人才情况进行梳理汇总,建立人才库,完善人才吸纳、培养、使用机制,为活动开展打牢基础,提供人力支撑。四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对警营文化建设的任务推进、日常开展、工作成效等进行检查评估,评估结果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范畴,定期通报,奖先惩后。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推动公安文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 下一篇:浅谈构建和谐警营文化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