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警入户查访的技巧
入户查访是社区民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走访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社区民警对社区情况的掌握:走访得好,就能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开展工作就比较顺利;反之,既访不出情况,也访不出问题,结果就摸不透情况,掌握不了辖区动态,给工作造成被动。
一,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一是积极主动的原则。有的社区民警由于工作时间不长,或工作方式方法不多,不会做或者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怕入群众门,进去不敢谈,导致访谈工作开展不起来。这就要求社区民警要克服畏难情绪,不要怕吃闭门羹,多与群众接触,群众越对你有戒心越要积极主动地去接触,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用诚心打动群众,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理解和尊重。久而久之,群众就会接纳你,就愿意接近你,甚至主动找你,给你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或信息。 二是深入细致的原则。俗话说,“一天不转,情况有变。”社区民警在入户调查时,要勤走、常走,经常、持久地开展走访工作,处处留心,对每一次走访都要深入细致地收集各类信息,看看人员有什么变动、场所有无增减、情况有什么变化、矛盾纠纷有什么进展,要随时掌握辖区动态变化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把握主动,而不至于发生问题后陷入被动境地。 三是注重细小之处的原则。有些社区民警只满足于从治保会、居(村)委会干部等处得到信息,而忽视在入户调查时捕捉、核实有价值的信息,漏掉了许多看似无足轻重的“细小信息”。实际上,入户调查工作不能仅满足于“跑跑腿、动动嘴”,社区民警要善于用心、勤于用脑,注重思考、见微知著,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从所谓的“只言片语”中识别和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有价值的线索。 二,要注意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入户环节。社区民警入户时,首先,要告知群众自己的身份,用家常话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消除群众的戒备心理;其次,要找到群众感兴趣的话题,激起对方谈话的兴趣,使其接受访谈,达到访谈的目的;再次,要注意语言技巧,设法让受访对象接纳你,要采用肯定性的语言,而不是易被人否定的 “两难选择语言”,否则,很容易被对方拒绝。 二是举止环节。社区民警要取得受访对象的合作才能成功进行访谈。因此社区民警与受访对象见面后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与受访对象建立融洽的关系,以利于访谈的顺利进行。其一要注意自己言谈举止,表情要自然大方,情绪要放松稳定;其二交谈时要主动、礼貌、友好,在和谐氛围中进行;其三要设法取得对方的信任,使其主动接受访谈。 三是访谈环节。切入访谈主题前,最好先和受访对象说说家常话,找到受访对象感兴趣的话题。首先是访谈时心中要有数,有重点,有计划,防止谈了一大圈,离题太远。受访对象把话题扯远时,民警不能流露出漫不经心、不耐烦的情绪,不要随便打断对方,而是在适当时机,用礼貌的语言把话题引回正题。其次是以平等诚恳的态度对话,不能居高临下,动辄以管人者自居,使对方有压抑感、委屈感。再次要注意发现问题,并不动声色地记录好谈话内容。能不记录时,一般不要记录,以免引起受访对象的猜疑;实在需要记录时,一般不要太正规,访谈结束后回去再整理。最后是发现可疑事物时,不宜直奔主题,最好不动声色,必要时采取措施,达到保全物证、固定证据的目的。 三,要灵活运用三个方法 访谈时,有时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比如,有些群众对民警提出的问题避而不答,而是要求民警回答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些还涉及其他行政部门的问题,或提些过分、不切实际的要求。如果不懂装懂,或者回答不合其意,就会形成对立或者造成误会,甚至争吵,不利于访谈进行。这就需要社区民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措施,巧妙应付。 一是充分肯定法。对暂时无法答复的问题,千万不要急于回答,可先充分肯定其问题,比如说“你提到的问题确实很重要,我要查一下,等核实清楚再告诉你”,从而避开其话题,回到自己的话题上。 二是巧妙转移法。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而要转移其注意力,比如可以说“我会将你的要求(或意见)反映给有关部门”,或者“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将尽力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考虑”。 三是委婉代替法。如果对方的问题涉及与他人的矛盾纠纷,就要注意不要轻易表态,说话要慎重,不要给人留下话柄,避免引起对方的反感或对立情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