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交警管理 >> 安全天地 >> 浏览公安
  • 关于对辖区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管理的思考及治理对策

    时间:2013年04月03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私家车走入家庭,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为了方便接送孩子上下学,好多家庭购买了私家车,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接送学生车辆队伍,由此给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形成了较大压力,在不同时段引发辖区部分道路交通不畅。就分局辖区**所中小学校周边交通秩序来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家长接送学生的停车需求与维护校园周边有序畅通交通秩序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进一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净化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环境,维护校园交通安全,既是交警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又是我们需要面临和解决的一个课题。本文就辖区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有以下几点思考和治理对策。

        一、接送学生车流使得校园门前交通秩序问题凸显

        客观分析,一分局辖区**所中小学校大多分布在与主干道相邻的中小街道上,而这些中小街道由于与主干道相邻,往往承担着为主干道分流交通和机动车流交通转换的功能,每天上下学高峰时段,接送学生的车辆所形成的瞬间交通高峰,给学校附近路口、路段造成交通压力,甚至造成交通拥堵。加之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普遍较重,寒暑假和节假日时间学校补课频繁,很多学生家长在补课期间也在接送学生,因此,节假日时段接送学生车辆对区域交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例如位于城区主干道新南路、人民南路之间的林荫街上的*市第七中学、在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的西川中学等中小学校,接送学生的车辆占道停车、随意掉头,使局部区域道路交通不畅。如果遇到发生交通事故,则该路段通行矛盾就更加突出。

        二、停车泊位与校车的紧缺是影响校园交通秩序的重要原因

        (一)学校门口无停车条件导致停车难。辖区的中小学校都建在居民住宅区或主干道旁,学校自身以及周边无停车条件,虽然占道停车解决了一部分停车需求,但临时停车泊位数与接送车总量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学生接送车流高峰是:初、高中早晨*:**至*:**,下午**:**至**:**之间;小学早晨*:**至*:**,下午**:**左右。每到学生上学、放学高峰来临,停车位与待停停放车辆之间的矛盾格外突出,例如位于玉林东街的玉林中学初中部,该路段相对狭窄,又处于稠密的住宅小区,停车矛盾相当突出。

        (二)接送学生的公共运力不够。这主要表现为校车总量供给不足和公交车吸引力不足。辖区部分中小学校虽然有校车接送,但数量有限,绝大部分中学没有校车。校车运力不足,接送学生的任务还主要由家长来承担。虽然近年来高度重视公共交通的发展,但是,针对中小学生上放学而言,公共交通系统对中小学生及家长吸引力仍然不足,公交承担接送学生的数量比例较少。

        (三)学生家长文明绿色交通意识不强。许多学生家长认为接送子女上放学是天经地义的事,与乱停放车辆影响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比较起来,自己子女上放学方便更重要,往往感到自己随意停一下对交通影响并不大,没有充分认识到人人都这样乱停放,对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影响就会很大;在调查了解中我们还发现,还有一些家长虽然住家距学校很近,乘坐公交车就一、两站路,但家长往往以“不放心娃娃安全”为由,仍然开车接送学生,绿色交通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根植。

        三、一分局缓解停车难改善学校周边秩序的几点对策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置接送停车点。根据辖区每所中小学校的车辆实际停车需求,结合学校周边道路宽幅、交通流以及周边路网结构等实际情况,组织警务区民警对学校及周边道路进行全面的摸底勘查,在此基础上,在中小学校门前设立“上放学交通安全通道”,在有条件的学校门口及周边道路合理规划非机动车、机动车临时停车点,施划停车泊位线,规范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严格查处违法乱停乱放车辆。例如,分局辖区机投镇小学门前和周边道路长期以来无临时停车点,接送学生的车辆乱停放现象突出,给校园门前及周边道路造成了极大的拥堵、秩序和安全问题。在日常路面勤务工作中,分局敏锐地发现这一问题,经过多次实地调研、走访学校负责人、踏勘学校周边道路情况,在机投镇小学门前规划了接送停车点,不仅缓解接送学生车辆停车难矛盾,而且对极大的改善了学校周边的秩序,减少和避免了交通安全隐患。

        (二)创新举措,大力倡导绿色交通理念。针对前期调查中掌握了解到的“一部分学生住家离学校不是很远、很多同学同住在一个小区内” 等信息,一分局积极联动武侯区教育局,以辖区龙江路小学为试点,拓展思路,创新管理,发出“文明绿色参与交通倡议书”,开展“校园无车日”活动,组建“小交警文明交通劝导队”等形式,大力倡导“拼车出行、每周少开一天车、交通文明礼让”等绿色交通理念,不断深化校园文明交通共建共享机制,促进大众化的交通自律,提升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品质,努力为中小学生营造更加安全、畅通、有序的校园交通环境。分局与龙江路小学开展的倡导绿色交通活动得到了学校师生、教职员工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其形式新颖的齐抓共管模式、内容丰富的宣传引导形式收到了良好的管理效果,在辖区武侯区计算机实验小学、锦里小学、棕北中学等中小学校中得到了推广实施。

        (三)警校联动,加强“三方”文明交通自律建设。在校园交通秩序特别是停车秩序常态化管理实践中,一分局深刻认识到,在依法严管的同时,充分调动校方、学生及家长的力量共同维护良好校园周边环境,是校园交通秩序管理的有效途径。管理、宣传、引导并举,靠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文明交通自律建设,才能从根本上维护良好校园交通环境。各大队及警务区民警、车管民警、事故民警根据校园周边停车秩序给师生和行人交通安全带来的隐患,对学校老师、辅导员、学生进行指导宣传和培训,同时,在校内组建“文明交通自律劝导队”,协助民警在上放学时段劝导师生、家长的机动车乱停放行为,维护校园门前停车秩序;依托德育课堂开展文明交通自律宣传,属地警务区民警融入不同年级德育课堂,利用一定课堂时间,宣传文明交通自律“应做到什么,怎样做”,并针对不同中小学校园门前交通秩序特点特别是家长机动车乱停放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倡导性宣传,由学生向家长传递文明交通理念,告知并提醒家长自觉避免机动车乱停放等不文明交通行为;对家长接送学生时车辆乱停放的行为,由民警依法严格处理后,将车牌号抄告校方,由校方核查并通过学生通报家长,通过交警严格管理,校方和学生协力,带动家长一道传播文明交通理念,自觉规范交通行为。

        (四)常态整治,有效净化校园及周边交通环境。分局各勤务大队紧密结合责任区校园道路交通实际,切实落实“一校一警”的管理责任制,一方面加强学校及周边道路的日常交通管理,对武侯区计算机小学、玉林小学、棕北中学西区实验学校等地处小天竺片区、玉林片区、双楠片区等交通繁华或复杂路段的中小学校,由*名民警、*至*名交通劝导员组成“护学岗”,在上学、放学时段维护校园门口道路的交通秩序,确保学生安全和交通秩序良好;另一方面,加大对辖区主、次干道沿线学校以及学生上下学通行较多的道路各类交通违法的依法严处力度,不定期组织开展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查处机动车超速、超员、超载以及使用报废车、拼装车辆、无牌无证车辆、假牌假证车辆以及低速车、非法营运电动三轮车、摩托车接送学生的交通违法行为,有力地净化了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秩序,努力营造学校周边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保证学生出行安全。

        四、对进一步加强校园交通秩序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合理分布学校,尽量减少择校上学。名校效应使得家长对重点学校青睐有加,宁愿选择相对较远的重点学校,也不愿去辖区学校就近上学。择校生的住址与学校的距离相对较远,为方便学生上下学,家长往往采用私家车接送的办法。因此,建议教育部门根据辖区地段来合理规划学校招生数量,要适当控制一些重点学校择校生的招生数量,鼓励学生在居住地就近上学。

        (二)进行政策扶持,实行校车公交化管理。学生上学交通属于社会公共交通服务系统范畴,应当将校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部分,列入公交发展计划之中。建议政府大力扶持公交企业,开设校车公交专线,实行校车公交化管理,减少学生接送车数量、缓解交通压力。

        (三)履行相关职责,落实教育部门责任。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学校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主动配合交警抓好学生的交通安全问题。一是开展志愿者活动,协助管理校门口交通秩序。学校的保安、值老师也可以把协助管理校门口的交通秩序作为志愿者活动,每天安排力量维护校门口秩序,让交警有更多的警力疏通主干道交通。学校也可发动家长参与这项活动,让家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摒弃各种不文明交通习惯。二是合理使用部分资源。合理使用学校周边道路、单位资源,让接送车可以借用周边道路、单位内停车场点临时停放,,使校门口的道路在接送时段与周边道路、周边单位内空间资源之间形成微循环,以减轻周边道路容量压力。三是严格执行错时放学制,缓冲接送车流高峰。建议教育部门责成学校严格落实错时放学,对因执行不到位导致接送车大量积压、引发道路堵塞的,由交警部门通报教育部门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析高速公路分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高速公路隧道火灾事故救援的几点思考索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