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深化作风年活动典型材料(十五)
一、案由
*市*局*监督所原副所长*多次身着制服,亮明身份,明确要求城区及一些乡镇餐馆使用其朋友生产的消毒餐具。此外,还代表朋友直接与现有两家经营消毒餐具的企业主进行转让谈判,要求低价转让经营权。*市纪委(监察局)对该事件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事实,责令*局免去林某*监督所副所长职务,并将其调离执法岗位。这是一起典型的执法部门中层干部滥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违纪事件,损害了政府机关形象,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
二、剖析
一个负有市场监管职责的中层干部为所谓友情所左右,因私而废公,滥用职权,造成恶劣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思想松懈,认识缺位。发生这样的事件,最根本原因是其淡薄了执法为民观念,思想道德滑坡,没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管理、为谁服务的问题。而心存侥幸,简单认为不贪污不受贿,如此一件“照顾”性质的“小事”无关紧要,却没有正确认识“小事”的危害性及其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严重损害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形象。
(二)情法不分,无视法纪。没有摆正“情理”和“法纪”的位置关系,是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为了朋友之情,林某将个人感情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为私“情”而乱了底线,越了红线,忘了宗旨,伤了群众,将手中的职权异化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走上违纪之路,得到了沉痛的教训。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因血缘圈、工作圈、生活圈、老乡圈等导致违纪违法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必须引以为诫,正确处理“情理”和“法纪”的关系,始终做到“法”在心中,“严”字当头,把个人情感置于法纪、制度、道德的约束之下。
(三)机制不全,监管不力。林某作为执法部门的中层干部,处于权利集中的执法关键岗位,直接接触群众、企业,发生这样的违纪事件,说明部门单位对执法干部管理还不够严格,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监督还不够有力,尤其是对干部八小时外的监督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为其提供制造了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的违纪违法空间。
三、启示
(一)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牢固树立为民执政思想。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思想,不拿官场当市场,不拿权力当交易,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当私情。当前,要突出把学习贯彻《廉政准则》作为党风廉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广大干部定好位、不错位,尽好责、不失职,坚决纠正和克服干部服务意识淡薄和个人利益至上的问题,自觉把心思聚焦到为民谋福祉上,把精力集中到为民求发展上,真正做到掌权为公、执法为民。
(二)必须加强制度*,建立权利制衡长效机制。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必须把建立和完善干部的管理和约束机制作为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要以“深化作风*年”活动为契机,针对部门存在的问题,找准制度上和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着力完善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落实“治庸问效、治懒问责、治贪问廉”的“三治三问”机制,加快推进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廉政风险排查机制*,探索实行重点部门、重点岗位中层干部定期交流机制等,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
(三)必须加强权利监督,防范权力运行失控缺管。充分发挥职能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作用,加强和完善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积极探索干部八小时外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社交圈”、“生活圈”的监督,使每一名干部的公务行为都处于组织、群众的监督之下得以规范运行。要严肃执行纪律,对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严肃查处,对无视党纪国法、顶风违纪的行为,要依法严惩,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