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区平安建设水平的探讨
提升新时期社区平安建设,必须以社区建设的理念统领思路,找准出发点,贴近社区平安建设实践,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创新思路,加强各项措施。
一、 创新社区治安组织形式,建立社区治安“防、管、控”一体化网络。 要以创新社区治安组织形式为抓手,建立健全的集综合治理、民事调解、治安管理、治安防范为一体的创建“平安社区”组织网络,形成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统一领导,综治协调,群众自防组织为依托,点、线、面结合,防范严密、反应快速、处置及时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创新“五老” 为“六大员”。在维护社区治安中,要推行“社区干部六大员”形式,选择和聘用热心综治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宗教人士”和治安积极分子为“治安信息员、治安巡逻员、安置帮教员、矛盾调解员、宗教协管员、治安宣传员”,并制定定期走访、检查验收制度、确保“六大员”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工作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创新“五户一长”为“巡街护区岗亭辐射工程”。要以小区为单位,组织实施“五户一长”传牌巡逻制。社区主要街、路面沿线建立治安亭,选聘思想觉悟高、治安热情高、群众威信高的数名群众担任巡逻员,对道路沿线及小区进行不定时巡逻。按照统一指挥、分段管理的原则,岗亭值班巡逻员以岗亭为“点”辐射到街面全“线”和小区。为维护治安秩序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减少社区案情的发生。 二、 创新社区治安防范机制,建立适应社区治安需要的治安防控体系。 要坚持创新为民的原则,不断丰富创建形式、拓宽创新领域、创新防范机制、提升创新层次,通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一是由“人防、物防、技防”向“技防、人防、物防”的转变。以“技防”为主,“人防、物防”配合,在社区企业、店面、单位中,合理规划,要分步实施报警装置、探头等工程,家家户户配备消防灭火器,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熟练掌握灭火器材和技能,提高应急防范能力;二是由“群众自防、联防机制”向“社区治安防范社会化、市场化机制”转变。要推广财产保险与群防群治并行的治安防范新机制,要以社区居委会和保险公司为责任主体,社区群众自愿参保的原则,保险的项目包括个人财产,家庭财产综合险,附加盗抢险,明确各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群众有保障,治安防范有专人,保险公司有利润、防范工作有依托、群众财产有平安的多赢局面。 三、 创新社区治安管理服务模式,建立与社区相适应的治安管理机制。 一是变“群众上门办事”为“警察上门服务”。建立警务联系群众和日查、月考、季评、年总结的考核奖惩制度,规定干警要坚持大走访、走访每周至少2次,社区治安主任、治安协管员每天入户访查,了解治安情况,指导和宣传治安防范工作,为群众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受理户口申报、代办有关证件、调处治安纠纷等;二是变“无序流动”为“品牌劳务”。公安、劳动保障、工商、*等部门协同配合,采取“市场化运作,人性化关怀,规范化管理”的方式,积极鼓励各种经济实体兴办社区劳务公司。劳务公司融法律援助、劳动权益保护、就业指导、子女教育、治安管理、服务为一体,承担法律责任。加强流动人口的生产技能和法律素质,使流动人口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务工活动,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真正为群众服务;三是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要组织实施《出租房治安管理责任协议书》,将出租房屋管理责任落实到出租房主身上。在深化社区平安创建中,扩大社区平安创建覆盖面,组织开展“平安出租房”活动,制定“出租户”管理办法,由派出所和流动人口管理站分别对辖区出租房主评定出租房屋治安评定一、二、三等级,评定工作采取逐步推荐、审核的办法进行,评为一级平安出租房主要授予“一级出租房”牌匾,并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通过实行平安出租房评定,提高出租房管理,促进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四、 创新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提高人民群众综合素质是提升社区平安建设的基础,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关于开展平安社区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提高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不断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在宣传中突出党的方针、政策、法律知识、治安防范、消防安全、道路交通等。同时,社区要办好图书室、文化活动室、老人活动中心、广播电视等基础文化基地建设,动员群众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升社区平安建设。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