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警务文艺 >> 诗歌散文 >> 浏览公安
  • 四十而惑

    时间:2013年07月01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最近一直燥热,虽然前几天刚刚才下过一场暴雨,但是这天才一放晴,气温便又似树林里受到惊吓的松鼠一般蹿的老高,再加上地上水汽的大量蒸发,更显的湿热难耐。已经许久没有动笔写过东西了,我这人有个毛病,写东西的时候心一定得静。可心又怎么静得下来呢?看着时光如水一般流逝,还没来得及品味三十的而立,转瞬间就把我就带进了不惑之年。这个当口,我突然有种要写点什么的冲动。

        因为性格也因为环境酿造的心情所致,我一直偏爱某些带着淡淡伤感情调的东西,无论是文学类的还是音乐类的,这和失望或悲观无关,只是一种偏好。如今无厘头和带着痞性的人或东西大行其道,这种带有淡淡的哀伤营造出来的情调有点失宠,有点不合时宜了。不合时宜本来就是大多数文人最大的悲哀,因为他们常常需要回忆、需要展望、需要联想。不幸的是,尽管我不是文人,却偏想沾染一点文人气,甚至也喜欢做一些不合时宜的回忆、展望和联想。

        回眸来路,曾经纯真的幼年、刻苦的少年、混蛋的青年,在记忆中一一跃动,经历的日子沉淀下来,实在感觉不到几分重量。想起一个故事,跟自己的历程有点像。一个人准备在墙上钉一幅画,钉子不牢,发现应该将钉子钉在木榫上才结实。于是伐木榫,找到木榫后又嫌大,需要锯子。于是找锯子,找到后又嫌钝,需要锉锋利。于是找锉刀,找到后又嫌磨手,需要手柄。于是找小树杈,找到锯后又需要斧头,于是找斧头,于是找磨刀石,于是找……到后来自己都忘记该找什么了,忘了自己要干什么。此时此刻,我该作怎样不合时宜的联想呢?

        年近四十,当需“问惑”。一问为“自省”。复杂的世界、各种复杂的圈子,真的让人有时不知所措、或是无能为力——“惑”太多了。之前我曾经是个思想很周全的人。说是周全,其实无非就是挑剔罢了。对人或对事要求十全十美,做不好的事宁愿不去做,有缺点的朋友宁愿不去交往。生活的圈子曾经一度越来越小,别人对我的评价多数是说我太过较真甚至虚伪,自己虽然感觉委屈却也无处申诉。年近四十才渐渐懂得,当一个人认为所有人都有问题的时候,一定是自己出了问题。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自己也不是一个完人,凭什么要求别人没有一点毛病呢?这不是虚伪又是什么?只看别人的缺点而不看他们的优点本来就是自己过于苛求。二问为“自量”。年近四十,咀嚼了事态冷暖,感怀了岁月无情,从二十岁的激情和梦想中走过,只知道激情和梦想不会长久;三十岁,最完美和最有实力的自己却在混沌中度过;四十岁,老之将至,那额头的沟痕,满脸的疲沓,困顿的目光,提醒你一切都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因为再直的腰板在重负之下都会弯曲。特别是该记的忘了,该忘的却总记在心里,使你感到自己的心力体力和精力都遛上了滑梯,你怎能不惑呢?三问为“自得”。人的一生都难免会经历一些风雨,但每个人在走过风雨后的感悟都会有所不同,有人庆幸、有人抱怨、有人诅咒、有人感恩。在今天这个莺歌燕舞的时代,我一味纠缠“苦难的、黑暗的、魔鬼的历史”、怀疑“光明的、伟大的、智慧的历史”的作法,是脱离时代、愚昧偏激的表现吗?如果说我的不合时宜、怀疑较真是无谓可笑的举动的话,世故老道、随波逐流又何尝不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年近四十,当需“解惑”。一解思想之惑。生活的大锅里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庸庸碌碌的青蛙,被世俗的火慢慢煮着,并且很惬意的享受着这种自杀一样的过程。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随波逐流,随遇而安,浑浑噩噩地打发着日子。我想,或许我会就这样一天天在蹉跎的流年里渐渐老去,最终走向死亡,就像其他亡者一样,埋在土里,烂在泥里。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着、什么是快乐?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自己。或许人生就是在这些疑问中走向终结。我始终觉得人生就是在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织中度过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一个活得精彩的人应该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不妥协于现实世界的规则与障碍,可以自由翱翔;同时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片土地上去进行其他行为的拓展,去耕耘属于自己的生活。二解行为之惑。年少过于轻狂,年老过于沧桑。四十岁,成功的落魄的平凡的,都只是生存的外在状态。自己就是自己,当下就是当下,精彩是自己的精彩,平凡是自己的平凡。每个人都是自己,满满人群也是自己。痛过、哭过、傻过、爱过之后,才明白生活其实不需要那么多无谓的执著,没有什么真的不能割舍!一路走来,虽然也曾千百次的总结和思索过,当盘点那些匆匆逝去的岁月里的成功和失败、欢笑和泪水时,我再也不愿去回忆他们了,因为我知道生活的目标应该是在前方的。生活是什么?就是生下来,活下去,给自己定个位吧,能干什么,该干什么,会干什么,好好享受现实所拥有的一切。三解成长之惑。成长其实就是内心在历练中的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就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能量。想起五一节去甘泉寺跟大师谈禅,大师的一个例子让我沉思许久,他说:想用装了墨汁的瓶子装牛奶,怎么办?只有把墨汁倒出去,把瓶子洗干净,然后再装牛奶,这个倒和洗的过程,就是清洗灵魂、消灭灾难的过程。看来人头脑里的东西需要经常全部倒出来清洗,我们不能让人生从头再来,只能让思维从头开始,不管现在和以后会面对多少困难,自己只能把以前积累在思维中的垃圾全部清除出去,有理想,而不妄想;有愿望,而不奢望;有作为,而不妄为。记得时刻提醒自己,即使再不迷信权威,再不相信人类煞费苦心建立起来的文明大厦,自己永远只是一个小人物,既不能经世,也不能济国。也许很想笑一笑,这就是人生吗?也许想肯定一次,我终于知道了什么是人生。也许忘了笑,忘了肯定,而直接的就奔了死亡去了。 年近四十,理应“不惑”。一当历经困惑。惑是生命成熟的过程。惑于天道、惑于王道、惑于人道;惑于学习、惑于工作、惑于生活;惑于事业、惑于家庭、惑于社会;惑于善与恶美与丑、惑于好与不好幸与不幸、惑于悲哀与振奋麻木与清醒。惑与不惑,都是生命成熟的资本。我记得不曾有人教过我们该如何去走人生路,人生的话题太广,也太沉重,而且历史无法重复,没有现成的经验供我们参考。所以,只能任凭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漫长岁月中成长着、煎熬着。而生性浪漫且不甘寂寞的人更有可能遭遇许多大喜大悲的过程或结局,我想,我大抵如此吧。在数过四季轮回,看过风起云涌,经过风雨洗礼,观过尘埃起伏后,也许一切又都该结束了。或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二当走出迷惑。四十岁,无论是年少的懵懂与无知,还是初恋的青涩与纯净,是成长的烦恼与期待,还是成熟的人生冲闯与应对,都已成为回忆。尽管四十年来,曾有工作的不顺,生活的失意,日子的无聊和内心的空虚,但每一份经历都是一份写实,每一份伤心都是一段痛楚,每一份挫折都是一段感悟。经历让自己明白,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无数次摔倒,但摔倒之后一定要勇敢爬起来;我们可以不成功,但我们一定不能不努力;我们可以因为一时走错路而从头再来,但在发现错误后一定要勇敢面对;我们可以犯错,但不可以一错再错。这就是男人中年的幸与不幸,是一个人应当遵循的成熟之路的守则,是失败与挫折、艰难与困顿、迷茫与无助中醒悟和崛起的风沙的积聚。三当再无惶惑。不惑,是能够从困惑中走出,在不惑中寻找,在自信中拼搏,这就是人生。不惑,不是我们改变了什么,而是我们被改变了什么,这就是生活。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并惬意享受生活的,拥有财富不及拥有健康,拥有权势不及拥有亲情和友情。在追求名利和权势面前我们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为追求名利和权势而伤及自身的健康、牺牲亲情和友情。我们谁也赢不了和时间的比赛,要懂得随遇而安地欣赏社会人生的形形色色,平和淡然地面对一切,活出自我,活出自信,爱自己,更爱他人;懂得宽容是美、是文化、是艺术,知道生命的短暂、宝贵和无奈,将快乐溶解到看似斑驳的平凡生活里……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 下一篇:学会独处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