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消防管理 >> 防火研究 >> 浏览公安
  • 刍议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攻坚组作战行动

    时间:2013年07月16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火灾隐患和各类致灾因素不断滋生,火灾事故仍处于易发、多发和高发期。尤其是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企业和易燃易爆单位不断增加,大跨度、大空间、大面积的公共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日益增多,新型可燃保温材料等新材料、新能源广泛使用,煤化工、煤制油等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火灾扑救和事故处置难度越来越大。近年来发生一些重特大火灾案例的扑救实战看,部分指战员对火灾特点、规律和战术措施把握不准,在初战或攻坚战斗中指挥不果断,缺乏抢抓战机、科学决策、敢打必胜的勇气和能力。为此,为了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公安部消防局要求全国消防部队开展打造消防铁军、建设灭火救援攻坚组的活动,并于2009年7月在沈阳召开了“公安消防部队打造公安消防铁军暨灭火救援攻坚组建设现场会” [1]。提出通过3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单兵技能娴熟、作战勇敢顽强,攻坚组(尖刀班)能攻善守、尖刀作用突出,辖区中队响应迅速、独立作战和初控能力强,特勤队伍专业精干、装备精良、能打硬仗恶仗,指挥员素质过硬、指挥科学果断,一般火灾能及时扑灭、重特大火灾能有效控制、特殊灾害能有效处置的总体要求,坚持英勇善战、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全力打造一支“攻必克、守必住、战必胜”的公安消防铁军。通过三年努力,全国消防部队在“打造铁军”建设中积极开展“达标评星”活动,成效显著。

         2 灭火救援攻坚组作战行动准备[2]

         攻坚,顾名思义,攻就是内攻、强攻、攻克、排除,坚就是困难、威胁、障碍、险情。消防攻坚组的作战行动,是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中遇到急难险情、灭火战斗行动展开受阻、常规战术措施运用受挫的情况下,消防攻坚组临危受命、遇险而上,深入恶劣环境,完成攻坚克难的作战任务。攻坚行动的准备工作涉及很多,但首要的是消防指挥员对需要攻坚的灾情作正确、客观、合理、透彻的分析判断。因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准备工作。

         2.1 分析判断、掌握灾情

         根据作战命令及作战任务,当进入地下、大空间和高层等建筑的内部,应通过询问知情人、查阅图纸或灭火作战计划等方法,查清建筑内部布局、进攻路线的长度、垂直和水平通道、有无人员被困、起火部位、燃烧物资性质等情况。攻坚组队员熟悉用于救人和灭火进攻的各种通道,包括消防电梯、消防疏散电梯(有条件的使用普通电梯),室内疏散楼梯、室外疏散楼梯,以及避难层,应急广播、应急照明、应急疏散指示标志等,使攻坚组展开目标准确、途径顺畅、行动快捷。

         2.2 防护、器材和通信准备

         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攻坚组人员迅速着不同防护服装,佩戴空气呼吸器、无线语音送话器或头骨发生器、无线语音数码方位呼吸器等个人准备达到防护等级。根据受领的侦察、救人、灭火、排险等作战任务,结合现场情况,携带红外热成像仪、测温仪、导向绳、救生绳索、便携式移动照明灯具、水枪(带)等侦检、照明、破拆和灭火、排险器材装备进入指定作战区域。攻坚组内攻所需器材装备应一次佩戴齐全,满足进攻需要。攻坚组内攻作战行动展开前,应根据现场通讯屏蔽因素或作业环境影响,明确规定攻坚组与前沿指挥部的内外联络方式;小组成员之间应针对灭火进攻、人员救助和阵地转移、排险等作战行动中可能出现的通信不畅或非防爆器材不能使用情况,进一步明确利用声语、灯语、绳语、手语等辅助通讯联络方式,确保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前沿指挥部间保持畅通的通信联络。

         2.3 进攻路线与起点选择

         (1)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可根据建筑内部布局情况,合理选择消防电梯,疏散楼梯和登高装备作为进攻途径,到达进攻起点(着火层的下一层或下两层),做好攻坚作战准备[3]。

         (2)地下建筑发生火灾,通常可选择疏散楼梯,滚梯作为进攻的途径;设有采光口的地下建筑,还可通过采光口作为进攻途径,进攻起点应选择烟雾较少的上风或侧上风出入口。

         (3)公众聚集场所建筑发生火灾,根据现场环境灵活选择疏散楼梯、电梯、敞开式楼梯和移动登高装备作为进攻的途径。进攻起点视情况灵活设置在着火层安全出口或着火层下一层等处。

         (4)大跨度、大空间厂房、库房或冷库等建筑发生火灾,通常选择上风或侧上风距火点较近的出入口或窗口作为进攻点。

         (5)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灾害事故,通常选择上风或侧上风与现场保持适当安全距离的地方作为进攻起点并要避开下水道等地下空间的上部。进攻的起点,既是前沿指挥部所在地,也是轮换(接应救援)人员和所需装备器材的集结地。

         3 灭火救援攻坚组作战进攻队形编成

         按照部局要求每个特勤中队要建立1个灭火攻坚组和1个救援攻坚组,每个普通中队要建立1个集灭火和救援为一体的攻坚组。每个中队选拔出1名干部和3名战士,组成灭火救援攻坚组,并根据人员变化、休假、日常表现等情况,特别是战时表现,进行及时调整。同时优化作战小组人员编成。灭火救援攻坚组建设可以充分整合各中队力量,按照官兵年龄和身体素质的差异将中队攻坚组以外人员编成若干作战小组,每组由一名组长、一名士官或老兵以及一名新兵组成。因此,灭火救援攻坚组都是以4个人组成不同的作战进攻队形。

         (1)1-2-1基本战斗队形。组长利用主导向绳在前,确定进攻路线和指挥;其后2名队员利用分导向绳负责铺设水带出水枪。托后队员负责安全观察、传递安全绳,并负责攻坚组与外部通信联络。

         (2)3-1搜寻队形。在建筑空间内或沿楼梯、走廊、走道纵向搜寻延伸时,前方3名人员成“△”前进;即一名组长在前利用热成像仪确定前进方向,同时负责牵引主导向绳向前延伸;2名队员利用分导向绳在主导向绳的左右两侧搜索前进,托后1名队员负责安全观察、通信联络和接应保护。

         (3)2-2进攻队形。人员深入内部作战受到高温烟气威胁程度较大时,可根据情况一前一后出设两支水枪形成梯次掩护进攻。

         (4)2-1-1与2-2相结合救助与疏散队形。烟火对被困人员威胁较大时采取2-1-1队形:即1名组长和1名队员在前沿组织施救,1名队员利用水枪掩护,最后1名队员在中间保护点附近接应。同时视情况协助水枪手出水枪掩护,即变为2-2队形。

         (5)3-1破拆进攻队形。攻坚组在完成破拆任务时应采用3-1队形,即3名队员在前进行破拆,1名队员利用水枪射流进行掩护。

         4 灭火救援攻坚组作战行动方案实施

         4.1 纵深进攻、设防堵控

         (1)攻坚人员在高温、浓烟和黑暗条件下内攻时,4名队员应根据不同的作战任务采取不同的进攻队形,尽可能形成进攻和掩护两个(保护)两个层次,掩护人员要视高温烟火对进攻人员的威胁程度,加大射流保护强度;内部纵深进攻的掩护力量不足时,要及时请求外部增援。同时合理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缩短纵深进攻展开时间。纵深内攻中,攻坚组应充分发挥红外线热成像仪、测温仪等专用仪器的侦察作用,以便迅速查明火源,人员被困位置等情况,分析判断对作战行动有利和不利因素,确定内攻的最佳路线,尽快到达既定作战位置实施攻坚作战。

         (2)建筑火灾内攻,攻坚组应依托电梯前室、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室外楼梯以及其他可利用的敞开式楼梯,在楼梯间或走道的两侧设置水枪阵地;也可利用登高装备从外墙窗户、阳台以及从联通阳台、过街天桥等处作为进攻突破口,在各类竖井通道、外墙窗口、玻璃幕墙与楼梯间的伸缩缝、楼板缝隙与穿管孔洞等处设置水枪阵地设防堵控。

         4.2 清障破拆、疏散救人

         (1)攻坚组在纵深内攻时,内部通道被封锁,如建筑物吊顶、支撑构件或货架堆垛等受高温烟火作用坠落或倾斜倒塌影响阵地位置,应立即采取拉拽、切割等清障破拆方法,清除障碍物,为继续纵深内攻,设置封堵阵地充分发挥射流作用创造条件[4]。

         (2)高温烟火将建筑内的疏散通道或出口封锁,人员被周围无法自行疏散时,应组织多个攻坚组采取多水枪交替掩护内攻,重点突破强行打通救人通道,完成救人任务。大量人员被困,没有足够力量同时将所有被困人员疏散就出时,可采取,“缓冲就人法”,将其暂时转移到避难间(层)、楼顶平台或阳台等相对安全的地方,待增援力量到场后,再组织进攻实施安全救援;对一时来不及转移的充烟区域内被困人员,可通过破拆排烟放热,并将他们转移到上风方向,以减轻烟气的危害。

         4.3 排烟放热、轮转接应

         (1)建筑内高温有毒烟雾大,能见度低时,内攻人员必须采取合理的排烟放热措施。一是人工排烟放热,破拆建筑物的门窗排烟放热(破拆上风方向的下部窗口和下风方向的上部窗口),同时利用开花或喷雾射流排烟。二是启动相关区域防排烟系统排烟。

         (2)在进攻起点处设置预备攻坚组,作为内攻轮换或突遇险情时的应急救援力量,外部预备力量应按照大于1:1的比例设置。当攻坚组人员在建筑内到达规定的作业时间或出现队员空气呼吸器报警等情况,指挥部应迅速组织预备攻坚组轮换。当烟火威胁到内攻小组人身安全时,指挥部要立即组织进攻起点处的预备攻坚组内攻接应救援。

         4.4 排险抑爆、紧急撤离

         (1)危险品发生泄漏,燃烧爆炸发生事故,攻坚组视情在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指导配合下,采取工艺措施或器具堵漏,同时出水枪驱散稀释或重点冷却抑爆[5]。

         (2)每次内攻作战行动,攻坚组组长都要判断作战阵地或处置操作区域的安全性,遇有危险征兆可能危及内攻人员安全时,应紧急撤离。撤离可按照2-2队形,即2名队员在前2名队员在后用水枪掩护,沿导向绳撤离到安全区域。必要情况下,组织外部接应救援组,内攻接应撤离。

         5 结论

         灭火救援攻坚组作战行动方法提出与合理编成是正确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关键。也是全面提高消防部队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途径。消防工作赴汤蹈火,任务艰巨,也十分危险,每当灾难发生,群众向外撤,消防队员要往里冲,这就是消防的职业特点,必须要弘扬战斗精神,敢于进攻、善于内攻、敢于胜利。同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施救”的原则,正确判断险情,科学指挥决策,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既要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也要保护消防官兵的生命安全。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刍议如何加强和改进基层防火监督管理工作
  • 下一篇:浅谈运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 加强老城区消防工作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