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 加强老城区消防工作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扩容的步伐不断加快,各种新城的建设日益增多。政府将较多的财力、物力投入到新城的建设中,而老城区的改造力度则较小,放慢了发展的步伐。在这种新的历史时期下,老城区的消防安全问题逐步显现出来。本文将从老城区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谈起,分析老城区消防工作的共同特点,结合实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一年以来的实践经验,探求加强老城区消防工作的良策,企盼能对老城区消防工作有所裨益。
老城区消防面临的问题
消防设施缺乏,消防水源不足,无法满足老城区灭火救援的需要。由于原有的消防规划不足,老城区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消防装备建设明显滞后。近年来,尽管老城区的消防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体来看,老城区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步伐。
电线线路老化现象严重,容易引发火灾。老城区的电线线路一般都是布设于上世纪后期,年代已久,老化严重。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用电器越来越多,老化的电线已经无法承受,极易引发火灾。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两年在平潭老城区发生的70余起火灾当中,有40%以上是由于电气线路故障老化引起的。
消防车道宽度不足,消防车无法进入,影响灭火救援的效果。老城区主干道大多比较发达、通畅,但进入村、社区小巷、里弄的道路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没有进行完整的规划,先天形成消防通道宽度不足,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无法进入,影响灭火救援的效果。
老城区内部分建筑存在大量的违章搭盖行为,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审批便擅自施工、投入使用。部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建筑、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擅自营业,人为造成了重大的消防安全隐患。
居民消防安全意识不高,消防知识匮乏,有的居民不懂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火场逃生技能,甚至在单元内楼梯、走廊堆放可燃杂物,堵塞疏散通道。
孤寡、伤残老人无人照料,自己行动不便,子女不在身边,容易造成火灾,致使人员伤亡。
消防网格化管理在加强老城区消防工作中的实践
老城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在高楼大厦林立的今天,老城区反而被“边缘化”了。但是,由于老城区往往地处城市的中心,人口密度很大,万一发生火灾,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所以,尽管老城区的消防工作面临诸多困境,但它的重要性却是不言而喻的。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实行一年多以来,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落实并完善网格化管理是老城区消防工作的有效途径。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就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村、居为基本单元,分层次划分“大、中、小”三级网格,即以乡镇行政辖区为“大网格”,以村、社区为“中网格”,以楼院、村民小组为“小网格”,将辖区所有单位、场所纳入监管视线,实现“全覆盖、无盲区”的消防安全管理网络。简单的说就是明确划分每个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区,层层落实责任制,实行属地化管理。
严格构建消防安全网格责任体系,实现老城区消防管理全覆盖。老城区消防安全网格以村、居为基本单位,将其划分为以乡镇行政辖区为“大网格”,以村、社区为“中网格”,以楼院、村民小组为“小网格”的三级网格,明确各级网格消防管理的人员、职责和任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监管到位、服务及时的消防安全动态管理网络。
定期对网格管理人员开展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网格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培训要以“四个能力”的提升为目的,即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的能力。确保管理员做到“一懂三会”,即懂本单位火灾危险性、会报警、会初起火灾扑救、会火场逃生自救。
在严格细化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努力改善老城区的消防设施,尽可能补齐老城区所欠的市政消火栓,大力推进消防水源改造,以满足消防车无法到达情况下的火灾扑灭。在每个中网格配备基本的消防器材,如消防水带水枪、防毒面具、防火服、防毒面具、强光灯和灭火器等。
明确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员监管职责,摸排和清除老城区的违章搭建,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建筑、场所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擅自营业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对老旧电线线路进行全面改造,把人为造成的火灾隐患降到最低。
加强消防宣传,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除依靠各级网格管理员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外,积极成立义务宣传队伍,由他们对各村、社区以设立宣传点、上门发放资料、举办消防宣传栏、播放消防广播等形式开展宣传。通过宣传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使居民懂得基本的防、灭火知识,掌握疏散、逃生和扑救初期火灾的基本要领。
结束语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强老城区的消防工作,不仅事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而且事关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危和切身利益。面对老城区纷繁复杂的消防环境,在无法改变其消防安全现状的情况下,引导老城区的居民主动参与消防工作,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良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