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古城
淅淅沥沥的雨,持续飘洒了三五天。迷迷蒙蒙的云烟,缠绵着古朴、凝重、温婉的古城。
城隍山钟楼和鼓楼的走廊上,是观赏雨景的好地方。看那高大古老的树木早已喝足了雨水,翠绿的叶子失去了往日的朝气,枝条似乎不堪重负,明显地下垂着。雨点还是不停地落下来,经过叶片的汇聚,变成了水滴滑落下来,震得低处的叶子微微颤动。山上的泥土吸收的水分已经饱和,缝隙里冒出的汩汩水流没到山脚就流量可观。裸露在山表的石块被冲洗得干干净净。忽浓忽淡的雾气在林间缭绕,树丛里不见了飞鸟和松鼠的影子,不知它们躲到哪里去了。 北固山上古城墙的色调灰暗了好多,攀爬在墙上的藤萝透着一股深沉。连绵的雨,喜煞了藓类植物,它们的生命活力空前高涨,继续发扬见缝插针的精神,在短短的几天里铺遍了每一块裸露的城砖。人们喜欢用文字记录历史,但弊端就是不够形象生动,甚至有失偏颇。相比之下,古城墙记载历史的方式虽然不那么直观,但却形象准确。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从遥远的外地赶来品读它呢?静静地在烟雨中的古城墙上走几步,一股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便涌上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望天台花岗岩铺就的地面上隐隐可以照出人影,雨点很细很密,溅起的水花交叉成蒙蒙的一片水雾。设计者真是匠心独具,他们把望天台每层的流水口设计成龙头的形状,雨天,“龙喷水”就成了一道诱人的景观。 站在被称为“江南八达岭”的这一段城墙上,可俯瞰台州的母亲河——灵江。迷蒙的烟雨中,浑黄的灵江如同一条翻滚着的黄龙,绵延在江边的古城墙则像一条青龙,两条龙并驾齐驱,一直向东奔腾…… 秀丽的东湖如同一块碧玉镶嵌在崇和门广场和揽胜门之间,长堤纵横,楼阁遍布,长廊回旋,堪称一方名胜。我一直认为,晴天的东湖即使水光潋滟,但略显娇小。只有在雨天,白云山流下的水量增加了数十倍,东湖才显得山色空濛,风姿绰约。石径两旁的花草快要连起手,一不小心就会被沾湿衣襟,大部分石径都有高大树木的遮挡,光线略显暗淡,但多了一份幽深。湖水满盈盈的,东湖变得丰满了,水色一片苍茫,水中的游鱼不再一览无余,湖面的波纹明显加粗,听得清它们撞击石壁的声响。树木掩映的湖心亭、半勾亭、樵云阁等古色古香的建筑,此刻云烟缭绕,宛如仙境。最惬意的是在回廊上漫步,看那雨滴不断亲吻湖面,三二垂钓者身披雨具,静坐雨中,潜心等待,这份悠闲让人好生羡慕。偶尔有一两对情侣,撑一顶花雨伞,悄无声息地穿行在幽径间,让雨中的东湖增添了几分情趣。 铺满鹅卵石的石径边上出现了一幢古朴的建筑,“骆临海祠”几个镏金大字特别引人注目。步入祠内,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铜像高高伫立在大殿正中,铜像后悬挂着著名书法家朱关田题写的“亘古一檄”匾额,匾下是著名书法家卢乐群书写的《讨武曌檄》全文。骆宾王才华出众,七岁时就因《咏鹅》一诗家喻户晓。享有诗名的骆宾王因反对武则天政权一直生活在阴霾里。公元六七八年还身陷囹圄,公元六八一年,被贬任临海县丞,而后参加了李敬业发起的反武战争,写下了名扬千古的《讨武曌檄》。尽管仕途坎坷,但骆宾王始终恪守儒家清规,诚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