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政工思想 >> 人事队伍 >> 浏览公安
  • 对新时期创新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3年10月23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公安机关交通警察部门担负着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秩序,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职责。而当前公安交警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有效警力不足,交通管理方式手段落后,队伍管理存有漏洞,无疑阻碍和影响了队伍战斗力的充分合成和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各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开展。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要在新起点上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盼,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矢志不渝地抓好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笔者结合实际,就如何创新公安交警队伍建设谈一点浅见。

        一、当前基层交警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水平功底脆弱。基层民警政治理论学习弹性大,自觉学习风气不浓厚、不丰实、不系统、不深入,对政治理论及业务学习的认识偏离,在思想上对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无忧虑,存在重管理、轻理论的偏向。由于政治业务学习制度不落实,学习教育照本宣科,造成基层民警政治理论匮乏,业务知识不精,对新的科学知识知之甚少,忽略了理论水平深造。

        (二)管理水准要求偏低。基层民警执法意识不强,执法执纪不严,执法艺术不高,执法规范化不细,执法监督偏软,不能严格履行执法程序,执法随意性大,重执法的法律效果,轻执法的社会效果,执法中与群众发生争议,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基层队伍或多或少存在着宗旨不强、态度不好、效率不高、制度不落实等问题,影响了队伍形象。同时,基层民警由于警力不足,使许多法律、法规以及上级规定的职责、任务无法履行或履行不到位。

        (四)队伍教育机制弱化。基层民警队伍建设缺乏长效机制,队伍建设花样繁多,华而不实,缺乏严肃性和长远性。机制上,重制定、轻落实,重短期、忽长远,缺乏实用性和规范性;体制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条块管理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警令不畅、保障不力现象。这些问题,给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带来严重的危害后果,维护稳定、保障畅通、服务群众的职能未发挥到位,基层民警精神不振、形象不佳的状况依然存在,日常工作中纪律松懈、作风涣散、警容不整、迟到早退及“稀、拉、松”等问题依然存在,未从根本上得到彻底扭转。

        二、创新交警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教育机制,增强队伍凝聚力。要紧紧抓住政治思想工作不放松,创新教育机制,用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武装民警头脑,让民警始终保持政治上合格。一是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以培养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以激发民警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为重点,深入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永葆公安交警队伍的政治本色。二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要尽快探索建立民警思想研判动态化、解决思想问题实时化、思想工作阵地集成化、教育手段方式多样化的“四位一体”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特别是要活化形式,灵活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趣味性,增强亲和力、吸引力,形成主阵地灌输、多渠道渗透、新手段施教、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三是大力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坚持典型引路,大力培养、选树和宣传先进典型,真正发挥激励斗志、鼓舞士气、弘扬先进、倡树正气的作用。广泛发现和培养推进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民警,用身边的典型教育队伍。

        (二)狠抓纪律作风,增强队伍执行力。纪律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必须进一步严肃纪律,以铁的纪律打造硬的作风,以硬的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和队伍形象。一是政治纪律。政治纪律就是大力倡导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纪律要求,就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言论上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不得有与上级党委决策、决定相违背的言论和行为。二是工作纪律。就是要令行禁止、警令畅通。凡是上级部署的任务,不能讨价还价,更不能阳奉阴违,要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要强化“执行力就是战斗力”的理念,坚决消除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抓落实不到位、效率低的问题。对业务工作和阶段性工作,实行项目管理的办法,确保每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结果、有通报。三是生活纪律。就是要从严民警8小时以外的掌控和管理,不断提高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培养健康高雅的生活情趣。要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和民警家属的作用,真正使内外“双重管理”更加到位有效。

        (三)提升综合素质,增强队伍战斗力。 一是要强化政治素质,着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教育广大民警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时刻牢记宗旨,坚持执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做到人民利益至上。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疾苦,听取群众呼声,满足群众需求,努力以真心换真诚、以真心换真情、以真心换民心,永远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从人民群众最期盼、最紧迫、最急需的事情做起,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小事、实事、好事,多推出符合实际、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措施,在一点一滴中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最大限度地取信于民。二是要强化法律素质,着力提高执法能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在当前复杂的执法环境下,要按照理性、公正、文明、规范执法的要求,改进执法方式,切实从言行举止、方式方法上规范和改进民警的执法行为,使民警尽可能地在执法活动中做到明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真正融法、理、情于一体,使人民群众通过公安执法活动,既感受到法律的权威、尊严,又感受到公安机关的关爱、温暖,实现执法形式与执法目的的有机统一。三是要强化科技文化素质,着力提高防控实战能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原有的知识储备不可能用一辈子,不加强学习,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警察职业性质决定了工作的复杂和艰难,并不是简单的法律条文的对照和应用,而是需要具有丰富的科技文化素质。信息化警务对于整合警务资源、改造警务流程、创新警务模式、提升警务效能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提高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警之路,不断强化民警的科技文化素质,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坚持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确保“警力跟着警情走”,着力提高公安机关的战斗力。四是要强化政策业务素质,着力提高驾驭复杂局势能力。民警政策业务水平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其执法工作的标准和尺度,影响到服务水平和能力。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在基层、放在平时、放在准确掌握社情民意和及时把握社会动态上,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着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对群众反映的切身利益问题和可能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苗头,要及时报告党委、政府,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因交通事故或执法问题引起的重大群体性事件,要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努力确保事态不扩大、不升级、不激化。要讲究政策策略,对群众反映的合理的利益诉求,要及时报告党委、政府及时妥善予以解决,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处置中,要多做宣传、解释、说服、疏导工作,着力缓解群众情绪,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维护自身权益。

        (四)加强制度建设,增强队伍约束力。要建立、完善和落实队伍管理的各项制度,一是切实认真抓好已有队伍管理制度规定的落实;二是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对原有的制度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针对治警不严、管理松懈、执法随意等不作为和乱作为问题,加大推动队伍正规化和业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把严格教育、严格纪律、严格管理、严格训练的要求落到实处,把交通管理业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落到实处;四是不断探索依制管警的新路子,建立遵纪守法的良好氛围。对于遵章守纪的,要大力进行表彰,对于违反制度和规定的人和事,按照规定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队伍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项交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做好领导示范,增强队伍向心力。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做到标准上高于民警,要求上严于民警,行动上先于民警,以身作则,以身为镜,大力营造示范警风,增强队伍的向心力。一是要保持学习之风。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干部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一个示范带动的过程、一个推进落实的过程。要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开阔工作视野,增强工作本领。二是要保持务实之风。领导干部要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和一线,同基层民警、群众一起研究办法、采取措施、打开局面。三是要保持清廉之风。要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中央政法委“四个一律”、公安部“五个严禁”等制度,知辱明耻,克己慎行。四是要保持谦诚之风。要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各项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班子内部议事、决策规定,自觉接受监督,谦恭礼让,诚实守信,善于在监督下学习、工作和生活。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人本化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
  • 下一篇:关于当前县级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调查思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