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践行群众路线的四个着力点
目前,全国公安机关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公安机关践行群众路线对于做好公安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工夫:
坚持人民满意标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平安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平安”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公安机关必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平安”的新期盼,自觉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公安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为目标,针对社会治安呈现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不断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切实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防范控制违法犯罪的实战能力,努力为人民群众享受美好生活创造更加优良的治安环境。坚决落实“打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战略方针,更加注重事前防控和源头治理,把更多的警力和精力投入到防范和管控工作中,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全时空、动态性、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隐患和不安定因素,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减少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当前,特别要加大对涉黑涉恶、“两抢一盗”、电信诈骗、非法集资、危害食品安全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的防范和打击力度,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公安机关必须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和警务工作,健全完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成为民警的自觉行为。正确处理执法与维权、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在执法和管理工作中要融入 “情感”,带着感情去执法,带着感情去服务,实行人性化执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真正把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公安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环节,努力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依法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维护社会稳定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群众权益、维护公平正义。健全畅通有效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正确处理群众诉求中的合理成分,引导群众依法维护其合法利益。通过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公安机关必须从改善民生和方便群众出发,进一步改革户籍、交通、消防、出入境等公安行政管理工作,适时制定出台利民便民服务措施,努力为改善民生多做贡献。公安民警必须时刻牢记“我是人民警察”,为民服务是天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漠视群众疾苦、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对于群众的求助和困难,必须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想方设法给予帮助,依法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和好事。以优质服务和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打牢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 发扬专群结合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民力维护社会治安的作用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实践表明,不管经济社会如何发展、科学技术多么发达,人民群众始终是公安机关克敌制胜的力量源泉。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维护好社会的和谐稳定,既需要政府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更需要全民参与、共同努力。公安机关必须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广泛发动民间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拓宽工作渠道,进一步挖掘工作潜力,在宣传引导群众做好自身安全防范的同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积极性,努力为平安中国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