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公安机关坚持群众路线的思考

    时间:2014年04月11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对我们党来说,决定着党的命运和生死存亡;对公安机关来说,决定着能否切实履行职责,让党和人民放心。在新的形势下,公安工作必须自始至终、一以贯之地坚持群众路线,结合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探索坚持群众路线的新方法、新思路,才能使公安工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一)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群众工作,并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坚持群众路线作为基本的领导方法,1943年6月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是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并且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丰富、更生动,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邓小平同志根据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任务,强调指出,“要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强调党的各项政策和工作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属,“只要你关心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不仅不搞特殊化,而且同群众一块吃苦,任何问题都容易解决,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江泽民同志坚持和发展了群众观点,强调:“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对不正确意见给以适当的解释”。“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个基本条件”。“我们党有许多优势,根本的一条是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人民群众中生长、成熟发展起来,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我们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和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讲政治,就要求坚持尊重群众这个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也是我们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去年春天,在广东茂名、高州视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结于一点,就是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新形势下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从理论创新到实践定位,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和理想追求。他在总结建党80周年的实践经验时指出,“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党的十五大后修改的《党章》明文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正是自始至终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够不断书写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史诗,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二)

        公安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从本质上讲,它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既担负着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懈奋斗的政治责任,又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做“三个代表”的忠诚体现者和模范实践者,其责任和使命是双重的,也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有机结合贯穿了公安工作的全过程。坚持党委领导下的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既是公安工作的战略方针,也是实践根本宗旨、圆满完成任务的有效方法。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中凸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一是导向上的误区。可以说,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各级公安机关付出了很大努力,取得的成效也是可书可表,有目共睹的。但其间却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短期行为。为民服务是一项充满爱心的系统工程,贯穿了观念更新、行为规范、全员参与、常抓不懈等各个环节,但从近年来有的公安机关从口号的提出,到实际行动,却或多或少地陷于了形式主义的“怪圈”。比如说,“爱民月”的口号在公安机关喊了多年,有的单位采取了设立“爱民奖”或是将为民做好事作为指标予以量化,在节日期间组织“青年志愿者”、“党员突击队”等群体性服务活动,尽管也为群众办了不少好事、实事,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至少在三个方面产生了负面效应:其一,滋生了一些领导和决策者的惰性思维。他们认为,既然为民服务上级有布置,有安排,只要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踏步”,既不会落后于大流,也不会落得“出风头”的下场,因而总是习惯于文件怎么写就怎么念,“宁可照抄照转,也不敢丝毫走板”,没有把上级的指示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尽管“教育不断线,活动经常搞”,但效果一般化。其二,少数民警被动地搞了应付。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少数民警缺乏自觉性,往往是上级有要求、有布置、有安排时,才推一下动一下,时冷时热,没有变成岗位行为和整体行为。一旦远离领导,就将服务工作束之高阁,对待群众的求助“冷硬横推”,甚至时不时还闹出点事来,损害了警察的整体形象。其三,群众不理解,得不到社会承认。常常有这种现象,公安机关在组织一些大型的爱民活动时,一些群众就议论开了,“公安机关又在搞形式主义了”,个中原因尽管与群众的认识觉悟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公安机关的群众工作并不巩固,思路无生机,群众不满意。

        二是观念上的模糊。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公安工作的一条根本路线,也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放松了这一优良传统教育,使得一些民警群众观念淡化,曾普遍存在着几种模糊认识,主要体现为“三论”:一是群众路线“过时论”。认为现在科技发展了,装备先进了,群众工作“土办法”用不上了。狭隘地将本职工作与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人为地割裂。在现实斗争中,总是埋怨装备如何落后,经费如何困难,却很少反思群众工作是否巩固,是否全心全意为民谋利益,进而依靠群众服务现实斗争。二是群众工作“畏难论”。认为现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公安机关威信下降,职工、群众的思想也没以前单纯,群众工作不好做了。没有认识到公安机关是党和政府的职能部门和“窗口”,把公安机关孤立和游离于党和政府之外,没有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公安机关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职能部门,理应积极主动,当好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力宣传教育群众的同时,为民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树立和体现党和政府机关的满意形象。三是“金钱”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办什么事都离不开钱,做群众工作、搞调查研究不如花钱卖情况省事。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一些民警在实际工作中不愿做、不会做、不善做群众工作,脱离群众,唱“独角戏”,以致对管内情况不明,底数不清,基础不牢,使工作陷于被动。

        三是实践上的差距。为什么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工作,社会治安仍未好转,人民群众仍不满意呢?除了一些社会因素之外,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由于公安工作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全心全意但人民不满意。二是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抹杀了广大民警为之付出的艰苦努力。少数民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甚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商品化,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等等。这些问题虽是极少数,但后果严重,影响极坏,极大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无形中疏远了警民关系。其直接后果是,群众同违法犯罪的自觉性降低,对公安工作的期望值却越来越高。认为警察为老百姓办事没有以前实在,可望而不可及,可求而不可信,甚至产生对立情绪,造成我们工作“孤军奋战,独木难支”。

        这些问题的存在,必须引起各级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重视,既要加快观念更新,也要从实践中进行挖掘和创新做群众工作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变粗放管理为规范服务;变一般性、表面上的服务为全心全意和深层次服务,以实际行动和效果取信于民,争创人民满意。

        (三)

        公安群众工作作为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其生命力的蕴育在于体现时代性,在坚持的基础上加强,在加强的前提下创新,从观念、内容、方式、机制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创新,真正使群众工作成为公安工作的立警之本,力量之源。

        必须强化群众满意的思想观念。做群众工作是手段,群众满意是目的。所谓群众,泛指人民大众。其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所指的对象也不同。就我们党而言,非党员即是群众;就领导层来说,被领导、被管理者是群众;就公安机关整体而言,除专门机关、党政机关以外是人民群众;就基层所队而言,群众的具体对象有四类:一是派出所管辖范围内的城乡居民;二是上下车流动的旅客;三是内部单位的职工群众;四是在执法办案、求助中遇到的人民群众。当前,深入做群众工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宣传发动群众,调动广大群众协助维护铁路治安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联系沟通群众,广泛征求意见,改进我们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三是进一步开展爱民、便民、利民活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树立公安干警的良好形象;四是进一步依靠和尊重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整体思路是:要定期听取群众意见,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充分发挥职能,从人民满意的地方做起;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向群众需要的地方延伸;善于发动群众,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对于具体岗位、民警来说,则要做到:在思想上心里装着群众,要上升到群众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就来源于群众这个观念;在感情上要沟通融洽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就是融洽群众的最好方式;在言行上尊重和维护群众;在工作上宣传和依靠群众。

        必须创造群众满意的治安环境。公安机关的职能就是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治安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群众对我们工作满意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我们打击处理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和成效相关联。具体到我们铁路公安机关而言,就是要有良好的站车治安环境,使旅客群众有一个安全舒适的乘降环境,能保障旅客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环境。对群众反映大治安问题要在严格办案程序的基础上认真加以整改,尽快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尤其是在站区要严格阵地控制,加强治安防范,杜绝抢劫等恶性暴力性案件的发生。

        必须树立群众满意的执法形象。能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成为当前影响公安队伍在群众心目中的满意程度的重要问题。执法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脱离了宗旨的执法有如“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因此,一是要以进一步深化警务公开为载体,规范民警的执法、执纪行为,把权力的运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使执法权变为一道不带任何伸缩环节的服务工序。要把争创活动由服务环节向执法环节延伸,使争创活动更深入民心。二是要以治安案件的报警回执制度、刑事案件的受案回执制度、权利告知制度、公开听证、调解、裁决制度为内容,把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三是要以落实基层所队办案负责制为依据,狠抓办案的“四级”把关负责制,坚决杜绝办错案、办假案、办人情案。

        必须建设群众满意的公安队伍。要以“三个代表”学习教育和公安系统开展“三项教育”为契机,建立健全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把教育活动创造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上升为规范,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队伍管理制度体系,使各项规章制度之间能够相互衔接,系统配套,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工作上要以管住人、管住枪、管住车、管住钱、管住酒“五管”为重点,对易出现问题的重点人员和部位层层落实责任制,同时,要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行民警等级管理办法为手段,进一步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从落实班组思想政治工作入手,进一步深化班组争创示范的工作思路,特别是以之前等窗口岗位为重点,大力开展爱民、便民、利民活动,弘扬正气,以严格公正的执法形象和高效文明的服务质量取信于民,让人民满意。必须着眼于能够调动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的双重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挖掘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潜力上下功夫。要坚持把是否有利于调动民警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提高整体素质,是否有利于增强战斗力、是否有利于促进公安业务工作为原则,以竞争激励、规范协调、制约保障为基本诉求,把既往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系统完善,联成一个整体,发挥整体功能,形成规模效应。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公安交通民警如何走群众路线
  • 下一篇:浅谈公安机关如何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