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的角度”出发走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我党坚持和发扬的一贯优良传统,是不断在与群众互动中培植群众观点、倾听群众呼声、汲取群众智慧的进步形式,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步前进的关键所在。在广大人民群众眼里群众路线则是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切实利益的一种实际工作做法。而这种工作做法为群众带来效益的多少取决于党员干部是怎样用具体行动践行群众路线,更取决于是否切切实实从群众的角度出发、紧密联系群众、牢固树立为民务实的思想意识。
《毛泽东的人生哲学》一书中写到“人活着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是毛泽东人生观的核心思想”、“密切联系群众,是毛泽东倡导、阐述和培育的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是党的宗旨付诸实施的要求。”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简单直接的概括出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发展路程上不可缺少的一贯优良作风。 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密切联系群众”这六个字看起来包括的内容很丰富:首先,要关心群众疾苦,开展工作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为出发点,以服务群众为中心目标,把事情做实、做细,让群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实惠和保障;再次,要了解群众的要求、体察呼声和情感,要匍下身子,融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坚持同群众相结合,坚持将群众呼吁和建设实际相结合,思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解群众所困;第三,要对人民负责,敢于承认思想和行为上的弊病,群众工作是一个不断求发展、谋创新的过程,期间难免会有走入思想上或行为上的误区,因此,在某些问题上要敢于向群众道歉,并且还要更进一步思考怎样避免犯错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第四,要认清“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深刻含义,密切联系群众并不是纸上空谈“如何从群众来”,又“如何到群众去”的问题。把群众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情对待,加强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彻底摆脱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把精力高度集中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才能正真使群众满意,推动各项工作更高效的发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在本书中提到“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并应继续发扬的一些优良传统,在逐渐被淡化,甚至有人早已把它们抛到脑后。其中之一就是党的群众路线这个极端重要的问题。”要解决逄主任所说的“极端重要的问题”,首先必须理清自身和群众间的关系,重拾并发扬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做好人民的公仆,热爱人民,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次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负责,不论身处多么细小的岗位,都要发挥好“螺丝钉”作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对技术求精,对工作负责,发挥自身作用,体现自身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