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政工思想 >> 纪检监察 >> 浏览公安
  • 读《史记》从公仪休为相说清廉

    时间:2014年05月30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单位又要求填写《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及配偶、子女及配偶经商办企业情况登记表》,记忆中这些年已填写多次了,不禁使我想起了《史记》中关于公仪休为相的故事。

        公仪休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相,他非常喜欢吃鱼,甚至到了嗜好成瘾的程度。有一个客人特地给公仪休送来几条鱼,公仪休坚持不受,客人很奇怪,问道:"我听人说你特别喜欢吃鱼,专程给你送来,为何不收?"公仪休幽默地回答说:"我正因为爱好吃鱼,一份微薄的俸禄还吃得起鱼。如果我收了你的鱼,因此而被免了官,断了俸禄,那时谁还会来给我送鱼,岂不是没鱼吃了吗?"一席话说得客人哑口失笑。公仪休的话既辩证又委婉,却一针见血地揭穿了送鱼人的目的。送鱼人是有求于公仪休,而不是对公仪休的嗜好施爱心。这个故事不仅表现了公仪休拒腐蚀、永不沾的高贵品德,还表现了他拒收礼物的高明艺术。

        公仪休的夫人勤劳贤淑,她在花园里种了一些葵菜,味道很美。夫人再种时,公仪休就拔掉了葵菜秧子。公仪休认为官员有俸禄,生活有靠,不能与小民争利。他的夫人又去织布,而且织得很精美,公仪休生气了,他休了夫人,逐出相府,烧了织布机,说:"士农工商,各有一份口食,当官的争夺他们的口食,士农工商还有活路吗?"诚然,公仪休夫人种菜、织布,并不会就此砸了老百姓的饭碗,但公仪休防微杜渐,制止享有国家俸禄的官吏与百姓争利,这种精神何等崇高伟大。公仪休为此休了妻,他的夫人勤劳持家反被逐,这可是受清廉拖累的冤案,我这里故且不论。

        公仪休为官清正廉洁,受到了司马迁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史记.循吏列传》记载:公仪休"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小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公仪休一尘不染的高风亮节,不失为一面高悬的明镜,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教育作用,启迪我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国家公职人员都有工资收入,虽然与演艺界有天壤之别,也比不上垄断行业的高收入,甚至同是行政单位,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在工资收入上都有很大差别,但还是应该承认,现在公务员工资的设定,要高于社会一般平均收入水平,完全能够满足略高于一般水平的生活需求,再怎么样也"还吃得起鱼",公仪休的故事告诫人们要识耻知足。二是在二千多年前,公仪休就能做到自己不从事"第二职业",也绝不允许"配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足见其中国社会戒贪倡廉的历史渊源。三是追名逐利求富是人之所欲,天生的共性,合法合理范围内人的欲望可以成为动力,对物质的需求,推动了社会分工,促进了社会进步。但超过一定限度就会成为邪恶,《史记》引用俗谚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用他那支犀利的笔,饱蘸浓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幅社会逐利图。人欲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国家造成危害,损害他人利益,仅靠道德约束是不够的,还要依靠法律制度,就象公仪休所顾忌的"免官",胆敢以身试法者就会警醒收敛。严禁民警经商办企业,有中政委"四条禁令"、公安部"十不准规定"和"坚决纠正参与经营娱乐场所的规定"、省公安厅"八条严禁"等严厉措施,现在每年都还在强调要求并清理填表上报,说明头戴乌纱、身披官袍又明里暗里当作商人,国家法纪是一直是不不允的。众所周知,某派出所民警因违规经商被辞退,某派出所所长因与民争利触犯刑律而锒铛入狱,这都表明了组织执纪执法的决心。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一切权力的来源,人民赋予的权力当然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如果用来牟取争利、中饱私囊,代表人民的组织一经查实就别无选择,只有脱你的官服收你的权。这也是无可厚非理所当然的事了。因此,作为人民警察一定要树立高尚的利益观,正确处理为谁用权、为谁执法的问题,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绝不以权力谋私、以职务获利,为构建一个政党清纯、政府清廉、民风清淳的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对当前消防部队党风廉政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二)
  • 下一篇:浅析公安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