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骄子—西狭
*,是令我魂牵梦绕的一个地方。不仅仅是因为她在我的家乡**,更是由于她那异乎寻常的、令人心颤的美,和那闻名海内外的 “*颂”摩崖石刻群。
经过几十年持续不断的修缮、建设,*的山峦更加俊美,*的湖水更加秀丽,*的栈道更加平稳,*的文化底蕴更加醇厚。十里*处处皆景,美不胜收,真可谓十里天堂,十里画廊。人们称赞*为浓缩版的西湖、精华版的九寨,这是很自然的事。 ****年**月*日,我从*回到*,在友人的陪同下,第三次走进*,品尝*的秋天呈现给我们的诱人的风景大餐。 早晨,周围山上窧着一层薄薄的雾,天空下着濛濛细雨,雨点小小的,细细的,软软的,绵绵的。雨中游*,别有一番情趣,因而也就用不着打伞,任由大自然轻轻地抚摸我们的脸庞,尽情享受着天之骄子对我们的眷恋。 我们仍然由西面进入。迎面而来的是一座依山傍水修建的廊桥式仿汉阙门。门口巨大的山石上,一千八百多年前古人修建栈道时遗留下来的石槽和石洞,依然清晰可见。服务人员说:国庆长假期间,每天都有近千人到*来旅游。 进门后,是“*十渡”的第一渡。湖面约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平静得像一面巨大的玻璃镜,将两边山上树木山石和凌空架起的栈道全部反射到上面,成为世人罕见的巨幅风景画。湖的对面山上有一个人字形的山洞,李逢春先生(原*政协副主席、县文化局局长)说此洞是天然形成,宋朝年代就塑有佛像,名为万佛洞,洞的下方便是佛光湖,为“佛光普照,光明无限”的意思。 往里走,第二个湖为“太极湖”。对面山体的岩石因地壳造山运动形成波浪起伏的皱褶,明显地现出S形八卦太极图形。大自然把中华民族充满辩证思维的预测学符号展现在世人面前,莫非是某种巧合?还是要向人们昭示什么?个中缘由我们虽然无法解释,但“智慧地思维”、“智慧地工作与生活”确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秘诀。 由西面往东面,地形阶梯式向下,由宽到窄。山间一个个拦水坝使流经峡里的响水河(古称下辨水)形成了一个个湖和潭。而一个个拦水坝由于落差大小又形成了一个个形态迴异的瀑布,这些瀑布与从半山腰飞泻下来的瀑布和在栈道上方石崖断面洒落的宽宽的水幕形成了令人刮目的瀑布群,使人觉得好像是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 水中鱼儿游,林中鸟儿鸣,水面上苍鹭悠然飞过,满目葱翠,全身心放松,此时此地,身处人间仙境的感觉是多么地惬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的山上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寺院叫“保仁寺”,祀奉着武圣关帝,传说关帝曾用峡中的水和山上的石磨刀,吓走了前来进犯的恶人,保佑了一方平安。香港警察尊关帝为中国警察的先祖,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人文传统的尊崇,也彰显了警察使命的神圣。在保仁寺附近有一处山峰名为“三刀峰”,恰似关公磨完大刀试刀砍了三下,锋利异常的刀刃瞬间在高高的山峰上留下了三道长长的裂缝,在九十度的陡峭悬崖上,树木杂草沿着裂缝长成了三道平行线,恍若得道成仙的三级台阶。关公磨刀的传说、张飞驻守下辨的故事和孔奋、廉范、虞诩、马融、李翕、耿勋等治理武都郡的业绩,把东汉、三国时期的历史痕迹留给了*和前来*旅游观光和休闲的远朋、近邻、佳宾、贵客们。 *里以“龙”起名的地方有几处。“龙岩”,在峡中一山崖上方,也是地壳造山运动形成的岩石皱褶呈现出巨龙的图腾。“龙泉”,在一处山崖下方,在岩石缝隙形成的状如龙口的洞穴里汩汩涌出一股清澈的泉水,水质如甘露般十分地甘甜,经检验完全合格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因此开发出了名为“*山泉”的矿泉水。“黄龙潭”,在《*颂》摩崖石刻近旁,一个幽深碧绿、旋涡打转、神秘莫测的水潭,传说时常有一黄龙在此出没,给人以无穷无尽的遐想。《*颂》摩崖石刻中记叙汉武都郡太守李翕敦《诗》悦《礼》,重视教化,便利交通,促进商贸,爱民惠民,实行德政,因而经济发展,百姓富足,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因而出现黄龙、白鹿、嘉禾、木连理、甘露降等五种瑞象。黄龙作为祥瑞之象和五瑞之首从远古至今得到世人的首肯,也使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作为龙的传人因为龙的祥瑞和腾飞奋进感到自豪。*的峡谷、水流走向和栈道在山间蜿蜒起伏势如游龙,*的植被和水源丰茂,太阳升起的时候,峡中水气蒸腾,因而在*上空时常有祥云紫气和彩虹出现。*有龙,峡口正对的远近闻名的鸡峰山最高处有龙洞,东面的青泥河由北向南流入两山之间的入口叫飞龙峡,飞龙峡一侧为凤凰山,传说有凤凰在此繁衍栖息,一侧为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走蜀道赴成都时作短暂停留并留下千古绝唱的《同谷七歌》的草堂,上有八仙聚会的仙人崖和虎卧南山的卧虎崖。昔日先辈们期昐人杰地灵、藏龙卧虎、龙腾凤舞、龙凤呈祥的局面在改革开放与今日的和谐盛世中正在持续出现,这不也是一种天人感应的祥瑞气象嘛! *,不仅仅是因为她的景色是绝代佳人,更是由于《*颂》这颗历史文化的璀璨明珠。 《*颂》与汉中的《石门颂》和略阳的《郙阁颂》并称为“汉三颂”,它们同属东汉时期的摩崖石刻,是汉隶珍品,无论在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还是书法价值上都具有非凡的意义。特别是《*颂》在汉三颂中保存最为完整,其书法艺术为“汉隶之上品”、“汉隶之正则”,加之“五瑞图”使书画同崖,颂有瑞象,在海内外的影响不可小觑。 我们再次瞻仰了《*颂》摩崖石刻。手抓着铁链,脚踩着石窝,对摩崖的险要稍做体验,便走近了这塊稀世瑰宝身边,虽然隔着玻璃不能够与她再亲近一步,但她那美丽的容颜和细部特征仍然摄人心魄,使人着迷,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题写的“东汉摩崖石刻*颂”更增添了其艺术情趣。 亭子下方的岩石上有“桃花”题记石刻和多方题刻。据考证,*一共有这样的题刻**处,加上《*颂》和《耿勋碑》共**处,如果再加上历史有记载却无法找寻疑是南宋时期地震损毁的《天井道碑》这一*最大之迷应该是**处,他们一起构成了*摩崖石刻群,为这条有久远历史的峡谷注入了浓浓的历史文化元素。*,是一杯极品龙井茶,是需要好好品味的。 《*颂》石刻下方不远处峡谷忽然收紧,这里壁立千仞,抬头仰望,天也局促,低头俯视,水深如墨,难怪会使人胆颤心惊。这里最窄处相对两崖之间只有八米左右,最宽处也就十来米,这就是“鱼窍峡”,应该就是人们所说的“天井”之处。但是关于“天井”,亦有多种说法,这是*的又一难解之迷。逢春先生指着两岸崖石上遗留下来的各一排园形石窝说:此处栈道是将一棵棵整木匣进去,然后在上面铺上板子,成为较宽的栈道,即《*颂》中所说“坚固广大,可以夜涉”。这里的栈道被称为 “棚架式栈道”,是*栈道独有的,在古蜀道中是一个创造。望着先人们吊着绳索在绝壁石崖上一手持钎一手抡锤打凿的一行行石窝,工程艰险之程度难以描述,而在生产力极度落后之情况下,十里*栈道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想到这里,我不尽为先辈们的勇敢和智慧而感慨不已。 新修的水泥栈道在十里*道路中约有一半长,栈道宽敞坚固,走在上面,心里十分踏实。连接栈道的有三座桥梁:德惠桥,因感念武都郡太守李翕爱民惠民的功德而命名;怀英桥,因怀念杨世俊烈士在*水潭中舍身救人的英雄事迹而命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吊桥,它建在*中段两山之间,此处山高、崖险、峡深,一座吊桥横空出世、气势磅礴,走在吊桥上脚下微微有些晃动,驻足停留,伸开双臂,有一种风起云涌、凌空飞翔的感觉,那种感觉远胜于泰坦尼克号的飞翔,放眼向峡谷中望去,两岸青山耸翠、雾中带湿,峡中怪石嶙峋、风肥水瘦,崖边栈道弯曲起伏、时隐时现,空中低飞的小鸟从桥下峡谷中疾速滑过,相互穿插避让,叫声犀利,身姿矫健而敏捷。 *的植被非常好。道路两旁柳树成荫,松柏成片,金竹、翠竹成景,青青的绿草,红的、黄的、蓝的山菊花遍地都是。一种全身树枝和叶子两面均长着许多尖刺的树种甚为稀有,叫做两面针(属山椒科),叶子细小而碧绿,油光油光的。有两株核桃树更为稀奇,树根是明显分开的,而树枝却令人惊诧地长在了一起,成了连体奇树,让人亲眼见证了什么是连理树,顿时想起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美丽诗句。峡里两边的山头和山上长满了枫树、松柏、藤蔓和灌木丛。枫树俗称黄老鼠,叶子一到秋天是发红的,于是漫山遍野的红叶在绿树、石纹和栈道的衬托下像一片片火红的霞光耀映着整个峡谷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颜色,使人觉得格外地震撼,仿佛置身于北京的香山和上海的黄浦江畔,又仿佛在欣赏张掖的七彩丹霞和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 走过《*颂》碑亭,仰视了《耿勋碑》摩崖石刻。来到*的东出口附近,在月牙湖的前边出现了一个更大的湖,从湖水中冒出一座恰似在广西桂林漓江边见到的、顶上呈园弧形的、周身毛茸茸的山峰,山峰的下面是一片葱笼的绿色,中间是灰的、白的、横的、竖的、饰满花纹的岩石,像是一条优雅别致的花裙,而这个美人似的山峰,头顶上一片火红的颜色,就像一位漂亮新娘披着红红的盖头,无比地喜气加几分羞涩和神秘。而在此峰的后面,又站着两个比她更高的、也是披着红盖头的山峰,一级一级延伸上去,像是三朵红云飘上了天空。如此美妙、瑞丽的景色,有人说像是祝福小伙、姑娘一生幸福美满,又像是祝福青年和中年人红运当头、红红火火,更像是祝福老年人健康长寿、拥有无限美好的夕阳红景色。而我在赞赏这些说法的同时,更以为这是预示着陇原大地无限美好的前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