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警务机制改革的思考
公安工作是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安工作尤其是派出所工作所处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警务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已跟不上实战需求,勤务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强化“基础”意识,优化社区警务机制。公安派出所是全部公安工作的基石。要以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社区警务机制为突破口,坚持在保障上倾斜、科技上支撑、考核上引导、流程上规范,全力把社区民警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实有人口服务管理和源头信息采集上来,逐步带动整个基层基础工作体系适应实战、服务实战。
强化“实战”意识,优化情报研判机制。要坚决摒弃“望天收”、“等上门”等错误的打处观念,继续完善基础性、常态性情报研判机制,努力在人口管理、社区巡防、阵地控制、图像监控等基础工作中不断开创、培育新的打处增长点,形成派出所也能多破案、快破案、破大案的良好态势。
强化“规范”意识,优化执法管理机制。要从执法源头抓起,不断完善覆盖执法活动全流程的执法管理体系,努力以过程规范促进结果规范,以细节规范促进全面规范,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
强化“协作”意识,优化资源整合机制。要本着资源共享、协作共赢的原则,善于借助社会力量推进公安工作,尤其在社会信息资源的整合扩充、常规基础工作的组织安排等方面,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主动自防自治,参与群防群治。
强化“窗口”意识,优化社会服务机制。要牢固确立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工作导向,在各项警务活动中做到寓管理于服务,最大限度彰显人性化服务理念,如在街区巡防岗亭等设置便民服务点和拾遗物品招领箱。推进“阳光警务”、“网上公安”建设,推动服务前移化、零距离。
强化“集约”意识,优化考核管理机制。要继续深化智能勤务指挥系统的建设应用,丰富和完善“日事日清”功能模块,进一步优化全警每日勤务的组织安排、管理监督和考核评价,不断提升警务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强化队伍执行力和落实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