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农村交通管理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期,我大队针对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县域道路交通“建议、提案”。对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进行了多次考察、调研。就县域农村道路的交通管理浅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目前我县农村交通管理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了规章制度。制定了我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特别是要明确村道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职责,防止出现“有人建、无人管”和“人人管,人人又不管”的情况。 二是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履行相应职责。各镇乡严格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改善县内的农村道路安全通行条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制。同时对今后新建的道路,严格把关,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道路设计、建设、验收,并承担起日常维护和管理职责。 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是实施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要严格实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关工作纳入了对镇乡街道及有关部门的综合考核内容。 二、我大队队所联合创新农村道路管理举措 队所联合推进横向联合、互通信息实现“三升”。即:农村交管队伍不断上升、农村道路交通管事率上升、群众管理交通参与率上升。 比如:交警大队定期在各镇召开镇政府、镇派出所、中心校、学生家长代表、村干部参加的“六方联席”会议,传达各级交管部门重大活动安排及相关法律法规,与会各方汇报辖区或农用车、“校车”、非客运车载人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清主体责任,多层次、多角度发挥作用。 宋道口镇政府及派出所为配合交警工作,在辖区内安装电子监控。今春的一天,在宋道口镇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肇事车辆逃逸,交警出完现场就到镇派出所调取监控录像,很快锁定肇事嫌疑人,交警连夜将邻县某村村民姚某抓获归案。今年前三个月交警大队与派出所联合侦破肇事逃逸案六起。 队所联合实现联防联控、落实机制实现“三绛”。即:事故肇事逃逸率下降,报废车、改装车接送学生车辆下降,非客运农用车载人下降。 各派出所与各村设专人监督违法车辆,及时向交警反馈。今年开学以来,宋道口镇群众向当地所和交警举报违法营运“校车”和农用车载客十几起,都得到了及时的查处。*月的一天,交警大队接一群众举报,号牌为冀CL****中型普通客车接送学生经常超员,民警于当日早上将其截获,超*人;当晚再接举报查获该车又超*人,办案民警对其严厉批评并依法惩处后,当事人表示一定悔改。对所联合提升了辖区广大村民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改善了全县农村交通秩序。 三、排查整改农村道路源头安全隐患分析 *、目前我县农村道路交通现状 (*)、农村道路基本情况 我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近****公里,其中县道***公里,乡道***公里,村道***公里,与****年比,****年增长***公里。在农村所有道路中**.*%的设置了交通设施。 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乡镇人口**.**万人,共辖**个乡镇, ***个行政村,***个村已通油路,占总行政村的***%。 (*)、农村驾驶人和机动车基本情况 我县农村现有驾驶人*****名,近三年平均年增长*****名;全县农村现有机动车*****辆,其中低速运输车****辆,农用三轮车****辆、摩托车*****辆,农机部门上牌车***辆。****年增加****辆。占辖区机动车保有量的**.*%。 (*)、农村地区警力情况 目前我县农村尚无独立建制中队,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全部由大队统一调度,合理安排。农村交通管理主要警力有交警巡警四个中队,事故中队等。民警单警装备全部到位,管辖全县各主次干道。 *、农村交通安全隐患 一是安全设施普遍缺少,随着 “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道路建设迅猛,但安全设施普遍缺少。县乡道路和大部分的村道没有安全设施,另外还有许多村民、企业集资修建、改建的道路,基本没有安全设施。同时,农村马路边乱搭乱建情况较多,严重阻碍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的视线,由此带来了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二是工作开展不够平衡,按照国务院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和创建“平安畅通县(市、区)”活动要求,必须建立县(区)、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网络。有组织的乡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有的镇乡尚未建立专门机构,有的未配备专职人员,有的未建立工作体系。还有许多农村道路的规划建设、养护没有专门的机构、人员和经费,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工作开展不平衡。 三是管理警力比较薄弱,由于一直以来在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主干道轻村道”的倾向,农村道路安全管理力量历来不足。当前在农村硬化道路和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农村群众安全意识欠缺的情况下,农村道路迫切需要象国省道、城区道路那样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我县现仅有**名交通警察、**名协勤,编划成**个中队(含宣传、事故、车管所、违法处理、办公室、监控中心),公路巡警仅*个中队,既要保证城区的交通畅通、安全,又要做好农村大范围、长里程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管理力量与管理需要之间显然很不协调。 四、加强农村交通管理的对策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素质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宣传、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要经常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把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纳入普法教育之中。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农村道路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报道。二是强化对农村青壮年的教育。农村中的青壮年往往是农村交通违法行为的主要群体,他们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交通是否安全。要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纳入农民素质教育工程,通过强化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村民素质。三是增强弱势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农村中的老年人、幼儿和外来人员是交通安全中的弱势群体,有关部门和镇乡、街道要根据他们的知识层面、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采取他们易懂、易记、易接受的教育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增加他们的交通常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加大整治力度,提高守法意识 依法整治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的整治和管理力度,提高村民的守法意识。一是克服畏难情绪。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各有关部门克服畏难情绪,改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管不好、管不了的惯性思维,善于总结管理和整治经验,攻难克坚,增强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信心。二是联合实施专项整治。公安交警部门经常同安全生产管理、交通、农机管理等部门,在乡镇的配合下,经常性地联合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对农村中的无证驾驶、驾驶无牌车、报废车、超载等违法行为严格依法处理,绝不姑息纵容,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教育和惩罚。三是进一步扩大整治成果。有关部门及时将管理整治和处理处罚的情况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宣传,从而让更多的村民能从中得到教育和启示,从而增强自觉守法的意识。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安全设施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既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县、镇乡财政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投入,加大安全设施建设和维护的经费投入。二是明确经费比例。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县和镇乡要按照上级有关精神,在道路建设和维护经费中,明确安全设施按所占的比例,划拨相应的建设和维护经费。三是及时实施整改。组织各镇乡、街道,对县域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情况进行全面的普查摸底,查清需要治理的交通事故易发、多发的危险路段和地点及违章建筑,拟定治理方案,妥善安排资金和人员,及时进行整改。 *、加快队伍建设,增强管理力量 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增加管理力量。一是增加警力。加快交警队伍建设,确定科学合理的警力编制。对于需要增强管理力量的区域,是增设交警中队,缓解警力不足现状。对一些重点工程较多而交通安全基础又十分脆弱的区域,更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重点管理,以防止交通安全形势的恶化。二是及时建立交通安全工作站。按照县政府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及时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站,配备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协助公安交通部门开展工作。三是探索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在各村确立一名交通安全联络员,协助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站和交警工作。同时,要探索在农村建立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中小学生、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依靠群众自身力量,实施自我教育和管理,并协助、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做好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