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警在执勤执法中心态问题
良好的心态就是要求民警在执勤执法时,做到不急、不躁、不烦,保持温和、理性、规范、公正的心理素质。公安交通民警是同广大人民群众接触面广量大的警种,在执勤执法时的心态如何,直接关系到公安交警队伍的形象。交警执勤执法的言行举止,代表着整个警察队伍的形象,如果民警的态度生硬,言谈举止不端,就会在群众需求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之间形成落差,人民群众就会产生失望和不满,就影响了新时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因此,要求民警在同群众密切接触开展工作中,从思想上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做到“用心”为群众服务,始终做到规范文明执法,拉近群众和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距离,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
一、交通民警练就“和谐”心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交通民警的“和谐”心态,是规范执勤执法,沟通群众思想感情的前提和工作的基础,也是个人行为成熟的表现;因此“和谐”心态是当今新时代的需求,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说,交通民警作为执勤执法频率较高、接触社会群众层面较广、各种挑战较复杂的执法者,为达到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必须练就“和谐”心态。然而,仍有部分民警同志通常认为只要搞好工作,不违反纪律,不发生问题,就尽到了职责,对待群众缺乏“和谐”心态,并已成为提升开展群众工作水平的制约瓶颈。
第一、对“和谐”心态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开展交通安全管理实际工作中,部分民警同志视和谐心态为小节,不以为然,对群众安全法来规范人们的出行行为。交通民警既是管理工作者,也是教育工作者。在路面上,交通民警每一句话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可能影响到执勤执法质量,关系到执勤执法的效果。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汽车时代,人、车、路以及交通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这些事故折射出一条重要的规律,这就是大量低素质的驾驶人在使用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这种现象在短时间内不会迅速改变。我们交通民警要正视这样的现实,就应该学会面对参差不齐的驾驶人队伍,就需要时时刻刻摆正自己的心态,正确运用理性、平和、规范、文明的工作方式方法来开展好工作,简单粗暴、“硬碰硬”是决不可取的。在此,我们进一步的说,为什么有的民警每天查处交通违法多次无上访,而有的民警即使纠违一次却会发生争执。区别在那里?关键在于心态。和谐心态能使成熟老练的民警从容面对一切,心态不和谐的民警面对诸多违法无从下手,有的甚至引起群起而攻之,给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面对新形势下的交管工作,要求广大民警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好好的练就自己的和谐心态,在工作中进一步促进和谐警民关系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和谐”心态是时代的需求。心态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心态是和谐心态,它能使事物的发展转化为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积极倡导的;消极心态是悲观失望的心态,它会成为事物发展的破坏力和对抗力,其结果往往会使事物产生矛盾冲突,并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激化,是社会发展所力避的一种不和谐的表现。心态说到底是心理学中的个人情绪和情感的体验,和谐心态有助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消极心态是工作的对手、学习的障碍、生活的包袱。所以说,具有和谐心态者是乐观的,存在消极心态的则是悲观者。今天,我们都在追求时代高速发展、社会高度文明,人们都需要生活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优越环境中,这是时代的选择,社会发展的需要,人心所向,因此,练就和谐心态就是引导民警朝着乐观方向前行。
第三、“和谐”心态是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交通管理工作说到底是规范人的出行行为的一种工作,当然,如何规范人们的出行行为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工作。但是,就交通民警来说,主要是依据道路交通管理办法、突出服务职能入手,练就和谐心态,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活动,大力规范民警执勤执法行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是取得群众满意的根本保证。
二、交通民警如何练就“和谐”心态
民警的工作作风群众满不满意,同队伍管理、服务态度、路面执勤执法形象和工作心态等是分不开的。如何在队伍中营造良好的工作作风,让群众满意?一线交警大队要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对交警工作作风的新需求、新期待、新要求,必须从转变执法观念、更新管的感情不深,执法简单流于形式,在具体工作中没有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要求来对待当事人,没能保持较好的和谐心态。在工作理念上,重管理、轻服务,对基层、对企业、对群众依然存在“冷、硬、横、推”的现象,表现出责任心、事业心不强,不思进取、敷衍塞责问题,在服务基础、服务业务、服务群众的措施上没有确保到位和完全落实。
一要积极开展学习教育。制定民警的年度思想政治教育计划,落实学习签到考勤制度,定期组织民警学习交通管理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光盘和先进典型人物,深入讲解剖析“为谁用权、为谁服务、为谁谋利、为谁执法”的思想根源问题,进一步端正民警执法思想,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在灵魂深处真正树立“人民交警为人民”的宗旨,为练就和谐心态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要练就平和的态度。平和的态度是交通民警管理交通秩序制胜的法宝,交通违法行为是事故的前因,造成后果达到什么程度,只能用概率来推算;因此,民警在执勤执法时,多数情况下不能太偏激、较劲。要知道,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主动权始终是掌握在交通民警手中;所以,交通民警必须以平和的心态来应对一切。在路面上,违法者确实有很多“不知道”、“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这在情理之中,因此你无需大动干戈、发脾气;要学会“忍”字当头,不急不燥;要做到“心态平和不激动、口气平和不强硬、用语平和不带刺”;态度要和蔼,不盛气凌人,傲慢自大;要柔性处置,不搞针锋相对;要彬彬有礼,法言法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旦自己的心态放平和,你就会立于主动位置,以不变应万变。
三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愉快的心情能给人以美感,这种美感是可以链接和传递的,可以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执勤执法工作是比较枯燥的,通常情况下,一天的工作中,一句话要反复说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特别是一线执法单位和窗口服务单位。俗话说:好话说千遍,连自己都感到烦。怎么办?这就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时刻用“快乐的工作”来激励自己。同时,交通民警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时间,要休息好,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体力,情绪就容易控制,心情也比较愉快。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得不到休息,造成体力透支,就肯定会发脾气,很容易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因此,交通民警要注意休息和饮食,保持和谐心态,思维就会更敏捷,考虑问题就会更全面,处理问题因此也就更科学,动作行为就会更机智,工作也就能干得很出色。
总之,“和谐”心态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它是道德、文化、职业、理性、修养的综合表现,因此,要求民警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把人民公仆的义务感、责任感、集体主义感落实到执勤执法工作的全过程,把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感时刻装在心里,体现在行动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