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软件在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管网建设密度增加、范围扩大,高速公路里程数急剧增长使得高速公路交通诸要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对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交通违法行为普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的现状,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服务工作,提高全民的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意识,为出行驾乘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路况信息服务,成为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一、传统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方式的现状和不足 与国外交通管理部门将“教育”(Education)列为“*E综合交通管理工程”(即教育,工程Engneering,执法Enforce-ment,急救Emergency care and first aid)之首的重视程度不同,我国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长期以来一直侧重于“宣传”而非“教育”,这就使我国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与国外的交通管理工作存在较大差距,“行动化”、“口号化”、“形式化”现象严重,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宣传教育方式互动性、参与性较差 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长期以来都是采用“挂标语、摆展板、发资料”等“老三样”宣传方式开展宣传活动,缺乏新意,容易走形式、走过场,创新力度不够,宣传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果,使宣传工作过于教程化、刻板化以及程序化,有内容无互动,一种“强加式”的教育宣传方式,往往导致部分群众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二)媒体合作方式针对性、持续性较不强 虽然近年来各级主管部门在宣传教育工作模式上都做出了很多改进,如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社会媒体开展交通专题报道,积极邀请媒体记者随访,与电台联办热线电话,利用互联网微博提供交通安全服务信息提示等多种方式,扩大了宣传面,加大了宣传力度,但从整体上看,还是缺乏针对性、持续性。新闻媒体单位都是商业化运作模式,受报纸、电视等媒体刊播篇幅、时间的限制,无法长期免费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开辟一个固定栏目;同时,宣传教育内容与媒体刊播的信源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往往有针对性的交通安全宣传内容被媒体视为没有“看点”。 (三)实时信息服务方式适用性、时效性较弱 互联网、区域短信、广播电台是常见的几种信息发布传递方式,通过发布出行所需了解的各类行车信息,为大众提供实时的交通安全信息服务,针对现阶段流行的网络博客、微博、微信,并不适合所有驾乘人群使用;高速公路上重点管控的货车、客车、危化品车辆的驾驶人总体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注册、浏览,页面访问等步骤存在困难;同时,行驶在高速公路上驾乘人员,也无法做到随时登陆网站浏览信息,对实时信息无法做到及时了解;广播的覆盖面虽大,操作简单,但在高速公路上还有收听盲区,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货车的车载收音机破损严重,无法正常收听;区域短信,虽然快捷、方便、实用,但投入费用太高,一般交通主管部门都没有此项专用经费。 从上看来,几种宣传方式都有各自的优势,但整体上看,并没有一个交通管理部门自建的安全宣传教育服务平台,各种限制因素就显现出来,无法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宣传教育服务,更谈不上交通安全教育工作的持续性开展;不能完全满足交通安全宣传前置性、教育性的特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服务工作如何借助科技化、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前置,并着力在交通安全宣传的“新”、“实”、“巧”上下功夫,以达到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目的。因此,探索适合新形式下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服务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成为宣传工作的必然。 二、智能手机软件在*G网络中的优势体现 现代手机的研发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不仅实现诸多操作功能,而且方便随身携带,还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智能手机的作用与个人电脑作用相差无几,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随着其功能的强大和手机上网的日益便捷性,人们的上网习惯也将发生改变。美国知名调查机构尼尔森表示:平板电脑将取代笔记本、台式机及上网本的大部分功能,而平板电脑用户更倾向于购买一部智能手机。 手机作为一种通信工具,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商务往来中必不可少,并且随着其功能的设计研发以及软件的不断升级,不再局限为一种通话设备。目前,手机具备了上网、银行支付等多种功能,在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手机软件在功能上的优势分析,不难看出,其应用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操作简便,耐用程度高,而且易于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三、整合资源,搭建*G网络手机宣传教育服务平台 *高速公路管理部门以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为契机,着力于实现以高速公路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扁平化指挥体系为支撑,利用智能手机作为载体,以“贵州高速公路出行指南”软件的应用为手段,搭建高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平台,一个专属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服务平台,科学、全面地开展新时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一)常规性宣传教育 建立手机版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板块,涵盖所有的宣传教育内容,实现“点对点”如“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创建交通秩序示范公路”等工作,实现实时传递宣传信息,满足各个时期对外宣传工作的各项需要。 (二)全天候告知服务 汇总各辖区及*****系统中的预警信息,对交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外发布省内高速公路的实时天气、路况和通行状况的告知服务,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所需路线,真正实现**小时群组信息发布。 (三)事故预防实时跟踪 针对不同的时段、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主体要求及各种突发情况,如节假日、外地驾驶人、区域驾驶人、主要部门及领导,及时提供交通安全前置服务,确保道路畅通有序,提供实时危险路段语音播报功能,将路面预防事故的措施延伸到手机上,有效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一键报警求助 在不知道报警电话,不知道事发地的情况下,为外省籍驾驶人提供事故报警、故障求助等服务,减少接处警过程中出现的误差,缩短出警时间。 (五)违法代码查询 用户可查询在高速公路上的所有违法信息,将以往的窗口咨询移植到手机上,不再找人,不再问人,第一时间了解自己的违法情况信息,在手机上进行违法记录的处理。 (六)新闻资源集中共享 **小时实时为群众提供贵州高速公路上的各种资讯,随时可向新闻媒体发布官方权威舆论,积极引导社会舆情,搭建与媒体之间的互动桥梁。 (七)车辆行车备忘录 为车辆提供实时服务信息,如车辆维护提示、轮胎保养提示、证照审验提示等。 (八)互动参与 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互动功能,实现“微信”传递,参与到交通安全管理中来,真正形成公众广泛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智能手机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来克服传统媒体的局限性,弥补其不足之处,一方面,要考虑到宣传内容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重视社会受众的反映。因为交通安全宣传是为社会、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必须立足于社会需要,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将这两点有效结合,做到既能系统、全面、即时向社会公众宣传交通安全信息,又能让社会公众乐于接受,并作为生活中出行的习惯。 纵观以上手机信息传递功能的日趋完善,针对利用手机作为宣传载体而言,还有开发的潜力和机遇,重视*G手机网络搭建交通宣传信息平台,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的宣传工作任务之一。 四、智能手机软件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软件的应用优势 使用智能手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节约信息传达时间,提高信息传送效率,弥补传统宣传模式上的不足;用户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可以随时随地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全面、最即时的交通信息,也可让公众随时查阅了解其他相关交通安全信息。所以,通过智能手机为载体进行宣传,不仅大大增加了宣传面,同时还能激发公众参与交通管理的积极性,加深宣传效果。通过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宣传方式,将成为新时期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管理的一个有力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