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强烈地冲击着社会的经济形态,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生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猛烈冲击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新媒体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造成的影响,使公安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
一、新媒体的含义及特点 (一)新媒体的含义 目前对于“新媒体”的内涵的确定远未统一,专家们也是各执一词。各种组织机构、专家学者、新媒体的使用者都从各自所处的不同领域,从不同的视角对“新媒体”进行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美国《连线》杂志:“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今天的新媒体主要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对于新媒体的内涵,现在很难给出一个非常准确周延的定义,综合国内外以往给出的各种新媒体定义,笔者采纳了中共中央党校的唐霞对新媒体的定义:“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新媒体是信息科技与媒体产品的紧密结合,是媒体传播市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维客、播客、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等。其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当属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本文中所涉及的新媒体也主要是指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网络早已被大家广泛熟知,手机集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这四类媒体的属性和功能于一体,同时还具有其他媒体不具备的独一无二特性,所以被称为第五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点 一是平等性与交互性。新媒体的出现,则彻底改变了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被动地位,媒体与受众之间、受众与受众之间建立了一种多元化的互动交流关系。通过新媒体,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身份不再明确,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每个人也都可以成为接受者,二者之间的地位平等了。例如网络论坛、网上聊天等就是典型的交互式信息传播模式。 二是即时性与快捷性。新媒体即时性与快捷性的特点,直接来源于新媒体技术本身。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上的限制,极大地压缩了信息传播的物理空间,形成了即时传播的特点,使得新媒体的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信息。新媒体突破了信息传播对时空的依附性,网络信息在任何一个网点引起的涟漪,能迅速波及全球,辐射至各个角落,在瞬间把信息送达到分布于各个地区的接受者。 三是开放性与共享性。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已经逐渐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作为新媒体典型代表的互联网,已经将世界联系成为了一个整体,庞大的地球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新媒体给人们带来了是一个开放广阔的信息海洋,网络上的海量信息面向社会大众开放。无论何时何地,你只需要轻轻点下鼠标,方便、快捷、强大的网络搜索功能就能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的全球化、最大化。 四是虚拟性与匿名性。“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 are dog.( 因特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这句网络经典话语把新媒体的虚拟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新媒体时代人们通过一个个ID来代表自己,真实的身份、性别、年龄都可以隐匿起来,这样人们就可以毫无顾忌地以某种虚拟的身份相互沟通、交流,可以自由地展现自我、发泄对周围事物的不满,上传各种各样的信息。 二、新媒体环境下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冲击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影响了民警政治信念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浩如烟海,精华与糟粕并存。江泽民同志就曾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各种各样的思潮纷至沓来,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网上汇聚交织,一些落后腐朽的思想和文化甚至各种反社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资产阶级消极思想以及泛滥的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都利用新媒体大肆传播,这对民警的政治信念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影响着民警思想道德的纯洁性。尤其是年轻民警对网上的错误信息,往往缺乏应有的鉴别和抵御能力。他们把网络看成是没有道德法纪约束的虚拟世界,认为网上无德不算无德,因而变得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水准下降,社会观念弱化,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新媒体的平等性与交互性,冲击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打破了单一的传统教育模式 在传统的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与客体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教育信息从教育者向被教育者进行单项传播,使得政工干部总是居高临下,处于主动地位,而民警则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而新媒体的平等性和交互性使原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点”对“面”单向传播变为以“点”对“点”双向的互动,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被教育者的地位上升。为民警提供了开放的双向的具有交互性质的信息传播渠道,强化了民警的参与意识,使民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取舍内容。这种“人机对话”传播方式的交互性,打破了传统政治工作“我讲你听”的“人与人对话”的传统教育方式,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带来了挑战。 三、新媒体环境下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 (一)树立分众化政治工作理念,构建分类分层分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式 随着以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各种新兴媒体应运而生,民警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民警的需求和个性心理日益差异化和多样化,政工干部面临的已不是一个整齐划一的群体,而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特点的活的群体。只有把思想政治工作从“大众教育”向“分众教育”转变,才能捕捉民警内心的真实情感,才能根据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对症下药。为此,要切实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与凝聚力,必须将以往“点对面”“一对多”的传统教育方式转变为“点对点”“一对一”的分层分阶段的教育方式,探索分层分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的方法与手段,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广大民警,从广泛的整体大众,分为老警、新警、男警、女警等“小众”,分化为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不同的群体,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对全体民警的有效覆盖,构建新媒体环境下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分类分层分阶段教育的工作新方式。 (二)树立双向交流政治工作理念,拓宽民警介入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新媒体环境下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教育的主客体之间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教育,相互之间也不再具有制约关系,政工干部和民警都可以利用新媒体(如网络、手机等)自由、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在选择、接受和发表何种信息方面完全具有自主性;同时,教育的主客体通过新媒体可以自由地交流和讨论,进行交互的教育。教育主客体的这种平等关系使得教育者更具有人情味和亲和力,更容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理想的效果。新媒体环境下,拓宽民警介入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之一就是建立网络交流平台。言路渠道的通达和言论的自由表达,是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日趋完善的一种保障。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开拓民警表达意愿的通道,通过新媒体搜集来自各方面的声音,民警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等媒介表达自己对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看法,积极参与其中。从形式上来说,这种“民意的互动”拓展了民警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从价值上来说,“民意的互动”也使得传统的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结构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民警拥有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发言权。新媒体无论从技术的角度还是从思想的角度都带来了新情况——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一种新的舆论气氛。重视和倾听民警的意见,是增强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方式之一。 (三)树立科技与人文和谐发展理念,增添培养民警新媒体素养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内容新媒体每天发布的海量信息包罗万象、纷繁芜杂,使人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导致许多民警已经丧失了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无法对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判断。信息中掺杂着许多低俗、虚假、反动的不良信息,误导、瓦解、毒害着民警的思想价值观念,这就要求政工干部要在科技与人文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加强民警的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于大众传媒的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和评估能力、创造能力、生产能力、思辩性能力。可简单概括为:它是人们获取、分析、传播和运用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能力。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培养民警的媒介素养,使其具备上述诸种能力的教育。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媒介素养教育让广大民警掌握新媒体最基本的传播信息知识,知道如何从新媒体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培养民警解读和辨析信息的能力,使其面对纷繁复杂和良莠不齐的新媒体信息时,能够对信息价值作出公正、客观的判断,能够对信息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作出明确的剖析;提升民警利用新媒体参与交流、表达观点、传播思想的能力;培养民警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和审美情操,养成良好的媒介伦理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