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习型交警队伍活跃警营文化的思考
交警的形象是公安部门的“窗口”形象,是展现在群众、政府、社会最前沿的执法行业,主要服务对象是群众和社会,而展现的形象不仅仅是交警本身,往往代表着公安政法机关和政府。因此,交警的形象可以说就是政府的形象。形象来源于素质,素质决定于修养。交警队伍形象好不好、战斗力强不强、人民群众爱不爱,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这支队伍的文化素质高不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一重大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在强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浓厚氛围下,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把建设“学习型”队伍、繁荣警营文化作为一项文化育警工程摆上重要位置,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公安交通民警应当通过深入读书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夯实文化理论根基,为做好各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讲,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知识既是生产力,也是创造力。自古以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的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毛泽东作为一位伟人,他经历了几十年波澜壮阔的戎马生涯,他研读中国史书传记,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崇高的人格精神,与巧妙的诗思相融汇,无论是诗词还是书法造诣,都堪称为一代巨匠。毛泽东十分强调文化的重要作用他曾经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关于学习的问题,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又说:“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遗产,用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主要的帮助的。 “文化”这个词在外国文里是一个字;这个字的字义,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我国古代读书人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古人讲:“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空前加快。如果不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增长新才干,认识就会落后于形势,思想就会保守,观念就会陈旧,就不可能胜任本职工作,久而久之,就可能思想滑坡、精神萎靡、意志消退,甚至退步落伍,被时代淘汰。目前公安交警队伍中突出存在的考试能力不强、执法水平不高、执法能力差等现象,与素质不高、放松学习有着直接关系。全体民警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树立强烈的学习危机感和“本领恐慌感”,树立终身学习、时时学习的现代学习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素质来培养、作为一种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能力来强化,作为生活和工作的第一需要,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兴学习之风。特别是交警基层干部,要带头勤奋学习、学习致用,把学习的体会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为全体民警做出表率。 一、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每一天的时间,要做的事情很多。通常来讲,可分为工作时间、娱乐时间、处理个人事务时间、锻炼身体时间、学习时间。如果安排得好,科学有序,就能挤出一定的时间学习;如果安排得不好,杂乱无章,就很难抽出时间学习。这就要求发扬“挤”的精神。在这个问题上,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倡导利用“三上”的点滴时间,即把“马上、枕上、厕上”的点滴时间用于学习和思考。这种精神值得提倡。对于每名交警来说,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减少应酬,克服惰性,坐下来,钻进去,多学善思,把学习融入生活,成为自觉行动,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二、积极优化学习形式。学习形式,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坚持干中学。要把学习寓于工作的全过程。我们每一天的工作,看起来都是一些重复的动作,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在重复中或多或少地有一些新的内容。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解决新问题,使我们的工作每一天都有新的提高。比如,经常搞一搞工作总结、工作分析、工作调研等等。另一方面,适当集中学。这种办法就是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员,暂时脱离工作岗位进行系统学习。这种办法可以使我们更广泛地接受公安工作的新理论、新知识,还可以对我们过去工作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比如,交警大队组织集中学,各个中队组织分头学,还可以参加上级机关组织的集中学习等等。但是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长期坐下来学习,也没有必要没完没了地坐下来学习。因此,要把坚持干中学和集中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干中学为主,从而使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两不误、双提高”。同时,还可以搞一些趣味性的学习形式,比如,组织开展各种竞赛、有奖征文等等。 三、自觉拓宽学习内容。一是统筹兼顾。要在努力学习本职公安业务的同时,广泛涉猎经济、科技、法律、历史、文化等方面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做到“精、专”和“广、博”的统一;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虚心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充分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汲取丰富的实践真知,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二是拓展载体。充分运用书本、网络、传媒等学习手段,有效整合学习资源,拓展学习载体和平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推进学习手段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力求捕捉对公安交警工作和队伍建设最有价值的知识为我所学、为我所用。三是开拓创新。要结合推动制约当前公安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的解决,全面、准确、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认真探索思考,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各项公安交警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强大动力,做到在应对新情况上有新思路,在解决新问题上有新对策,在攻克热点难点问题上有新办法,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四、努力塑造学习精神。学习是一个劳动过程,而且是一个艰苦的劳动过程,没有一种精神不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要有一种刻苦钻研的精神,知难而进的精神,争分夺秒的精神,持之以恒的精神,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就是要用这种精神去推动和促进学习。切实克服浮学、厌学、怕学、弃学以及学而无用的心理状态。学习是一门苦差使,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行的。人都有惰性,但多一份自我原谅和放纵,就会少一分进步。鲁迅先生说过:我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作了。现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司机,成长为一位桥吊专家,靠的就是长年累月的勤学苦练。调查表明,一个人只要具备一般智力水平,潜心研究某一行业五年,他就会成为这一行业的专家。全体民警要认真学习许振超爱岗敬业,拼搏奋斗的精神,立足本职,勤学苦练,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 五、培养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学习是一个满足人们直接需要的过程,所以,学习完全可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兴趣。让读书成为习惯,生命因读书而精彩;让学习成为习惯,工作因学习而成功。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古人书说得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的民警认为,学习只是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走出校门、不是专门学习时间就不用学习,这就把学习狭隘化、简单化、片面化了。毛泽东同志说过,讲义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天书,告诉我们学习不但要向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只要用心学、留心去学,会发现,工作即学习,生活即学习,处处是学习,人人是老师。要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抓住各种机会,利用各种形式,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广开学习的渠道,使自己的一生都在不停的成长进步、丰富完善。 六、深入探索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好与差。一是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据《旧唐书》,贾岛在一首题为《剑客》的五言绝句中写道:“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以致用,关键是要进一步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好“结合”文章,把学习的收获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时一刻做起。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深入,逐步积累。既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等闲视之。切实坚持每天都要学一点儿,每天都要积累一点儿。坚持数年,必有好处。三是见微知著。日常琐碎的工作,生活看似不起眼,其实蕴涵着丰富的知识,是我们重要的知识来源。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通过现象把握本质。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遇到问题要有一股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直到弄懂为止,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增长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