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交警管理 >> 交通法规 >> 浏览公安
  • 基层交警执法用语艺术

    时间:2015年01月16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古人云,“言为心声”,语言反映一个人的修养,有修养、有魅力的语言让人听而不忘,回味无穷,甚至给人教益。基层交警与人民群众的接触是最广泛、最直接、最深入的,因此,基层交警在执法中就要更加注重语言艺术,借助高素质的语言来开展执法工作,这对于和谐警民关系,树立交警形象,促进交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当前基层交警执勤执法中存在哪些用语不规范的现象呢?

        指挥疏导缺“警语”、多“俗话”。一些基层公安交警在遇到处置突发事件或处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时,告知交通违法者的要素不全面,处罚交通违法行为的用语不规范,多用“方言土话”,缺少“警言警语”,导致表达意思模糊、产生歧义;既让当事人、受害人等情绪焦躁,又给一线民警应急处置带来理解偏差,甚至引发严重后果。

        现场处置犯“禁语”、多“忌语”。在一些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或道路交通事故处置现场,由于个别民警的素质、能力、知识、修养等欠缺,往往在语言表达中出现“抖狠话”、“粗暴话”、“外行话”、“冷漠话”、“过头话”、“空头话”,使当事人的抵抗情绪加重。  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执勤执法语言不规范、语言表达出现失误的呢?思维僵化。一些民警“以管人者自居”,宗旨意识、法治意识、群众意识、人权意识等淡薄,思维上形成定式,语言上形成格式,不仅“不会说”,而且“话难听”;规范零散。目前,还没有一套详细、完整、操作性强、实用性好的民警语言表达规范体系,特别在应急处置语言表达规范上还是空白,基层民警缺乏“说话”的参照样本;培训不够。基层交警部门各类教育培训中,都还没有真正把语言表达培训作为重要内容,更没有进行系统化、全员化的培训,一遇突发情况,民警毫无储备、不知所措;底蕴浅薄。一些基层民警知识面不宽、文化底蕴不足,语言积累不多,老话不管用、新话不会说,语言表达更谈不上感染力、说服力;思想落伍。面对法治时代不懂“法言法语”,面对网络时代不懂“网言网语”,面对经济时代不懂“商言商语”,面对基层群众,不懂“俗言俗语”。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如何实现民警用语规范:

        一是制定规范用语。基层交通管理部门要按照规范执勤执法的要求,从正面规范用语。针对民警在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查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等工作中常见的热点问题和遇到的难点问题,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执勤的要求,依据不同的执法特点、区分不同的执法环境,统一执法执勤语言,统一肢体动作规范,研究制定具体明确、通俗易懂、容易记忆、便于运用的语言规范,做到“说话”有参考、“用语”有样本。从反面杜绝忌语。收集汇编一些应急处置中惯常出现的“禁语”、“忌语”等,下发民警掌握,做到时时警醒、避免使用。

        二是加强用语训练。对于基层交通部门来讲,要全员训练,把语言素质教育和口头表达能力纳入民警的必训范畴,集中组织开展规范执法执勤语言培训,做到人人熟记、个个会讲。民警要自我苦练,熟记法律条款、加强知识修养、注重学习人文、自然、心理、逻辑、社会等各种知识,学习俗语、谚语、典故、歇后语、俏皮话等语言词汇,学习正说、反说、打比方、举实例等多种技巧,不断提高自己观察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概括提炼能力、口语反应能力。要经常组织开展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情境对话,模拟现场实战,以达到在临场说话时,能时而风趣幽默、生动形象,时而刚柔相济、含蓄委婉,时而感情真挚、声情并茂,时而干练果断、一言九鼎,时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取得令人心悦诚服的效果。

        三是掌握用语技巧。执勤交警要善于倾听,既能体现对当事人的尊重,又能全面了解事实、分析问题,使说话胸有成竹,不至于随心所欲、信口开河,引起争执矛盾。要善于讲解,对明显狡辩、抵赖的,不要急于指责、训斥,而应从对方的争辩中找出破绽,一针见血地指出其错误,然后适时出示证据,予以批驳和教育。要善于劝慰,站在对方的角度,多用第一人称,正确运用法律法规进行劝导,使其感悟到是与其站在同一位置上,提出建议或劝告,争取支持和理解。要善于应变,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不同类型的对象、不同的处置目的,有的放矢地开展说理工作。以诚恳的态度、真挚的情感、富有人情味的语言对当事人进行劝导,化解争议,消除冲突。

        民警执法的语言艺术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语言的魅力来自民警日常工作中的积累和用心的交流,来自民警自身素质的培养。一个小小的问候,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发自内心的祝福,都是拉近交警和群众感情的纽带。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公安交警部门如何以警务公开促执法规范化建设
  • 下一篇:浅谈当前交警大队基层民警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