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涉警网络舆情应对与管理工作
随着互联网这一媒体的异军突起,受众范围广泛的优势,促使其成为社会主要群体交流和沟通信息的重要平台。交警作为公安部门一线执勤队伍,在日常执勤执法中直接和群众打交道,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戚戚相关,涉及面广、处罚量大,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老百姓之间很容易产生矛盾,自然而然的会成为网络关注的“焦点”,成为网络舆情中的“重点”。如何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有效引导,减少媒体以涉警负面炒作为“卖点”的现象,使和谐的网络环境为构建和谐道路交通环境“锦上添花”,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公安队伍公正廉洁执法,是当前各级公安交警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涉警网络舆情的特点。 1、内容形式多样化。目前,涉警网络舆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内容广泛且形式多样。从社会各网站舆情信息来看,内容不仅涉及治安、交通、刑事等公安机关各警种,信息内容也褒贬不一。有肯定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及队伍建设成绩的,也有不了解真实情况不负责任的言论和别有用心进行诋毁的,有合情合理的建议和批评的,也有专门问题要求咨询的。形式上主要是文字、图像和视频并存。 2、信息传播快速化。“互联网成为话语空间和主要舆论策源地”,其传播速度快是突出特点之一。如果某地发生一起涉警、重特大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一般情况下1至2个小时网上就会出现相关信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网上甚至会出现与事件发展同步的视频直播或文字直播,4至5小时内就会被众多网站、论坛转载,24小时内网民的讨论、跟帖就会达到高潮,形成网上舆论热点,给公安机关处置、控制舆情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 3、评论点非理性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网络语言较之现实更加自由和直白,加之网民一般都不使用真实姓名,在网上恶意炒作涉警负面信息的网民,更是想方设法隐藏自己的上网地点和真实身份,使信息评论也常常带有非理性的一面。当涉警负面信息出现时,跟风者往往不从事实出发,不从对错角度分析,仅出于对当事人的同情,跟风起哄。更有甚者利用互联网上信息真假难辨、网民具有盲从性的特点,有意模糊事件真相、混淆视听,煽动网民对公安机关和民警的不满情绪来满足自己的私利。 二、涉警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 1、民警执勤执法不规范。公安交警一线执勤队伍是政府部门的重要窗口单位,其执法形象直接关系到群众和政府的关系,执勤执法行为势必会受到网民的普遍关注。有的网民热衷于负面报道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在公安部门队伍庞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就会紧紧盯着民警在执勤执法、办案或接处警等方面的疏漏,抓住不放民警不尽人意的地方,想方设法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把片面性问题变成普遍性问题。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网民对公安一线民警的投诉中,针对少数民警执法态度不端正,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等这类问题就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2、群众对交警期望过高。由于当前的社会环境、法制因素以及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有很多问题不是我们公安交警队伍一家就可解决的。随着近些年来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望值的不断攀升,有些网民对交警部门提出的意见建议变得较为肤浅,也不具备可行性与操作性,有些还不符合法律规定,自认为相当在理,少数群众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就会向办案民警提出过高或无理要求,而当其自身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迁怒于办案部门和民警,在网上发泄不满,形成舆论危机。 3、追求一己私利恶炒作。有的群众在办事办证时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或者反映的一些问题一时无法解决,有的好事者就“出风头、显本事”寄希望于网络来为他们撑腰,以达到或实现个人目的,从而片面、主观的反映问题造成网民偏听偏信后进行所谓的曝光和传播,有的甚至追求轰动效应,有仇官、仇富等畸形扭曲心理,采取隐瞒事实、断章取义、添油加醋等方式歪曲报道,恶意中伤和诬陷执勤民警,给公安部门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如何做好涉警网络舆情应对和管理工作。 1、健全网络舆情工作领导组织。成立网络舆情工作小组,及时监测、调查、反馈和开展应对工作,是做好涉警网络应对和管理工作的首要条件。只有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工作小组,才能对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在职权范围内进行及时调查核实和妥善处理。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门户网站开展征求意见、网上受理、在线交流、咨询问答、网上展览等活动,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矛盾,理性合法的表达诉求。 2、制定制度及时合理引导舆情。要根据一定时期网络舆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制度,及时组织人员召开网络舆情研判例会,准确把握网络舆情事件的动态性发展,快速进行处理。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应把握“快、真”二字。快,即发现快、处置快,清除影响快,以快制快,及时发布官方声明,快速启动自己的舆情引导员跟帖呼应,采取其他手段封堵消息,化解矛盾。真,即真实、真诚,警方态度要诚恳谦恭,以平等的心态,公仆的情怀听取批评意见,同时,警方发布的事实还要是查证属实和经得起推敲的,不能授人以柄。 3、加强日常宣传引导工作。公安部门要明确专人担任网络舆情网评员,负责每天对网络舆情开展日常监测和重点网站、论坛的实时巡查,对涉警网络舆情进行汇总、登记和总结,对涉及交通管理和交警形象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媒体关注焦点、舆情级别和程度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对影响较大、群众关注度较高的通过相关新闻媒体进行公布;对经查不实的及时澄清事实,从而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4、准确科学掌握应对技巧。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工作中,要确保网民满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会说话,要准确的把握诉求者的心理,讲究语言艺术。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要会说“好话”,取得理解信任,用平和的态度,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肯定对方好的意见和建议,坦诚大度的对待网民。第二,要敢说“真话”,尽早化解矛盾,在危机舆情快速处置中,要“说真话、立即说”,公安部门要及时主动通过网络媒体,准确将事实真相、采取措施、处理进展传达给公众,争取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第三,要刚柔并济的说话,从人性化角度出发,说群众听起来舒服的话,在不涉及法律尊严受辱和民警权益受损的情况下,尽量不用强硬的方式对待群众,避免矛盾升级。 5、提高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是消除交管部门负面报道的根本保证。首先,要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队伍自身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做到严格、公正、文明、规范、理性、平和执法,努力把交警队伍建设成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队伍。其次,要改变当前部分交管人员危机意识淡薄的情况,增强危机处理能力,提高应对媒体能力,学习接待记者、撰写稿件、表达方式,有效提高应对能力和水平。最后,要通过民意调查、座谈了解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交管工作的意见、建议,诚恳接受批评、监督,切实解决好广大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