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道路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的大幅上升。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交通安全。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增强安全感和幸福感,构建和谐社会,我交警大队对全县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进行了多次考察并和部分对县域道路交通有“提案”的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我县农村道路建设快,但安全设施少;农村车辆多,但群众安全意识差。是造成事故和死亡人数上升的原因,下面就县域道路的交通安全形势谈点看法。
一、目前我县交警队伍状况及农村道路交通现状 *、民警人数:我大队现有正式民警**人,其中**岁以上**人,占**%;**至**岁**人,占**%;**至**岁*人,占**%,**岁以下*人。按民警年龄结构很不适应当前交通管理的要求,*年内如果没有正式民警调入,辖区交通管理将会更难。 *、岗位分布:事故岗正式民警**人,占**%;车管岗位民警*人,占**%;交警巡警岗*人,占**%;大队领导岗、宣传、办公室、违法处理民警**人,占**%;城区岗勤中队仅*名正式民警。 *、近三年来交通管理情况。三年来经过全大队共同努力,累计罚款****.*万元,记分******,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起,人均****起,处理各类交通事故*****起,人均***起,机动车上牌办证*****个,人均***个,年检机动车*****辆,人均**** 辆,行政拘留违法当事人****名,人均**名。 三年累计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中*****起,其中一般事故****起,刑事立案***起,起诉***起,刑事拘留**人,取保候审**人,批捕**人。 *、农村道路基本情况 辖区共有公路****.**公里,其中省道***.**公里,县道***.**公里,乡、村道****.**公里。机动车保有量**.****万辆,机动车驾驶人达**.*万人。与****年比,****年增长***公里。在农村所有道路中**.*%的设置了交通设施。 *、农村驾驶人和机动车基本情况 我县农村现有驾驶人*****名,近三年平均年增长*****名;全县农村现有机动车*****辆,其中低速运输车****辆,农用三轮车****辆、摩托车*****辆,农机部门上牌车***辆。****年增加****辆。占辖区机动车保有量的**.*%。 二、农村地区警力情况及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县农村尚无独立建制中队,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全部由大队统一调度,合理安排。农村交通管理主要警力有交警巡警四个中队,事故中队等。民警单警装备全部到位,管辖全县各主次干道。 一是安全设施普遍缺少,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道路建设迅猛,但安全设施普遍缺少。县乡道路和大部分的村道没有安全设施,另外还有许多村民、企业集资修建、改建的道路,基本没有安全设施。同时,农村马路边乱搭乱建情况较多,严重阻碍机动车驾驶员和行人的视线,由此带来了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二是工作开展不够平衡,按照国务院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和创建“平安畅通县(市、区)”活动要求,必须建立县(区)、镇乡(街道)、村(社区)三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网络。有组织的乡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有的镇乡尚未建立专门机构,有的未配备专职人员,有的未建立工作体系。还有许多农村道路的规划建设、养护没有专门的机构、人员和经费,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工作开展不平衡。三是管理警力比较薄弱,由于一直以来在交通安全工作中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主干道轻村道”的倾向,农村道路安全管理力量历来不足。当前在农村硬化道路和机动车保有量增长、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农村群众安全意识欠缺的情况下,农村道路迫切需要象国省道、城区道路那样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我县现仅有**名交通警察、**名协勤,编划成**个中队(含宣传、事故、车管所、违法处理、办公室、监控中心),公路巡警仅*个中队,既要保证城区的交通畅通、安全,又要做好农村大范围、长里程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管理力量与管理需要之间显然很不协调。 三、加强我县农村道路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为加强和改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管理状况 *、加强组织,重视交通安全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事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我大队和镇乡等有关部门,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特殊性,高度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切实履行职责,解决影响农村人民群众安全的突出问题。 *、明确管理职责,完善工作机制 农村道路及安全设施要象城市道路和国省道一样。一是完善规章制度。或制定县域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特别是要明确村道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维护和管理职责,防止出现“有人建、无人管”和“人人管,人人又不管”的情况。二是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履行相应职责。各镇乡严格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的要求,改善县域内的农村道路安全通行条件,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制。同时对今后新建的道路,严格把关,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道路设计、建设、验收,并承担起日常维护和管理职责。三是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是实施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要严格实行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行政一把手负责制,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相关工作纳入对镇乡街道及有关部门的综合考核内容。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安全素质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建立长效机制。宣传、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要经常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把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纳入普法教育之中。报纸、广播和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农村道路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报道。二是强化对农村青壮年的教育。农村中的青壮年往往是农村交通违法行为的主要群体,他们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交通是否安全。要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和培训纳入农民素质教育工程,通过强化教育,提高村民的法律知识和安全意识,提高村民素质。三是增强弱势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农村中的老年人、幼儿和外来人员是交通安全中的弱势群体,有关部门和镇乡、街道要根据他们的知识层面、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采取他们易懂、易记、易接受的教育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增加他们的交通常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加大整治力度,提高守法意识 依法整治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的整治和管理力度,提高村民的守法意识。一是克服畏难情绪。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各有关部门克服畏难情绪,改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管不好、管不了的惯性思维,善于总结管理和整治经验,攻难克坚,增强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信心。二是联合实施专项整治。公安交警部门经常同安全生产管理、交通、农机管理等部门,在乡镇的配合下,经常性地联合开展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对农村中的无证驾驶、驾驶无牌车、报废车、超载等违法行为严格依法处理,绝不姑息纵容,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教育和惩罚。三是进一步扩大整治成果。有关部门及时将管理整治和处理处罚的情况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宣传,从而让更多的村民能从中得到教育和启示,从而增强自觉守法的意识。 *、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安全设施 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既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预防交通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大经费投入。县、镇乡财政加大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投入,加大安全设施建设和维护的经费投入。二是明确经费比例。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县和镇乡要按照上级有关精神,在道路建设和维护经费中,明确安全设施按所占的比例,划拨相应的建设和维护经费。三是及时实施整改。组织各镇乡、街道,对县域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情况进行全面的普查摸底,查清需要治理的交通事故易发、多发的危险路段和地点及违章建筑,拟定治理方案,妥善安排资金和人员,及时进行整改。 *、加快队伍建设,增强管理力量 加快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增加管理力量。一是增加警力。加快交警队伍建设,确定科学合理的警力编制。对于需要增强管理力量的区域,是增设交警中队,缓解警力不足现状。对一些重点工程较多而交通安全基础又十分脆弱的区域,更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重点管理,以防止交通安全形势的恶化。二是及时建立交通安全工作站。按照县政府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及时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站,配备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协助公安交通部门开展工作。三是探索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机制。在各村确立一名交通安全联络员,协助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站和交警工作。同时,要探索在农村建立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中小学生、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依靠群众自身力量,实施自我教育和管理,并协助、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做好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