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交警管理 >> 安全天地 >> 浏览公安
  • 破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薄弱问题刍议

    时间:2015年02月03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上世纪**年代初政府提出的一句口号。**年后的今天,这句口号己变成现实。就*而言,全县村村通水泥路达到***公里,覆盖全县***个建制村或林业(农业)分场,为农民进城务工、从事运输业和销售农林产品等创造了快捷和便利的交通环境,很多农民朋友因此而致富。由于人财物的大量流动,加之各类机动车每年以**%的递增,农村道路上各类交通事故频发,造成道路交通管理职能部门很大的压力;因交通事故引发的损害赔偿纠纷,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维稳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特别是一些重特大交通事故,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当地社会稳定。笔者针对*县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问题,以及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机制进行探讨。仅是一家之言,起抛砖引玉作用。

        一、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和事故分析

        (一)道路安全隐患分析:

        *、道路建设标准低。农村道路的修建,随意性因素很多,普遍是在上世纪**年代或**年代修成的机耕道基础上进行路面硬化,路面一般不超过*.*米,因线路没有经过专业人员的勘查和设计,均显现出路窄、弯急、坡长、陡高。这是其一;其二,路基不牢。利用原有的路基进行路面硬化,既省时更省钱,如果不用压路机压实路基,路基松软的地段无法负荷载重货车,久而久之,路基下沉,路面开裂;其三,桥梁安全系数低。由于节约修路成本,农村道路桥梁除非己是明显危桥而进行重建,否则,原桥不动。而原有桥梁是根据当时车载负荷设计建造的,远远不适应今天的车流量和车载负荷而成为危桥;其四,质量达不到要求。主要表现在水泥标号低,砂石中或多或少掺有泥土,导致路面易裂、易碎、易凸起,出现斑斑点点的小坑,时间一长,过往车辆一多,路面破损程度显而易见。

        *、养护措施不到位。农村道路一旦硬化,在群众的眼目中便是“大功告成”,殊不知后期养护很有必要。一是路面没有路肩保护,两边路基长年累月被雨水冲刷,很容易被淘空,导致路面开裂下陷;二是路面出现斑斑点点小坑,由于没有及时修补,小坑变成大坑,造成路面坑洼不平;三是运输砂石和泥土的车辆一路抛撒砂石和泥土,没有人及时清理,日积月累成为小土包小石堆,形成路面障碍,影响行车安全。

        *、行车视距有障碍。就*而言,**%以上的农村道路都是依山傍水而筑,由于修路资金局限,急弯处的山坡不会挖掉,特别是山区道路的急弯处山坡更不可能大面积搬移;在丘陵地区,因植树造林形成行车视距障碍,加之灌木林和杂草生长茂盛,覆盖道路空间,严重影响行车视距;一些位于村庄道路两旁的猪栏、厕所、厨房等附属建筑,甚至是一些废旧残破建筑,老百姓不愿拆除,也严重影响行车视距。

        *、防范设施有欠缺。农村道路上的防范设施普遍欠缺,如临崖傍水路段设有防护墩,平交路口、陡坡、急弯、桥梁、村中道路等重点地段少有减速板,这是“钱由谁出”的问题所造成的。农村修水泥路的资金筹措渠道一般有*种,国家出大头、村组卖山卖地出中头、农民按人头摊派出小头。由于修路资金紧张,能把路面硬化己是老百姓的福音,要想在临崖傍水路段修筑防护墩无资金保障,特别有些地段临崖傍水**多公里,修筑防护墩不现实。

        *、安全意识普遍低。主要表现在:驾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驾驶摩托车超速、在急弯陡坡处不减速慢行、行车相让观念淡薄、村民把村中路面当作“集贸广场”、把路面当作晒谷场、无证驾驶机动车、机动车不按时检测等等,更有甚者驾驶报废机动车上路。其种种行为,不是交通违法,便是缺乏公德,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

        (二)交通事故形态分析:

        一是相撞、追尾、互擦事故时有发生。由于乡村道路安全系数就低,加之机动车驾驶人安全意识又差,在急弯处、行车视距障碍处,时有两车相撞、追尾、互擦的交通事故发生。

        二是超速行驶造成事故。有的机动车驾驶人自以为驾车技术了得,在临崖傍水、急弯、陡坡处地段不减速慢行,特别是一些小青年骑摩托车爱飙车,一遇紧急情况又处置不当,掉入水中死伤的有之,坠下崖悬死伤的有之,两车相撞死伤的有之。

        三是防范意识差造成事故。有的村民在平交路口不注意前方左右来车,仍快速冲上主道,造成车毁人亡事故。****年,*某村庄一位父亲送儿子到集镇上幼儿园,因在平交路口没有减速慢行相让,电动车冲到主干道中间,被后方开来的一辆砂石运输车避让不及轧到,父子当场毙命。

        四是酒后驾驶造成事故。一些村民无视酒后不能驾驶机动车规定,仍酒后驾驶摩托车或其他机动车上路行驶。****年春节期间,一位村民在亲戚家晚餐喝酒后驾驶摩托车返家,途经一水库路段时酒力发作,连人带车掉入水中溺水死亡。

        五是车辆带病上路造成事故。一些村民在外做工晚上回家,所驾乘的摩托车制动不灵、灯光不好,又不注意前方路况,如遇前方大车灯光照射,往往把车开到水里、开下路基,造成人员伤亡。

        六是安全意识低造成事故。在村中道路上,一些村民在道路中间我行我素,无视两边车辆过往,一旦遇到麻痹大意的司机,往往造成人员伤亡;一些孩童在村中道路上玩耍,无大人看护,过往车辆稍不留神就会发生交通事故。

        二、破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薄弱问题对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出发,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强农惠农举措,为改善农村道路条件、发挥服务“三农”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就农村道路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农村道路助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寄了殷切期望。要实现农村道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目标,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机制作支撑,以钢性制度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

        *、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机制。建立隐患排查机制,是从源头上预防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有效途径。针对农村道路存在的安全隐患,笔者认为应建立“四线”并举,“五员”齐动的排查机制。

        “四线”是:维稳“线”、综治“线”、交管“线”、客运“线”;“五员”是:维护稳定信息督查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交通协管员、公交车驾驶员、路况信息员。

        维稳信息督查员在乡镇排查涉稳信息的同时,要把排查道路安全隐患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每月向上汇报涉稳信息的同时,要有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的项目和内容;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调解员,利用深入农村调解矛盾纠纷的便利,要高度关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交通协管员要依托协管交通工作的平台,积极主动地排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公交车驾驶员每天在农村道路上营运,要把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当成自己安全行驶的事来对待,不能对安全隐患熟视无睹;路况信息员生活在农村,对家乡每寸道路、每个弯道、每处陡坡、每座桥梁的情况了如指掌,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最好的“病情诊断师”。

        为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这“五员”资源优势,维护社会稳定部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部门、道路交通管理职能部门、公交车管理部门要发挥主管部门“纲举目张”的作用,把排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视为己任,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主动融入到维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去,确保排查农村道路安全隐患工作常态化、全覆盖,并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

        *、建立农村道路维护经费保障机制。农村道路建好是前提,管好是关键,而管理中的维护又是关键之中的关键。从目前农村道路维护情况来看,维护农村道路没有经费保障。一些使用不到二三年的水泥路,因载重车辆碾轧,成为坑坑洼洼烂路而长久得不到维修。因此,必须建立农村道路维护经费保障机制,落实县级政府在农村道路建设管理养护中的主体责任,每年按财政收入增长比例安排农村道路维护专项经费,确保农村道路得到及时维修,有效提高农村道路的安全水平、畅达水平和服务水平,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建立农村道路日常管理机制。从*县实际情况来看,全县农村道路日常管理是个空白点。由于道路交通管理队伍与农村道路发展不相适应,交通管理职能部门对农村道路管理鞭长莫及,且心有余而力不足。以*公安交警现有路面执勤执法**名警力,在管理好全县***公里省、县道路和城区道路的同时,再抽调警力管理全县***公里农村道路,深感压力很大、警力匮乏。所以,要进行公安交警、公安派出所、乡镇政府的人力资源整合。公安交警要发挥每个农村交警中队管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火车头”的作用;每个公安派出所驻村民警要积极主动协助做好辖区内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辖区内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如何构建公安交警、公安派出所、乡镇政府共同做好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构建责任明确、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种体制可以是高层设计,也可以是基层在实践摸索中逐步形成。在机制运行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绩效评估和成效考核体系,也就是作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政干部绩效考评,与各级党政干部职务晋升挂钩。

        *县一些交通重点乡镇,在每年春节期间,都要抽调乡镇干部协助公安交警部门在农村重要道路节点上进行巡查和疏导车辆,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并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这仅局限于重要节日、重要地段。应当把这种作法上升为日常管理机制,解决农村道路日常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

        *、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在城乡公交车没有村村通的情况下,农村群众出行主要是靠摩托车、电动车代步,每个家庭拥有摩托车或电动车*部以上的达到**%以上;还有大量的低速货车、三轮摩托车、微型面包车在农村道路上进行经营性运行。这些机动车和驾驶人中不乏存在机动车无牌无证、驾驶人无证驾驶的“三无”问题,这是交通安全的严重隐患,也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针对这种现状,公安交警、公安派出所、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宣传教育工作,要建立以公安交警为龙头,公安派出所民警积极参与,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各建制村积极响应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要发挥每个建制村社会管理服务站平台的作用,对每辆机动车(含电动车)要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对无证驾驶机动车的人员要掌握底数,驻村民警或村干部要及时警示他们无证驾驶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严重。要发挥农村“和谐平安理事会”的作用,由理事会的成员经常上门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常识,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确保行车安全。

        *、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查究机制。说一千道一万,最终还得落在“认真”二字上。世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一些问题明摆着在那里,有关职能部门或监督部门就是“认真”不起来。笔者列举*个例子:*有一条机动车通行密度极高的农村道路,**年前就发现有座桥是危桥,交管部门立了危桥和限载警示牌,有关部门也列入了重建规划。****年,危桥封堵,在危桥下方修筑了一条便桥过往车辆,这不能说管理部门不作为。但在危桥上方开始新建一座桥却是建建停停、停停建建,一座主体桥面不到**米的桥拖了*年多时间还没有看见桥墩立起。在****年*月上旬的一场大雨之后,便桥被洪水冲毁,危桥不得不开通。就在危桥开通不到**小时,当地*位农民从危桥上经过,危桥轰然倒塌,造成一死一伤。事故发生之后,政府对死者家属进行了赔偿,支付了伤者医疗费,却无人对此事故负任何责任。*近年来大量开发瓷土矿,瓷土运输都是使用载重车辆,把不能通行载重车辆的农村水泥路碾轧得支离破碎。当地老百姓上路护路,却受到车主的威胁;用钢筋水泥浇注阻碍墩,车主用铲车铲掉。老百姓用血汗钱修成的水泥路被利益集团损坏,当地政府又无资金进行维修。这损坏道路的责任追究谁?谁也不会因损坏一条农村道路承担任何责任,哪怕这条路投资**万、上百万。所以,破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薄弱问题,还得从制度层面上设计,用钢性制度来管理农村道路,就象管理国道、省道、县道一样,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薄弱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结合辖区实际谈谈如何消除不文明交通行为
  • 下一篇:结合当前形势谈如何做好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