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公安交警执勤执法能力建设工作
在当前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如何顺利做好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减少执法过程中的矛盾冲突,避免不必要的投诉,更好的提升路面执勤执法能力,对一名基层公安交通民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当前社会正处于矛盾凸显时期,因受经济利益的干扰与制约,社会各界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出现执法不公、不正、不规范等现象,至使群众对基层交警的执法态度产生不满,存有强烈的反映,逐渐与群众脱离了和谐的轨道。笔者结合基层交警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一线交警执法能力建设等问题谈谈自己的观察和认识。
一、剖析当前交警路面执法中存在问题 1、工作不够严谨,大多时凭经验办事。一是部分路面民警执法过程中,填写法律文书不规范,不按机动车行驶证上规定车型填写、填写违法代码不准确、填写应用法律条款不完整等现象时常出现。二是有的民警上路执勤时,对显而易见的超长、超载及违反标志标线等违法行为能够查看得准,而不花时间和精力去核对驾驶证、行驶证和号牌的真伪,导致有假牌、假证从眼皮下溜之大吉现象发生。三是有的民警为了自己省事图方便,对货车超载不过磅凭眼睛估算,对客车超员不转运,简单处罚了事。 2、执法理念模糊,存在重处罚轻教育。部分民警对进行路面交通管理中执法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够,一上路就是拿法律文书,一见交通违法行为就是处罚,有为了查纠违法行为而进行路面执法的错误认识,不能很好地将开展路面执法活动与做好交通管理工作、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 3、执法不够严厉,说情影响执法公正。说情风是民警执法过程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执法不规范、不公正现象。一是对查扣的车辆遇有朋友、上级和熟人打招呼时,路面民警就不顾法律威严,私自为违法当事人网开一面,有降格处理的现象。二是民警对待违法行为记分上不够严肃。有极个别民警在遇到亲朋好友或领导打招呼时,会违反纪律规定将原有的违法行为变通一下,将原有扣分多的改为少的,甚至改为不扣分的。 4、说理执法不够,执法效果不够理想。少数民警执法出发点不正确,造成执法效果受到影响。一是有的民警存在为了完成查纠数而查纠的意识,同时因自身法律知识缺乏,业务水平低下,不能很好的耐心说理,常有管理者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违法行为人,甚至出现“冷硬横推、吃拿卡要”,导致群众对执勤民警有看法,引起不必要的投诉。二是民警在查纠违法时不能与宣传教育结合,单纯为了处罚而处罚,群众无法真正理解自己违法带来的危害,执法效果不好。 二、分析造成执法不规范等问题的原因 1、工作态度不端正,法治理念不强。少数民警上班工作时间用心不专,应付现象严重,很容易在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少数交警的执法观念转变不够,不能正确运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还有的民警没能正确摆正自己的位置,工作上存在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等消极思想,工作态度不端正。 2、学习主动性不够,业务能力不强。当前,面临日益严峻的执法形势,一些民警在平时不注重学习,业务能力比较欠缺,知识结构陈旧,对新修订、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了解不深、掌握不及时,上路执勤时只想以简易程序处理怕走一般程序。在路面执勤执法时对配发的执法记录仪不能很好地加以运用,有图省事怕麻烦的现象,不注重证据的收集和保存,导致有的民警在出现投诉或复议时处于不利地位。 3、服务性意识不强,依法履责不强。有的民警未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深刻体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质,对群众耍特权、抖威风,冷硬横推、吃拿卡要,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没有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导致执法不严的现象。 4、工作缺乏主动性,业务能力不强。基层一线民警有较大一部分是以前从社会招收的,也有一部分是从部队转业的,业务上只求工作能够开展,在求精求深上是不够的。同时在工作岗位上缺少正规系统的培训。虽然基层交警支队、大队年初制定计划时都把学习放到一定的高度来说,但是每次学习是开“速成班”,靠一次集中开会,一次外出参观学习只能是一知半解。在业务培训上缺乏系统性,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培训也缺乏广泛性,参加培训的往往是内勤或分管法制人员,多数民警对培训内容都是不知情不了解。 三、提升路面执勤民警执法能力的途径 1、强化组织领导,提高工作认识。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坚巨,任重而道远的重要工作。一是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基层交警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对当前社会转型时期易导致矛盾突出的认识,切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工作。充分认识到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及扎实做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核心与纽带的重要意义。二是不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基层交警部门要使全体民警及时受到学习教育,使工作思维与方式及时得到更新,将路面警力科学部署,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克服路面管治不全面,警力不足的问题;要定期组织民警认真学习“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各种纪律条令和《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保障全体民警能够真正把各项法律法规深入脑与心中,还要以加强法律法规讲解,以此进一步提高民警对执法规范化工作的认识。 2、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满意水平。为全面提高群众对公安交警工作的满意度,基层交警部门要不断强化民警为民服务意识。一是从民警的思想上打牢为民服务的坚固思想根基,严格树立“执法为民、立党为公“执法服务理念。二是民警要从思想与行动上保持一致,服务群众不能只靠嘴上功夫,而真正落实到工作中,要从身边执法工作做起,时刻站在群众的角度上考虑事情,以群众想之所想、以群众急之所急、真正起到观注民生,体察民情,顺从民心的良好格局。三是要坚持服务理念形成常态化。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走访、公安民警“驻社联村”等各种活动载体加强与群众联系,积极为群众提供服务,使广大群众从内心真正感受到警为民服务,从而大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3、强化执法监督,强化执法考核。为切实达到执法规范化满意标准,落实群众满意指标,基层交警部门要以全面强化执法监督和日常执法考核制度来助推执法规范化建设。以常德交警直属一大队为例,该大队就努力采取“四化”加强执法监管,使得这个大队执法质量长期稳居全省前列。一是坚持常态化监管。通过狠抓建章立制、教育培训、排查整改、舆论宣传、监督考核工作环节,把人民满意作为大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端正民警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不断强化自身监督和社会监督。二是坚持制度化规范。通过修订完善考核办法,注重“抓教育、抓规范、抓监督、抓示范”,从根本上解决执法不公正、不廉洁等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着力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提高民警执法形象。三是坚持制约化监督。结合执法检查“回头看”活动,从解决问题着手,规范办案流程;从执法案卷着手,实行“一案一评”;从精细考核着手,坚持长效监督,通过精细化考核办法,加强对民警、协警、工作人员的监督制约管理。四是坚持人本化服务。要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着手,不断强调人性化执法,通过认真贯彻落实“服务为民措施”优化窗口服务,结合“驻社联村”、走访群众、电话回访等多种活动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全方位引入社会监督机制,提高工作查漏、纠错和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能力,争取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4、增强业务技能,提升良好形象。为大力提升交警队伍的整体良好形象与过硬的自身素质,基层交警部门要定期开展民警队伍训练,在训练中严格要求民警的指挥手势标准,动作熟练,时刻运用文明温和的语气跟群众打交道,在针对群众不配合交警的执法下,交警更冷静对待,利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为提高民警执法水平,基层交警部门在抓教育培训工作上应该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民警教育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考核要求,通过开展“全岗轮训、查摆特训、层层滚训”的教育培训形式,提高民警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5、强化宣传教育,提高社会认识。一是加强正面宣传传,提高交警形象。交警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自办媒体大力宣传执法规范化工作的利益、做法与成效,使广大群众切实改变对基层交警部门的看法。二是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基层交警部门要把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切实放在重要突出位置,经常性的组织民警开展走访活动,在活动中普及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提高群众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加强安全教育的覆盖性与知晓率。三是倾听群众呼声,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一线民警与群众交往最密切,要在执法、执勤,要在走访活动开展中,不断听取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看法与意见,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整改工作,赢得群众最大程度的支持与理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