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消防部队以建设现代化*消防铁军为主线,紧紧围绕“立足实战、全面规范”的总体目标,积极探索基地化实战训练改革,全面规范部队灭火救援行动,初步实现了训战一体化、组训基地化和考评实战化,部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紧跟形势、科学规划,着力建设特色训练体系。早在****年,*总队参照新加坡民防学院模拟化训练模式,斥资*.*亿元在培训基地建成交通事故、槽罐车堵漏、建筑物倒塌、油(气)罐、变压器、地下(地铁)商场、歌舞厅火灾等**类模拟训练区,初步实现了消防训练模拟化。近年来,为进一步适应灭火救援新形势,总队党委明确了高标准打造具有*特色基地化实战训练体系的工作思路。投入***万元全面升级改造总队培训基地现有模拟训练设施,并按照“基地综合化、中心差异化、训练模拟化、运行常态化、保障实体化”的总体思路,编制出台了《全省公安消防部队模拟训练设施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明确在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基地)和总队培训基地建设可满足各类灾害事故处置的综合性模拟训练设施;在全省*个区域性战勤保障中心和*、*支队的培训基地结合战(辖)区灾害事故特点,各建设*至*类模拟训练设施,要求各中心模拟训练设施错位发展、体现特色,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目前该工作正在强力推进中。
二、区分层次、准确定位,着力深化模拟训练设施应用。科学制定训练规程。组织曾到新加坡、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参加过培训学习的**名战训专家和业务骨干脱产集中攻关,对现有模拟训练规程、考核标准进行反复论证、修订和完善;经过*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制定了**类**个科目的训练规程及考核标准,出台了《*省公安消防部队基地模拟实战化训练考核暂行规定》,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量身定做了不同的系统训练方案,明确了具体的训练科目、训练时间和考核标准。明确重点训练对象。模拟训练设施重点训练新兵、新入警干部(地方大学生和部队院校生)、新晋升营职干部、基层指挥员、班长骨干、队长助理、专职消防队长等七类对象。其中新兵、新入警干部和新晋升营职干部以基础性、适应性训练为主,主要开展烟热室适应性训练、地下通道适应性训练、寻找火源训练、家庭火灾扑救训练等科目;其他一线执勤官兵以提高性训练为主,主要开展模拟化工装置泄漏事故处置、油罐火灾扑救、模拟地下商场火灾扑救、模拟交通事故处置、模拟深井救援等综合性项目。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训练情况采取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制”评价,严格推行考核结果应用,其中新晋升营职干部、基层指挥员的考核结果作为晋升、提拔使用的依据,占考核成绩的**%;班长骨干、队长助理、专职消防队长的考核结果作为任职的前置条件。
三、立足实战、谋求实效,着力改革训练考核模式。明确训练考核标准。制定出台《*省公安消防部队推进实战化训练实施意见》,区分特勤和常规中队,明确两个不同的实战化训练考核标准,基层中队以周例操形式开展实战化训练,其中常规中队以一般火灾扑救为对象,特勤中队以各类典型灾害类型为对象。合理设置训练考核科目。围绕火灾扑救过程,建立训练任务数据库,明确常规中队的***个训练任务,特勤中队的***个训练任务,每个训练任务设定标准时间及违反安全规定的扣分项;分初期、发展、后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约抽取**个任务,通过想定作业的形式进行考核。扎实开展实战会操。总队每年*月至**月份举行全省常规和特勤中队实战化大会操,从各支队随机抽取*至*各中队代表(**人、两辆车)集中到总队培训基地开展会操;大队和支队级实战会操参照总队模式,以月演练、会操和战区季度随机拉动演练等形式开展,总队在每年最后一个季度对八个战区分别进行一次随机拉动考核。通过总队实战化考评的杠杆,解决了长期存在训战结合不紧密,普训、普考不落实等问题,充分调动了部队开展训练的积极性。
四、规范管理、注重长效,着力健全训练保障机制。强化规章制度保障。制定出台《*省公安消防部队推进实战化训练实施意见》、《*省公安消防部队基地模拟实战化训练考核暂行规定》和《*省公安消防部队基地模拟实战化训练操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人员职责、工作流程、训练要求、勤务保障,进一步健全了模拟实战化组训、考评和结果应用等工作机制。强化教学服务团队保障。由总队司令部和培训基地联合确定培训计划,总队培训基地安排*名灭火高级工程师为总负责,通过公选及招收合同制消防员的形式,分教员、检录员、安全员、设备操控员、记录员等五个不同岗位,组建了**人的教学服务团队,专职负责组织日常教学、器材装备、设施设备维护以及现场勤务等保障性工作。强化器材装备保障。计划投入***万购置两辆消防车及一批(约****多件)个人防护、侦检、破拆、排烟等器材装备,并从珠三角个别支队调配部分车辆装备到基地用于实战化训练。强化运维经费保障。每年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日常维护保养,同时,协调交警部门长期免费提供废旧或交通事故损毁车辆供基地教学训练使用,确保了训练保障的长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