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政工思想 >> 党建群团 >> 浏览公安
  • 新时期基层公安机关立足本职做好群众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5年02月25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新时期,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群众工作形势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时代要求,使公安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不断造福于人民群众,是基层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解决“三大问题”,努力适应新时期群众工作新要求

        在新时期,公安机关要适应群众工作新要求,首先要解决公安队伍中影响群众工作的紧要问题。一要解决态度问题。近年来,在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不断入侵人们思想的情况下,一些民警功利思想也随之膨胀,宗旨观念淡薄,群众意识淡化,“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危害群众的事情时有发生,主动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思想已荡然无存,对群众的态度急转直下。为此,要强化宗旨意识和群众意识,努力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等根本问题,从灵魂深处端正对群众的态度。二要解决能力问题。随着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复杂化、群众思想观念走向多样化、群众的行动指向不断趋于利益化,群众工作中“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在群众中交不上心、办不好事、破不了案、捞不上情况等能力恐慌问题普遍存在。加强基层公安民警群众工作能力建设,提高适应群众工作新情况、发现群众工作新问题、解决群众工作新矛盾的能力显得更为紧迫。三要解决作风问题。作风上的“虚”不能扎实做群众工作、“浮”在面上不深入群众、“疲”于应付群众工作、“散”漫自由无作为等问题,严重影响着群众工作的效率。为此,下功解决作风上的问题,是走好群众路线关键环节。

        二、推行“三个转变”,努力适应新时期服务群众新理念

        服务人民群众是公安机关的一贯宗旨。社会在变化、时代在发展,不同时期公安机关践行这一宗旨的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在新时期还依旧是我说你听、我管你服等老一套做法早已过时,更不为群众所接受,也做不好群众工作。公安机关必须努力转变工作职能,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才能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新要求。一要努力实现行政主导向民意主导转变。民意是一把尺子,能够衡量公安工作的好坏优劣;民意是一种导向,能够引领公安工作的前进方向。在想问题、办事情时,要少用主观行政主导,多考虑民意导向,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二要努力实现管理型向务服务型转变。习总书记指出:“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群众谋利益的工作,一切社会管理过程都是做群众工作的过程。”公安机关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担负着众多的社会管理职能,无论是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还是实施社会事务管理,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必须革除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努力实现以管理为主导向以服务为主导的转变。三要努力实现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现在的服务大多是被动式的、活动式的和机械式的——群众报了警才出警、群众要办证必须到公安机关来、开展专项服务活动才去做群众工作或上级要求才去做群众工作,等等。这种“民不求官不做”的服务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主动上门为群众办证办事,主动预防违法犯罪,主动邀请各界群众开展警民互动,以超前的理念、积极的心态、长效的行动,变被动为主动地履行好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

        三、满足“三大期待”,努力适应新时期执法为民新变化

        公安机关是一个执法机关,执法为民是一切公安工作的落脚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期待也在不断变化,只有努力实现群众的新期待,才能适应新时期执法为民新要求。一要努力满足群众对社会安全感的新期待。当前社会处在转型时期,影响社会安全的问题不断增多,群众对社会安全感的期待十分强烈。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主力军,公安工作就是群众安全感的“风向标”。基层公安机关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打、防、控、管、治等有效措施,努力降低发案率,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二要努力满足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公正的新期待。当前,人民群众对平等享有、平等保护、平等参与、平等竞争、平等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公安机关公正执法的期望越来越高。基层公安机关直面群众执法,其公正与否,对群众工作的影响最大,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问题改起,创新执法理念、加强执法管理、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把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件事件的处理,都作为情系百姓、执法为民的具体实践,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三要努力满足群众对公安机关维护切身利益的新期待。当前,发生了被盗群众最关心能否追回损失,发生了矛盾纠纷群众最关心能否得到公正处理,有了困难群众最关心能否得到及时帮助,群众不太看重公安机关具体的执法过程,而更加注重执法的结果是否维护了群众的利益。公安机关的一切工作必须从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及时侦破侵害群众的案件,最大限度追回群众的损失,高效为群众化解纠纷、消除隐患、平息矛盾、解决难题,切实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才能适应新时期执法为民的新要求。

        四、适应“三大环境”,努力应对新时期群众工作新情况

        当前,社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公安机关必须努力适应这些新的群众工作环境。一要适应“网络化”群众工作环境。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上群体。公安机关必须创新群众工作载体,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网络时代的特点,充分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建立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和民警微博、QQ群等方式,着力搭建群众工作新平台,不断拓宽群众工作新渠道,积极适应网络化群众工作环境。二要适应“媒体化”群众工作环境。当前正处在“媒体化”时代,人人都是记者、群众都是媒介,“媒体化”群众工作环境已经形成,加之公安机关执法工作时刻都处在风口浪尖上,稍有不慎就会遭遇舆论围观、发酵、放大甚至炒作。为此,必须主动适应媒体时代群众工作环境和公众参与媒体方式的深刻变化,建立“媒体化”群众工作机制,积极引导群众舆论,主动回应群众期待,全面提升做好媒体时代群众工作能力,积极做好媒体化时代的群众工作。三要适应“复杂化”群众工作环境。习总书记强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公安机关要积极适应这一环境和要求,不断深化“大走访”活动,建立全警包村工作长效机制,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以公仆之心对待群众,以谦恭姿态服务群众,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适应复杂的群众工作环境。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关于加强基层公安派出所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三)
  • 下一篇:浅谈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