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警务文艺 >> 诗歌散文 >> 浏览公安
  • 父亲节的回忆

    时间:2015年03月04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父亲吸烟称得上是嗜好,乃是自幼养成。听父亲说,17岁那年在小学当代课老师时就已上瘾。第一支烟究竟吸于何时何地已不得而知了,用母亲的话说,我还是“巴掌大”时,父亲教书每月只拿4块钱。没钱买烟卷,只是在地摊上称一些烟叶自己卷着抽。记得父亲又破又大的衣服口袋里装有一个盛碎烟叶的塑料小瓶,和一张张写了字或是没写字的两指宽的小纸条。上瘾了,就停下来,或蹲或坐或站,掏出烟叶和纸条,卷成一支“喇叭筒”,点燃了,吸上一口,神情满足和迷惑。邻居亲戚朋友来了,抽烟时,各自掏出“小瓶”和纸条,自己卷自己抽,那时大家都穷,因此没人客气,也无所谓礼貌与否。

        父亲在备课、看书写字时抽烟最凶,或许大脑只有在抽烟时才兴奋。自我懵懂记事起,晚上睡醒一觉撒尿时,见父亲多半是在一边抽烟,一边在批改作业或者是读书写字。地上零落的满是烟头。第二天扫地时,父亲会把烟头单独扫成一堆,把烟头剥开倒出烟末重新利用。就这样,一直到父亲师范毕业成为正式的教师,拿上几十元的工资,才开始抽烟卷了。

        那时父亲和其他同事一样,上衣口袋里是一盒两角钱的“黄菊花”,客人来了,敬上一支;裤子里兜着的几分钱的“丁香”是自己抽的。这样既不失体面也不浪费,因为大家都是如此,见怪不怪,也就没有人不好意思了。

        父亲抽烟,母亲并不是很反对。后来因为父亲抽烟多了,肺不好,常常是又咳又吐,而母亲是天性喜爱清洁的,见父亲这个样子,就劝就闹,但往往起不到什么效果。有时母亲拿出眼泪和离婚来要挟,父亲仍是面不改色心不跳,采取以静制动的战略,任你去闹,时间一长,自然了事。父亲这招果然奏效,母亲掉了几滴眼泪见父亲无动于衷,也就只好作罢,顶多咒骂几句,就忙着操持教务了。

        我稍稍懂事以后,听了些关于戒烟的宣传,看了些吸烟有害的文章,就跑到父亲眼前,掰着小胖手指头给他讲关于吸烟的危害和抽烟的好处,烟里有尼古丁,有焦油,有烟碱,一勺烟油能毒死一头牛;吸烟污染空气,不仅队自己没好处,同时又影响他人“特别是家人”的健康,典型的损人不利己;不过分的说,吸烟就是“慢性自杀哦!”我说完这番话,小脸憋得红红的又绷得紧紧的,心里又是兴奋又是害怕,害怕父亲打我屁股。没想到父亲听了,没恼没怒没打我屁股,而是也掰着手指头说,吸烟可以解乏,可以提神,可以消愁解闷;冬天一点火取暖,夏天一缕烟驱蚊遣蝇;亦可以促进友谊有利于公共关系,不夸张地说“饭后一支烟胜似活神仙!”父亲说完后还冲我挤挤眼。我没料到这次“戒烟运动”如此惨败。我气的鼓起腮帮,张口结舌,愣了半天想起一句话“老爹,你不可救药了。”

        后来父亲先是校长接着是乡里的头头,抽烟的档次也是随着职位稳步上升,一直涨到10元的“红塔山”,后因为机构改革,父亲是先退下来的那部分,烟的档次又回到了2元的“灵芝”。内退后,因为气管炎,父亲从每天的两盒慢慢减到了每天一盒。我和母亲见他这样,心里很是高兴,对父亲说“干脆戒了算了。”父亲这次一瞪眼说,扯淡!我平时没什么爱好,就这一样,再让我戒了,我不就什么也没有了吗?我和母亲皆大喘一口气,心里说,他怎么会说这样的话!

        如今父亲已和我天人相隔,每当我翻出他的相片,我都会想起那个吸烟的男人就象烟雾一样已经随风而逝了;每当我看着幺幺上升的烟雾,我常常怀念父亲吸烟的姿态和神情。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饺子
  • 下一篇:警营观景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