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县城区道路上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管理(二)
随着*县经济的迅速发展,道路资源的充分的利用、各种交通安全设施的完善,再加上各项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的大力开展,当前我县城区的道路交通秩序整体上有了很大的好转。然而一直以来,由于我们把工作重点都放在了整治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上,忽视了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管理,加上行人和非机动车数量大,违法行为多,交通管理中纠正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时,群众还很容易误以为交警在找茬进行故意刁难、抵触情绪很大,使得我县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出现漏洞,举步维艰,停滞不前,出现“木桶原理”。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县道路交通的安全和畅通,与当前我县的发展极不协调。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通过了解我县城区道路上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违法情况,分析违法行为产生的原因,同时研究一下解决对策。
一、*县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违法现象简述 *、无视交通信号灯现象很普遍。据一线执勤民警讲述,在执勤执法工作中让他们最烦恼的事就是很多行人和非机动车辆无视交通信号灯的存在,在交警忙于管理机动车的时候,趁机乱闯红灯,不管红绿黄灯一概熟视无睹,横冲直闯、勇往直前,严重妨碍了正常交通秩序。 *、横穿马路不走人行横道严重。每天上下班时总会看到大街上的行人或者自行车、电动车等随意横穿马路,一些老年人和小孩子更是冒着生命危险横过道路,加上城区人行横道较少,部分群众抱有“机动车不敢撞我”的侥幸心理,图省事随意横穿马路的恶劣现象很严重。 *、停车越线非法占道十分常见。一些非机动车驾驶员(尤其是电动车驾驶员)无视停止标线,走到哪里就停在哪里,占据机动车停车场,使停车秩序混乱。还有些非机动车对机动车不避让,在机动车流中见缝插针,随意停驶,任凭机动车如何鸣笛都无济于事,造成行车秩序混乱。 *、逆向行驶和嬉戏打闹很平常。在一些混合行驶道路上,行人和非机动车逆向行驶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平常。他们大多为了贪图方面走捷径,拿生命当儿戏逆向行驶。一些儿童少年在道路上嬉戏打闹现象也很常见,骑自行车双手脱把或者追逐竞技等“耍酷”行为屡见不鲜,对其本身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 二、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原因分析 *、客观条件不足。首先是因为我国的基本国情造成的长久以来行人和非机动车的数量比较大,数量多、事故多、问题状况也多,使得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其次,我县新旧城区的规划不合理、城区道路网结构不完善、配套道路基础安全设施不健全等原因,致使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违法行为难以制止。比如说,停车设施的不健全使得机非混合停车、乱停乱放,在一些单位(医院、超市等)附近停车场不足或有些场所(餐饮场所、娱乐中心)干脆就没有非机动车停车场,还有一些主干道、次干道上根本就没有考虑非机动车停车场的修建,只考虑了机动车的停车设施建设,造成非机动车无处可停,只好与机动车混合停车,严重影响车辆的正常停驶,也易造成交通拥挤和阻塞。此外,我县城区的一些道路属于机非混合道路,没有隔离设置,一些非机动车在高峰期就会不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在马路中间违规行驶或者逆向行驶,长时间占用机动车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主观意识错误。这里的主观意识包括两方面:一是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各种心理作祟导致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纵观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我们可以发现违法当事人都存在“图方便”“贪便捷”的心理,为了自身方便置法律于不顾,铤而走险进行违法行为。还有一类人属于“毛毛躁躁”的人,在车流量大、红灯设置时间长的路口,不耐烦等待而闯红灯。此外,有一些人还存在从众心理,看到别人违法没被处罚,“法不责众”随大流思想使得他加入了违法队伍的行列。二是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和安全参与交通的意识差,对交通违法存在“无所谓”的心理,自认为机动车不敢撞我,警察不敢管我,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只是机动车的事,于己无关,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不清楚,或者了解甚少,在思想意识上对安全出行没有深刻的认识,导致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随意横穿马路、越道行驶等违法行为频繁出现。 *、执法管理松懈。交通管理不到位,执法不够严格,处罚力度太轻,是纵容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产生的一大原因。回顾以往,我县的执勤执法民警大都以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为日常查处重点,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违法行为有时虽然也进行一定的教育,但是处罚却很少。虽然现有的法律法规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该如何行走、行驶作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但对违法行为该如何实施有效处罚规定的还不够详细,缺乏对拒不接受处罚行为人的强制措施,在实际运作中难以操作,缺乏震慑力和约束力。还有,一些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违法行为数量大、涉及人数多,民警在执勤执法中常会遇到“法不责众”的尴尬局面,民警依法进行纠违时,经常会被认为是在找茬、故意刁难,群众的抵触情绪非常大,有时甚至会出现“暴力抗法”“暴力袭警”等事件,导致有些民警在工作中、心理上有畏难情绪,抱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法行为不愿管甚至也不敢管,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法行为肆意滥行。 三、加强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管理的对策。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管理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对违法行为该如何实施有效处罚规定的还不够详细,处罚的力度还不够,缺乏对拒不接受处罚行为人的强制措施,给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应尽快完善针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管理、处罚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制定详尽的规定,规范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交通行为,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行为种类及处罚方式进行细化,对处理程序进行规范,提高对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管理效率。 *、进一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首先,尽可能的在城区交通流量大的主干道设置隔离护栏,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消除两者之间的冲突,彻底防止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不良影响,减少机非混合行驶所带来的危害,从根本上解决秩序和安全问题。其次,要修建非机动车停车场,改善非机动车的停车环境。针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一方面要尽可能的在老城区公众场所采取利用胡同、小巷作为停放点的方式增设非机动车停车点;另一方面在新建、改建的商场、餐饮、娱乐休闲、居民居住区等处要配备相应的非机动车场地,从硬件上改善停车环境。 *、进一步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交警部门作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主力军,要不断的通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交通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确保行人的出行安全。要定期组织民警深入街道、社区、学校、企业等、采取语音广播、图片展览、散发传单、张贴图画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交通安全法规教育,形成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此外,还要积极主动的与新闻媒体网络报刊合作,应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实时报道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定期公布辖区内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及交通事故状况,提醒群众注意出行安全。 *、进一步加强路面管理防控。交警部门要把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管理纳入管理和考核重点,不断地做好路面查纠工作和专项整治活动。各执勤中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探索新的管理方法,端正执法态度,明确工作目标,克服畏难心理,提高路面见警率,加大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管理力度。要做到教育与处罚并重,注重说理执法、讲情执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要让违法人明白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和危害,真正的理解支持民警,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