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经验交流 >> 浏览公安
  • 树立法治思维 创新警务机制

    时间:2015年03月11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年来,*县公安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法治思维统领公安工作,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创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年以来,该县公众安全感和公安队伍整体形象评价连续*年跻身全省前十,****年,该县公众安全感全省第三,公安队伍形象全省第五;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由****年的*.**%下降至今年的*.**%。该县公安局连续两年获评“全县双文明红旗单位”“全市双文明先进单位”。

        一、创新警务机制,完善防控体系。        

        一是侦审分家不分责。创新警务机制,强化法治理念,全力构建“大侦察”、“大法制”格局。针对城区刑事案件发案数占该县发案总量的**%的实际,以*市构建“大侦察”格局为契机,成立刑侦大队城区责任中队,专司联星、江桥两个城区办事处刑事案件的侦破;大力推动刑事技术、派出所、网安等部门合成作战,技术中队负责全县刑事案件可堪现场勘查,每周由分管刑侦副局长组织派出所、技术、网安等部门研判,杜绝了有案不立、有线索不查、有嫌疑人不追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强化证据意识,在法制室增设预审职能,挑选业务娴熟的民警成立了集指导、培训、办案于一体的预审中队,预审员和办案民警同为案件办理责任人,实行疑难案件集体研究制度、执法办案预警追责制度、正职办制度、办得好案件奖励制度等工作机制。建立“大法制”模式以来,共受理刑事案件**案,移送起诉**案**人,无一起退补、存疑不诉、判决无罪的案件。二是治非访三位一体。贯彻落实部、省、市关于依法处理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的若干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将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制化轨道解决的工作目标,克服办理非访案件证据材料难收集、法律运用难把握、社会效果怕不大的畏难心理,推行派出所、国保大队、法制室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分管局领导对打击非访工作实现统一调度的“三位一体”依法治访工作机制。该工作机制建立后,把非访行为的摸排、情报信息上报、证据初步收集等纳入对派出所基础工作的考核,把重点对象的认定、证据材料的汇总、情报信息的研判纳入国保的重点职责,并积极与上级和各部门协调沟通。特别是法制室提前介入案件办理,指导证据采集和固定,确保了打击重点缠访、闹访等违法人员“稳、准、快”。三是接处警多警联动。实行接警扁平化,推行接警“六清”做法,以电话、短信、对讲机、网上下警等形式同时派警,保障处警民警第一时间处警。实行处警动态化,明确城区警情全部由巡特警大队负责一级处警,在城区采取点、线、面网格化巡逻机制,有警处警,无警巡逻,保障城区警情*分钟赶到现场;明确刑侦大队和城区派出所等为二级处警单位,负责有可堪现场的刑事案情和需后续处置的复杂警情,杜绝了因责任不明确造成的推诿处警、推迟处警情况发生。实行监督多样化,采取由值班局领导定期坐班、***指挥室定期回访并建立台账、督查部门不定期现场督查等形式对接处警工作进行专项监督,全力将接处警队伍打造成公安机关形象的“流动窗口”、公安工作的“宣传队”。四是处突队战训合一。成立巡特警大队,*县人民政府每年划拨巡特警训练经费***万元,目前已招录协警**名,新录入的民警,男民警全部到巡特警大队工作一年以上;;抽调战术水平高超、实战经验丰富的民警组成训练教学组,采取“集中食宿,统一管理,分类训练”的管理方法,建立了反恐处突新形势下的“轮训轮值、战训合一”训练模式。该支队伍组建以来,在参加采用步巡、车巡及定点守护等勤务的同时,成功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苗头**起,没有引发一起事态升级和上访事件,荣膺*市公安机关处置突发性事件训练工作大会操第一名,荣获*县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市公安局“最具魅力所队”等称号,荣记集体三等功*次。

        二、强化信息导侦,提升破案效能。

        一是以比武竞赛促基础信息采集。开展“平安*”警务平台信息实战应用比武竞赛,由常务副局长牵头,情报中心专人调度,治安、法治、指挥中心、人境等部门分块负责,全面推进“平安*”警务平台的信息采集及应用。二是以机构改革促情报信息工作。针对新时期情报信息的时效性、新颖性、复杂性,县局将把情报中心划归网安大队进行管理,明确专人、专车、专责,专司各类情报信息的收集和研判。三是以视频整合促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城区视频监控体系,增加视频探头、电子警察、电子卡口的数量,对整个城区实现全区域全天候监控;对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将城管、交警以及场所的监控纳入公安信息平台。特别是实现视频监控与巡逻对接机制,在城区设立*个固定治安岗亭、*个巡逻组,通过传统巡逻方式与视频监控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将“视频监控网”和“街面巡防网”两张网合理对接,打造了震慑和打击违法犯罪的天罗地网。四是以警地合作促维稳信息畅通。以国保大队为平台,派出所为依托,县信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为支撑,乡镇、村组配合,灵通情报信息,构建维稳情报信息资源收集、共享网络,推行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维稳情报信息分层级搜集,集中研判,做到维稳信息摸得上、用得着、控得住。

        三、加强社会管理,夯实群众基础。

        一是创新场所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场所“自治”管理机制,组织各行业自行成立管理协会,量化各项管理指标,落实行业自身责任,并签订承诺书;对所有场所推行“黑名单”管理制,按照每月不少于*次的检查数量,组织派出所、治安大队开展不定期检查,对发现违法违规经营以及有犯罪行为发生的场所列入黑名单,在人员聚居的地方进行张榜公示。特别是对列入黑名单的场所经营负责人,该县公安局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教育;对被列入重点整治的黑名单场所给予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同时,为鼓励场所自身抓好整改,对整改到位的场所采取取消其黑名单称号并公示的方式加强行业监管。二是加强巡防队伍管理。把乡镇(街道办事处)巡逻队组建工作纳入全县综治考评,对未按要求落实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年底综治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有力助推了“党政牵头、公安履责、齐抓共管”局面的形成。同时,在管理保障方面,实行“公安使用、政府保障”的机制,派出所负责巡逻队的工作安排和绩效评价,并由民警兼任巡逻队长,根据警情和治安状况开展巡逻守护;政府负责为巡逻队员发放工资、考核奖金,购买保险,为该支队伍积极履职解决了后顾之忧。三是推行三调联动做法。简单矛盾纠纷耗费了基层民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其它警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将三调联动驻所工作纳入了全年的综治考评,成功解决机制的问题;按照“人熟、地熟、情况熟、威信高”的要求聘请选拔调解人员,并将调解范围限定在情节轻微的刑事、行政案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缩小打击面,和谐了社会关系。四是科学考核社区警务。着眼于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改变以往考核社区警务方式,明确:在营造群众安全感方面,考核社区民警对辖区的人、物、单位组织的熟悉程度;在提升辖区法治化方面,考核社区民警在辖区的普法情况及公安工作宣传情况;在推动辖区平安指数方面,考核社区的发案情况、违法人员的增减情况、重点人口等管控情况;在赢得群众满意度方面,考核辖区群众对社区民警的熟悉程度。多元考核方式实施以来,社区民警更加专、精、勤。

        四、探索素质强警,建优公安队伍。

        一是实行文化育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工作思路,开展法律法规、公安业务知识学习,鼓励民警参与司法考试和执法资格职称考试;设立公安讲师团,选拔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采取以案说法、巡回授课等方式深入基层所队进行业务培训、规范执法;深入开展《弟子规》学习朗诵活动,副县长、公安局长何忠明同志亲自带头背诵,并辅以演讲、背诵比赛等方式,促使民警诵读经典,丰富民警文化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倡导健康生活。为丰富民警“八小时”之外生活,由工会牵头,组建篮球队、羽毛球队、自行车队等,组织民警不定期开展体育活动,让民警摒弃了一些不良嗜好,释放了工作压力,营造了一种健康向上的警营氛围,在全县举行的多项机关体育比赛中多次荣获佳绩。三是树立领导标杆。坚持“治安先治警、治警先治长”治警理念,全面落实“三严三实”的要求,该局党委班子带头,率先垂范,推行领导下基层当民警制度、一岗双责制度、***值班坐班制度、每周工作报告制度、正职办制度等。四是坚持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开展先进典型事迹大学习、大讨论,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民警开展创先争优。近年来,该局共荣获省、市等上级党政部门颁发的各类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达到**余次,涌现了“身边最美警察 ”凌建伟、“忠真卫士 ”*、“最具魅力所队”巡特警大队等一批优秀民警和优秀单位。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着力“四个提升”全力打造巡逻防控新模式
  • 下一篇:强化公安机关打防效应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