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经验交流 >> 浏览公安
  • 强化公安机关打防效应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

    时间:2015年03月17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当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深入发展,人、财、物、信息流动加速,使得社会管理日益由静态封闭向动态开放转变。特别是受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利益格局调整和对利益追求变化的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日益复杂,思想文化日益多元,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和治安问题层出不穷,形成社会稳定和治安的复杂性,给公安工作带来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作为基层公安机关,只有强化打防效应,依托信息警务模式下DQB、大数据工程,对未来一个阶段、一个时期和一个节点治安态势进行预判和评估,开展实时预警;对预警重点人员、高危地区人群开展网上研判,及时发现活动轨迹异常、吃住行销异常的可疑人员,加大预警重点人员和高危人员落地查证力度,才能在回应群众新期待和服务宿迁经济发展新常态方面作出更大贡献。

        一、当前公安机关打防现状

        当前,公安机关主要受警力不足、工作庞杂、业务繁重等因素影响,基层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运转,相当一部分民警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民警虽斗志昂扬,但与日趋复杂的治安形势难以完全匹配,一些违法犯罪案件依然持续高位运行,打击破案瓶颈突出、成绩不显著。

        (一)严重危害群众人身权利的恶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年至今,分局共报立侵犯人身权利案件**起,其中故意杀人案件*起、过失致人死亡案件*起、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案件**起(*起)、强奸案件**起、猥亵妇女儿童案件*起、非法拘禁案件*起、非法侵入住宅*起。

        (二)损害群众经济利益的各类侵财性案件居高不下。****年至今,分局共报立侵犯财产权利案件****起,其中****年****起、****年****起、****年*至*月份****起。报立的****起案件中抢劫**起、抢夺**起、盗窃保险柜*起、盗窃汽车案件*起、扒窃***起、盗窃电动车***起、盗窃摩托车***起、入室盗窃***起、敲诈勒索*起、职务侵占*起、挪用资金*起、其他盗窃****起。

        (三)影响公众安全的暴恐威胁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近年来,内地部分省市相继发生暴恐犯罪,在一定程度上给公众安全造成了威胁,尤其是“*.**昆明火车站暴恐袭击案件”、“新疆莎车*.**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的发生,使得暴恐威胁迅速蔓延。

        (四)现行刑事案件破案打处、追赃挽损低位运行。****年至今,分局共报立各类刑事案件****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起,整体破案率**.**%;报立侵财类案件****起、破案***起,破案率**.**%。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破案率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但侵财类案件侦破率依然低下,追赃挽损情况不容乐观,破获的***起案件中,追赃挽损率不到**%,致使出现侦破案件、抓获嫌疑人,群众损失仍然无法挽回的情况。

        二、制约公安机关打防质效的因素

        公安机关的打防质效,不仅受非公安自身因素影响(简称:外因),也受公安自身因素影响(简称:内因):

        (一)外因方面

        *、严峻的治安形势让警察疲于奔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实有人口大量增加,人、财、物流动急剧加大,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使得现有警力对社会的控制能力显得非常吃力。各类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大幅上升,群体性事件、事故不断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社会治安情况日趋复杂,严峻的治安形势使得现有警力被动应战。同时,随着法制进程的加速,群众对公安各项工作都给予了新期待和新要求,群众对破案率、挽损率和行政服务效率都给予了更高的期望,但与当前公安工作实际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过多的非警务活动占用了大量警力。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一直强调公安机关不得从事非警务活动,但在基层受行政干预的影响,仍有大量警力被挪做他用。某些行政部门打着维稳的名头成立联合联动指挥部,将公安纳入其中,一遇有棘手问题,就亮出“公安”招牌,调用警力协助其开展各项工作,诸如征地拆迁、修路扩路等工作都调用公安机关“保卫”,使得基层单位每年都得拿出一定的警力用来应付各种非正常警务活动。

        *、重复、无效警情一定程度上耗费警力。基层公安机关对待群众的报警,无论事情大小、真伪,都要及时出动警力,快速处置、按期反馈。但近年来,警务平台接警中相当一部分警情系涉警双方当事人重复报警、多次报警及一些非公安机关职责事项报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警力消耗,浪费了部分警力资源。

        *、社会仇警群体的恶性攻击致使形象受损。公安工作的基石来源于群众,但社会上部分仇警群体对一些涉警事件、案件过度放大,甚至于网络、媒体进行大肆炒作,致使公安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依靠群众开展的群防群治工作成效不显著。

        (二)内因方面

        *、基层警力不足致使打防工作阶段化。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本上所有的公安工作都需要基层所队去落实,往往是一个“战役”尚未结束,另几个“战役”已经开始,基层有限警力什么工作都要抓,什么任务都要完成,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同时肩负多项任务,不得不超负荷工作,经常是加班加点,昼夜作战,疲于应付,许多民警不同程度地存在厌战情绪,最终造成有警无力,打防工作大多凸显在阶段化了的专项行动中,难以保障打防成效的常态化。

        *、多条线检查考评影响常态警务效益。当前上级对下级部门的各种检查、考评此起彼伏,多头、重复考核严重,部分考核指标不合理、不严谨,而且大多是针对基层队所。为了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考评,基层部门只得停下日常工作忙于接待,动用大量的警力造计划方案、搞形式总结、定期汇报情况,这些检查考评严重影响了警务工作的开展,使基层的警力不能完全沉到业务工作中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常态警务效益。

        *、硬件设备与当前高科技犯罪不匹配。“金盾”工程启动运行以来,公安机关逐渐进入信息化警务阶段,微机、警用设备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难以胜任对当前多发的高科技违法犯罪的侦查、打击。以电信诈骗案件为例,****年至****年,分局共报立网络诈骗、电话诈骗和短信诈骗案件共计***起,破案*起,破案率仅为*.*%。

        *、部分民警业务素质亟待加强。当前,公安队伍主要以公安院校毕业生、社会招考和部分军转干为主,一旦投入一线工作中很难再接受系统培训,集中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多是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传、帮、带,整体业务素质长时间停留在同一个水平,自我充电又缺乏相应的指导,致使部分民警业务技能以相对落后于当前警务工作需求,造成了警力短缺。

        三、强化公安机关打防效应服务宿迁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思考

        基层公安机关与群众的接触最直接、最真实,日常开展的接处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案件办理等项警务活动都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公安警务效能高低不仅反映在群众满意度的高低,更取决于群众安全感有没有、高不高。笔者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现代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就强化打防效应服务宿迁经济发展新常态谈三点浅显的意见。

        (一)构建“活地图”,建立常态稳评机制。民警对辖区的熟悉、掌握程度,直接决定着公安机关打防管控各项工作质效高低,结合分局当前正在推进的网格化警务、社区民警电子书以及社会面视频监控拓展等项重点工作,积极构建一张“活地图”, 将辖区网格化、图像化、可视化,动态化掌握辖区房屋、人口、车辆、物品、虚拟网络等信息增减、变更情况,通过不断积累使得采集的数据更加真实、完整、鲜活,更好的服务公安稳评工作纵深开展。一是对社会面稳定形势的稳评。常态化梳理辖区涉稳重点人员动态信息、利益诉求群体动向及因城市建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对一段时期社会面稳定形势进行稳评,对可能存在隐患的人和事,要提早预警、提前介入、妥善处置,确保社会面大局持续平稳。二是对辖区治安状况的稳评。围绕辖区警情、案件情况,对一段时期内的治安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对多发、突发及有上升趋势的治安案(事)件加强预警,强化防范应对措施, 维护好良好的治安秩序。三是对网络舆情环境的稳评。借助网安工作,实时掌握网上各类舆情信息,掌握舆情导向及动向,对有针对性的舆情信息要第一时间落地查证,对网下事件要在网上第一时间关注,防止发生有影响的涉警、涉事舆情。四是对公安队伍管理的稳评。定期对公安队伍整体思想状况、工作节奏等进行评估,及时掌握民警思想状况,实时进行调整,缓解民警压力,解决民警实际困难,以便于更好的激发民警工作积极性。

        (二)构建“新架构”,建立管控常态机制。在开展常态稳评的基础上,明确相关警种、民警主体责任,有针对性的开展打防管控工作,凸显打防效应。一是涉稳、涉恐人员管控。明确“盯死看牢”主体,主要针对关系人,社会交往人员,动态轨迹进行实时预防,必要时可进行临时布控,掌握其动向,一旦发现异常或者过激行为,立即落地核查。二是重大刑事前科人员管控。明确案件侦办民警日常核查、经营主体责任,围绕辖区预警的本地籍及流入本地外来重点人员开展轨迹分析、人案关联,对历史行为轨迹开展背景审查,对存异人员立即落地见面,通过盘查获取手机号码、qq号等信息,以落地查证震慑其不敢在本地犯罪。三是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管控。以社区为主体,社区民警开展日常性走访掌握该类人员现实情况,对群众反映存在发病且有现实危害的,及时与其家属沟通,必要时采取有效的强制治疗措施。四是吸毒前科人员管控。对于旅馆住宿和网吧上网预警的吸毒人员采取触网就查的措施,争取逐人见面,查获一批现行,及时采集其当前使用的手机、QQ号、现住址、工作单位等情况,为开展深度经营查获贩毒案件奠定基础。五是一般违法犯罪前科人员管控。采取及时落地,采集非标准化信息的方式,主动出击,掌握人员相关信息,为有效开展预防、打击犯罪工作做好信息资源铺垫。

        (三)构建“新体系”,建立考核常态机制。当前,为推进各项公安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各条线、层面都会开展以绩效考评为线的考核机制,但因考核内容多样,参与考核警种繁多,考核标准难以全面把握,存在部分考核项目显失公平的情况。笔者认为,要明确专门警力负责考评,制定常态机制科学考核。一是考评指标理性化。伴随公安机关各项业务,每年都会开展一定批次的专项行动及其专项考核,加之贯穿于全年的绩效考评任务,基层民警承担绩效考核的压力及任务量明显增多,部分考核数据项又缺乏科学性,民警为取得较好成绩在采集、录入数据时出现作假现象,致使大情报系统数据真实性、有效性缺乏,给信息警务模式下研判、关联、应用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人为障碍。二是考评目标合理化。警务工作中除去日常接处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人口管理工作外,派出所还承担大量维稳工作,打处警力受限,制定一定的打处任务应在能够完成的范围以内。三是考评工作规范化。因牵头单位繁多,存在在考评中出现人情、面子问题,致使考核出现缩水,如部分考核工作采取抽样检查的情况,随机性比较突出,在考核结果中存在一定的操作性。四是考评队伍专业化。目前,大多业务考核工作都是条线警种牵头开展,自身即时考核主体也是被考核主体,采取一个面上考核易失公平性,专职考核队伍有存在的必要性。五是考评奖励扩大化。目前,所、队考核大多以分配的警组、中队为单位进行考核兑现,最终部分均会平均分配,出现业务量、工作量与奖惩量出现不对等情况,社区民警现阶段考核有效破解了该弊端,其他考核项目也有参照的必要性。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树立法治思维 创新警务机制
  • 下一篇:县公安局执法规范化建设经验交流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