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警务管理 >> 交警大队 >> 浏览公安
  • 浅谈如何以民意警务为载体提升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满意度

    时间:2015年03月12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今年*月,区局成立了民意警务研判中心,旨在通过短信、电话回访等形式对警务工作服务对象满意率、社区民警熟悉率、社会治安满意度、公安队伍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实时收集、推送整改、统计分析,以此推动各单位真正落实“规范执法、执法为民”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群众对整体公安工作的满意度。交通管理工作作为公安工作的一个部分,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如何创新公安交通管理群众工作,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已成为衡量和检验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有效提升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当前交通管理工作中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是缺乏群众工作的意识。有的民警平时接触群众不多,对群众不了解,缺乏群众工作经验;有的民警群众观念淡化、群众意识不强,特权思想严重,仍以管人者自居;有的民警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当作交通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思考、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个别民警思想认识发生偏差,脱离了群众,认为群众起不了什么作用,把交通管理工作同群众工作对立起来。

        二是缺乏群众工作的基础。部分基层民警尤其是“8*后”、“**后”民警缺少社会经验。有的对群众感情不深,不愿做群众工作;有的不掌握群众心理,不了解群众愿望,不熟悉群众语言,处理与群众利益相关的矛盾纠纷时往往摸不准群众思想脉搏,急于求成、简单粗暴、无所适从,制约了群众工作水平的提高。一些民警之所以对一些问题处理不好、处置不了,除了思想上群众观念淡薄,也与自身的能力弱化有关系。部分民警掌握的政策理论水平、法律业务知识、语言沟通和联系协调能力,与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必备要求有很大差距。

        三是缺乏群众工作的技能。当前,由于交通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警力有限、经费紧缺的现状,加上社会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进一步加大了群众工作的难度,不少民警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敏感性、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和预见性,面对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局面,总是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不知道采取什么方法、用什么语气、从哪里入手。表现为不会调查、调解矛盾纠纷,不能从法律角度释疑答惑,调解纠纷;信息化水平不高,不能及时回复、引导网络舆情,开展网上作战;特别是在处置交通事故群体性事件中,遇到比较复杂的场面,缺乏相应工作技巧和应变能力,不但未能化解矛盾、控制局势,反而把自己卷入矛盾之中,甚至与群众发生冲突,使矛盾更加复杂。

        四是缺乏群众工作的热情。个别民警不能很好地依靠群众,不能很好地深入群众,工作也只是打打电话、听听汇报,窝在办公室里看看报;有的同志虽然也知道工作要依靠群众,也想把群众的劲头调动起来,但方法不对头,效果不明显;还有个别同志特权思想严重,总是凌驾于群众之上,更谈不上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必将会使交通管理工作大受影响。少数群众对我们处理交通事故、纠正违法行为持怀疑态度,担心警察不能严格、公正执法,对处罚结果、鉴定结论不信服、不接受,动辄信访投诉。一些窗口单位服务稍欠热情周到,群众就会埋怨警察不尽心等等。

        二、提升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满意度的思考与对策

        一是从严治警,打造过硬的民警队伍。一是要端庄警容风纪。这是因为在人民群众中,我们着装、仪表如何,乃是第一印象。街头一警,即街头一“景”,这个“印象”、这个“景”的好坏,直接反映民警形象。作为一名交通民警,在执法、执勤时,一定要着装整齐,仪表端庄,决不能有损于警察形象的不良表现。在气质上要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对群众满腔热情。只有这样,才能给人们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二是要严格队伍管理。从严治警应从严格标准,严格要求,严格培训,严格制度出发,通过组织整顿、思想教育、强化训练、严明纪律和各项管理措施,建设一支组织严密、政治鲜明、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扎实的交警队伍。三是要抓教育强素质。要重点加强宗旨观念教育和执法为民理念教育,结合日常工作向民警不断灌输民本理念,在潜移默化中使民警明确“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业务技能方面,通过开展法律小考、法律知识竞赛、法制讲座等多项活动,切实提高民警的法律素质,促使全警执法水平的提升。四是要廉洁日常工作。作为公安交通民警,始终处在维护交通安全、保护人民的第一线。因此,要深化警务公开活动,最大限度的公开、公示,方便群众知晓,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打造“阳光警务”。采取公布监督电话、设立举报投诉箱、聘请警风警纪监督员等形式方便群众对民警的日常执法行为、服务群众等工作进行广泛监督。

        二是转变作风,规范民警执法行为。一是要树立良好的执法理念。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改变过去“重执法、轻管理”问题,进一步抓好执法培训,组织民警参加执法资格培训和考试,不断提升民警执法为民、以为人本、柔性执法意识,努力实现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二是要严明纪律作风。由于交通管理的性质,决定了我们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我们如果没有过硬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就不能依法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能。因此,必须要做到:大事小事一丝不苟,严守纪律,听从指挥,不打折扣的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时时处处严肃认真,越是处在独立活动,单独执行任务,越要“慎独”,严格遵守法律和纪律,而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三是要秉公办理案。秉公执法,是我们公安交警标志性形象之一。秉公执法首先要学法、懂法、守法和规范执法。同时,在执法过程中,不偏不倚。俗话说:公安公安,有公则安。只要我们处于公心,就能公断是非。在此基础上,要忠于事实,忠于法律,严惩犯罪,才能做到秉公执法,不徇私情,才能预防职务犯罪。四是要严格执勤执法。交警是代表国家执法,执法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有维护好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的畅通,确保广大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创造一个畅通、有序、祥和、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才是我们为人民最好的服务。所以我们交通民警必须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实行严管重罚,通过处理一小部分违法人员,来保护大多数公民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才有执法权威,才能树立交警良好形象。

        三是以人为本,树立亲民为民的服务思想。一是要强化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从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地方做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杜绝“冷硬横推”和“四难”现象,真正赢得群众信任与满意。二是要改善服务环境。从规范服务和环境面貌抓起,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推行预约服务制,建立受理、办理、反馈、回告等制度规范,杜绝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等现象。同时,规范民警着装与接待用语,推行微笑服务、错时服务等人性化措施。三是要提高服务质量。认真落实并出台各项便民、利民、惠民措施,进一步压缩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延长服务时间,缩短办事时限,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全方位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同时,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征求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了解群众困难,属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千方百计予以解决,属公安机关职责以外的,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着力解决办事难、效率低的问题。

        四是正面宣传,树立交通警察的良好形象。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虽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往往因为宣传不够、不深、不透,造成群众的不了解,不掌握。要加大“宣传之声”,改变“重内报、轻外宣”的现象。一是加强正面宣传。利用本地广播、电视等内、外部宣传资源,在普及交通安全知识、提高人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的同时,加强交警队伍建设、各种整治行动成效等宣传力度,让群众知晓和理解交警工作,还可在辖区内除利用媒体宣传外,印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单,利用节日、庙会发放给辖区群众,正面宣传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使辖区居民理解支持公安交管工作,从而切实提高群众满意率。二是建立网络宣传载体。通过“网上警务室”、“交警微博”、“警务QQ群”等新兴媒体手段,增强交警机关与网民的沟通交流,对网民普遍关系、关注的问题快速做出回应,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宣传交警,促进警民和谐。三是要加强舆情引导。对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要保持高度敏锐性、敏感性,以公开、公正、透明、迅速的态度妥善应对,通过及时有效的梳理和引导,引导群众客观公正评判交通管理机关业绩和队伍形象,防止恶意炒作现象出现,努力消除杂音,维护交警良好形象。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如何借助“三访三评”活动转变交通管理理念(二)
  • 下一篇:浅谈基层交警文秘人员如何尽快适应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