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新时期基层警营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书记在*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警营文化建设非常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的重视,各地警营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进行的如火如荼,其作用效果也越来越凸显,作为基层民警,笔者深刻感受到警营文化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对基层警营文化建设与发展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与各位交流探讨,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警营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团体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是区别于其他民族、国家、团体并生存发展壮大的源泉。同理,警营文化是我国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警察文化建设,掀起了警营文化建设的浪潮,先进的警营文化已成为现代警察管理进步的标志之一。
笔者认为基层警营文化是基层公安机关在为人民服务、执勤执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人民公安事业建设发展的征途中,逐步形成的、为群众和广大基层民警认可的、独特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精神需求,它是基层警察文化建设的长期积淀,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警察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媒介和内容。在具体实践中,主要是以文体为主要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警营文化呈现出“四个越来越”的特征:一是民警对警营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二是群众参与警营文化活动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三是警营越来越开放;四是警营文化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
二、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周永康同志强调公安文化在凝聚警心、激励斗志、陶冶情操、树立形象,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先进的基层警营文化建设起码有“四个有利于”。
(一)有利于确立核心价值观。现代管理理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一个组织、一个团队必须建立和培育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公安队伍的核心价值观是公安事业建设发展的原动力和精神支柱。毛主席讲“我们共产党人是有信仰的!”、“人总是要有的精神的!”我们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奉献给人民公安事业。先进的基层警营文化建设有利于民警核心价值观的确立。襄阳交警支队四大队民警金治修连夜从兄长丧礼上赶回市区参加夜检夜查,在危机关头为掩护战友被冲卡的车辆撞到牺牲;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精神支柱、没有一个先进的基层警营文化的熏陶影响,是很难想象我们的基层民警会义无反顾、前赴后继的献身于公安事业的。
(二)有利于公安队伍建设。警营文化建设是塑造警魂警心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公安队伍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公安队伍建设的“润滑剂”。先进的基层警营文化建设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感染、引导、规范、激励民警,营造公安队伍内部良好的、和谐的内部环境,从而打造出一支威武、文明、爱民、高效的现代化警察队伍。反之,如果我们基层公安队伍缺乏先进警营文化的引导,不健康的思想就会乘虚而入。重庆文强案,数位涉案民警从有功之臣沦落为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与违法犯罪分子沆瀣一气,“白天围绕牌桌转,晚上围绕裙子转”,即是先进警营文化缺失和组织纪律监督缺位造成的恶果,给整个公安队伍建设带来了的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三)有利于警民关系和谐。警营文化是建立良性互动警民关系的重要媒介。通过警营文化建设这个的有效沟通渠道和互动平台,可以加深民警与群众的相互了解;通过“警营文化日”等活动可以面对面的与群众交流,当面听取群众呼声,直接进行情感交流,正面影响和引导群众,促进警民之间关系和谐。近年来,襄阳交警支队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观了市区文明交通事业建设,举行交警与司机“换位体验”、志愿者等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群众普遍反映,以前老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交警,忽视了交警作为自然人的生活和心理需求,现在真正体会到交警工作的艰辛;民警也感受到群众高峰期出行和司机跑运输的不易,相互之间消除了隔阂与误解,实现了彼此之间的理解与尊重。
(四)有利于促进中心工作。警营文化建设能够促进警民关系的和谐,促进群众深入了解公安干警所思、所想、所为,从而引导群众自觉的配合支持公安机关更好、更快的做好中心工作。近年来,我们襄阳交警支队积极推进警营文化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主动上门征求意见,建立警民共建单位、警民联系点;邀请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队视察工作、参加警营文化活动,赢得群众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人民群众和代表委员纷纷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提交报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市长别必雄等领导多次莅临交警支队,实地指导推进市区道路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广大群众积极为疏堵保畅工作建言献策,热心为公安交警提供肇事逃逸破案线索,使支队各项建设得以顺利开展,中心工作得到长足进步;在“窗口”服务群众回访活动中,群众满意率高达92%。
三、当前基层公安机关警营文化建设的短板
(一)少数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和民警不够重视,存在重业务实绩轻文化建设的现象。表现在轻视警营文化建设,认为警营文化建设是“副业”,不过是找些人坐坐聊聊、写写画画、唱唱歌、跳跳舞等等,是不务正业的表现,会牵扯精力、影响工作。有的基层领导口头禅“我只见过搞工作、破案子出成绩的,搞文化建设的能弄出什么名堂?”,一句“‘文体委员’能干个啥?”就把民警的积极性给扼杀了。究其原因在于少数领导和民警仍然缺乏对警营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理解其本质内涵与巨大作用,片面的将警营文化建设与公安中心工作割裂开来,认识偏颇,态度淡漠,对“文化育警、文化塑警、文化强警”认识不够。正是思想认识上的浮浅导致行动上的滞后,致使警营文化建设边缘化。
(二)部分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经费紧张,存在顾此失彼、理解重视不够等实际困难。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各地基层公安机关财政保障相差悬殊,特别是山区贫困县,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地方政府保障公安机关办公经费,但各条战线距离基础建设、跨越式发展所需资金缺口依然很大,遭遇经费困难的远不只公安一家,县财政投入公安建设的有限资金常常用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破有影响的大案子等紧急任务和保证日常工作运转比如车辆、警用装备等方面。警营文化建设面临怎么来衡量建设成果、如何评定各地开展情况好坏,如何才能得到上级领导真正重视支持和相关单位、社会各界帮助,争取专项经费困难,基层有限的警力资源如何合理利用、统筹兼顾等等实际困难。
(三)有的基层公安机关警营文化建设步伐跟不上民警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群众与公安民警的文化修养、品位和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群众和民警对缺乏活力的、不能与时俱进的老掉牙的“节目”兴趣不高,陈旧的内容、形式难以跟上新时期公安民警和社会大众的精神需求。基层公安机关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有的警营文化建设组织形式单一、活动内容单调、枯燥无味,量少质差,乏善可陈,几年了老是那么几个单位、还是那么几个人,节日期间请来参观一下,请歌舞团的组织一下,民警来个大合唱,到最后活动还在进行时,除了表演的人全跑完了;基层的这一现状,严重束缚了警营文化建设的推进与发展。
四、加强基层警营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站在战略的高度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积极倡导“文化育警、文化塑警、文化强警”理念。党中央和*总书记在*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周永康书记、孟建柱部长和公安部党委大力推进基层警营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文化是民族的魂,警营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公安队伍精神归宿与支柱,也是公安队伍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开展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公安机关领导与广大民警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文化育警、文化塑警、文化强警”理念,坚决与党中央、公安部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迅速形成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基层领导亲自挂帅、政工部门牵头领队、其他部门联动配合、全体民警参与推动的强大声势,对内大力营造基层公安机关浓厚的警营文化建设氛围,对外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二)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建章立制,尽快在制度上、机制上、保障上取得突破。警营文化建设发展必须解决制度上、机制上、保障上的难题。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基层警营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要在政策上、经费上、人力上给予倾斜。要像警营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来抓好、抓实、抓出效果,要积极汇报争取,以政府的名义、红头文件的形式真正落实对基层警营文化建设的指导与扶持;要细化新闻媒体、文艺团体、社会组织等部门单位的责任义务;要将警营文化建设所需经费单独列项,纳入财政计划内预算;要对基层公安机关警营文化建设所需引进的专业人才要特事特办,给予编制,真正“引的进、留的住、用的好”。要毫不吝啬的对积极参与建设的专业人才、在警营文化建设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团体和个人给予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适当奖励,让更多的民警积极投身到警营文化建设中,并为他们施展才华,贡献聪明才智提供舞台。
(三)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出亮点、出精品、出品牌,满足广大基层民警与社会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首先要“走出去”.访问人民群众,了解群众对新时期警营文化的需求、希望和期待,让基层警营文化建设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增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培养警营文化的受众群和警察“粉丝”,调动社会大众的关注程度和浓厚兴趣。注重文化人才的筛选、培养和使用。其次,要“请进来”。借助社会团体力量聘请专家担任艺术指导,提高基层公安机关的警营文化建设水平,鼓励民警丰富自己的“本土警营文化”和“特色警营文化”。
(四)抢占舆论高地,占领网络阵地,完善警民交流联系方式,丰富基层警营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孟建柱部长指出“涉警负面舆情的源头往往都在网上,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工作的重心也在网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上舆情已经成为现实社会关系的晴雨表。截至目前,中国网民已逾*亿。这个阵地我们不占领、不占据制高点,就会白白的拱手与人,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基层警营文化建设发展离不开传统新闻媒体和新兴的网络媒介,必须加强公安公共关系建设,继续强化与传统新闻媒体的联系,与新闻媒体开展警媒共建,巩固媒体网络阵地,主动占领舆论制高点,服务于我们的基层警营文化建设。基层公安机关要积极应对,提早研究,加强干部培训,普及网上舆论引导技能;组建专门队伍,培养网络写手,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