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推动一线交警规避执法“三风险”
近年来,交警在路面执法中遭遇人身伤害、因执法不规范被推至舆论浪尖甚至出现不廉洁行为的报道屡屡出现于各媒体,一方面令人扼腕叹息,另一方面却也从侧面折射出了交警执法风险的巨大。诚然,路面一线执勤交警,因其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工作对象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警钟,往往要面临更多的执法风险,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安全风险、社会风险和廉政风险,而随着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日趋严峻,风险性必将越来越大。如何从硬件保障、机制完善、素质提升等各方面入手,筑牢民警规避风险“防范墙”,实现民警“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宗旨,已成为各级交警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在此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交警执法风险的主要分类
(一)安全风险
交警的职责是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秩序的安全畅通有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然要对酒后驾驶、“三超一疲”、闯红灯、逆向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展开严厉整治,而这样就必然会侵犯到违法交通行为人的切身“利益”,部分法制意识淡薄的行为人,为了逃避处罚,在处置过程中会做出谩骂、侮辱、殴打甚至直接驾驶机动车撞击交警的违法行为,令交警身心严重受到损害。同时,交警执法保护装备相对简单,又往往身处车水马龙的复杂环境,稍有不慎就会被经过车辆所伤甚至牺牲,全国有很多因公牺牲的好交警就是以这种方式离开我们的,令人痛心。
(二)社会风险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风险与日俱增,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能会引起矛盾的大爆发,形成群体性事件。一线交警在路面执勤中,出现法律文书制作不到位、程序不合法或者更细小的语言不文明、着装不规范等执法不规范行为时,部分对政府有意见或者被公安机关处理过的群众就会以此为“把柄”,把诸多不满全部宣泄在交警身上,甚至通过网络大肆渲染、恶意夸大,引发网名的热炒,形成较大的网络舆情事件,严重丑化公安和政府形象,往往令交警工作陷入被动之中。
(三)廉政风险
作为路面交警,每天直接与人车打交道,打击处理的是各种交通违法行为,而手中又都或多或少握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部分违法行为人尤其是客货运、危化品等重点车辆单位人员因为每天都在路上跑又往往会为了经济利益违反法律规定,为了达到减轻或者免于处罚的目的,就会想方设法与交警打招呼、套近乎,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送钱送礼。交警在这些巨大的诱惑面前,如果没有较大的自我把持力,很容易会陷入迷途,出现违反廉政纪律的行为。可以说,廉政风险是交警执法面临的最大风险。
二、如何推动交警规避执法风险
(一)惩防结合应对安全风险
一是严惩阻碍执法行为。对于采取辱骂、殴打等手段阻碍交警执行职务的违法行为人,督察、纪检部门要及时介入,收集、固定他们的违法证据,并交由治安、刑侦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坚决做到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决不能让交警流血流汗再流泪。同时,要将此类事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进行曝光,宣传其行为的危害性、恶劣性及将要承担的后果,在群众大脑中留下“违法必处、抗法必究”的深刻印象,在自己遇到交警执法时不敢轻易抗法,切实保护交警的执法权益。
二是配齐执法保护装备。各单位要克服困难,争取支持,对交警执法中必备的反光背心、锥筒、单警装备、执法记录仪等安全保护装备配足配齐,并根据使用情况及时进行维护更新,确保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一旦需要时就能立刻派上用场,发挥应有的效果。硬件保障得以落实后,就犹如给交警筑起了一道坚实的“保护层”,交警在遇到抗法情形时就能灵活运用,最大程度保护自己,避免无谓的损失。
三是强化安全防护教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工作无从可谈。为此,各单位一定要把握重点,把对民警的安全防护教育时刻放在心上、落到实处,多提醒、多叮咛、多嘱咐,要求民警一定要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管是在普通的警情处置还是专项查缉行动中,首先就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防止遭受伤害。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非紧急情况,不得强行拦截、追缉车辆,防止发生事故,保护自己也保护违法行为人。
(二)内外兼修应对社会风险
一是对内做强自身。要注重对交警执法水平和自身修养的提高,培养交警在执法过程中始终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不说外行话、更不能做不合规范之事,让违法行为人无“把柄”可抓,也就不怕恶意炒作。同时要教育交警一定要克制好自己的情绪,面对再胡搅蛮缠的当事人,也不要轻易发火,尽量用平静的口吻讲清违法事实及拒不配合后果,消除当事人侥幸心理,保证每一次执法的完美。特别对于部分执法不够细致、性格脾气急躁的“重点对象”,单位主要领导更要加大观察和教育力度,及时指正工作瑕疵,慢慢纠正其不良习惯,减少问题的发生。
二是对外争取理解。由于交警执法内容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在群众心目中就是“强者”形象,相反的被处罚违法行为人就是“弱势群体”,因此在交警与被处罚人产生冲突时如果处置不当很容易引起群众围观,并一边倒支持被处罚人。这时,交警一定要掌握主动权,借机用文明规范的语言向群众宣传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强调公安机关维护道路安全畅通的出发点,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各单位也应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对交警的培训,使交警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能按照预案和培训所授方法迅速展开后续工作,避免投诉、炒作等不良后果的发生。
三是舆情导控跟进。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及时发现涉及交警的不良帖子,并综合运用正面回应法、转移视线法等各种处置方法进行干涉,迅速扭转被动局势,使该网络舆情成不了“热帖”,引不起网友的兴趣,把对交警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三)督教并举应对廉政风险
一是完善教育机制。各单位要把对交警的防腐教育作为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定期召开思想教育工作例会,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党纪法规教育,通报队伍中的苗头性问题,指出该行为的危险性,教育民警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权力观,不该自己拿的不拿、不该自己得的不得,常思贪腐之害、常怀敬畏之心,清清白白、扎扎实实开展好自己的工作。
二是健全监督体系。一方面,各单位领导要与交警多接触、多交谈,密切关注交警思想行为动态,掌握交警的“人际圈、生活圈、娱乐圈”,做到心中有数,尤其是要加强民警8小时以外的管理,发现隐患和苗头及时进行制止。对于部分“活跃分子”,更要将其作为“高危对象”,随时给予特别“关照”,防止出现意外。另一方面,要畅通举报热线,广辟信息源,发动和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以群众的强大力量织密交警防腐“监督网”,让交警不敢轻易伸手。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起严格、科学、牢固的反腐防控体系,对交警执法的每个环节都建章立制,从而在制度上堵塞交警收贿索贿的空间。例如要求交警对每次执法都使用执法记录仪实行全程录音录像,对被处罚人实行回访机制,对违规交警实行“一票否决”制等,都可以给交警强烈的警示和威慑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