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警务管理 >> 刑事警察 >> 浏览公安
  • 新类型刑事犯罪研究

    时间:2015年03月31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与此同时,刑事犯罪的发生也有了新的发展趋势,不再拘于传统犯罪行为,利用高科技犯罪,更多体现社会时代性。笔者就新形势下发生的新类型刑事案件,进行分析,浅谈相关的防控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发展日益呈现经济主体多元化、社会融通信息化、社会形态动态化的特征。相应,逐年上升的各种刑事犯罪也越来越带有国际化、现代化、智能化、暴力化等新特点。为此在城市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刑事犯罪进行研究,寻求规律特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打击防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笔者作为基层法院的工作人员,就这一命题浅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当前刑事案件的类型及新特点

        1、近年来就审理的刑事案件来看,侵犯财产的案件呈上升趋势,主要以抢劫、抢夺、盗窃、诈骗等为表现方式。一是“两抢一盗”案件屡打不绝。在*市区,通常以盗窃机动车、电动车为主。*作为*的特定产业,近几年来部分犯罪分子也开始将*做为盗窃对象。抢夺主要是以“飞车抢夺”为主,犯罪人通常驾驶摩托车抢拎包、黄金首饰等,有时作案分子会使用暴力,极易转化为抢劫案件。抢劫的案件主要是以抢劫单身女性和出租车司机为主要对象,在城区和农村流窜作案。二是诈骗手段和诈骗形式不断更新。受高科技发展影响,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电话、短信方式进行的诈骗比比皆是,且内容多样,涉案金额较大,有的甚至还出现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的跨国诈骗。除此外,集资诈骗、信用卡诈骗、丢包诈骗、合伙做生意诈骗等也时有发生。

        2、毒品犯罪有扩大趋势。就近几年来看,毒品案件呈逐步上升趋势,利用隐蔽的方式藏毒,跨境走私毒品的传统犯罪伎俩一直在使用,只是手段越来越新颖,更多的注入高科技的现代化手段。部分犯罪分子利用邮政快递,以零食的名义,邮寄摇头丸、麻黄素等毒品。甚至一些犯罪分子为了贩卖更多的毒品,想到了收购一些零散的感冒药品(含有麻黄碱成分),利用科技化手段,加工提炼成毒品,进行贩卖。可见,毒品犯罪已日趋新颖。

        3、校园刑事案件不断发生。校园刑事案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学生犯罪;二是教师犯罪;三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直接责任人员犯罪。校园刑事案件具有其特殊性:一是主体的特定性。犯罪主体和被害人是具有教育法律关系。二是发案处所的特定性。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必须是在校园内。三是发案时间的特定性。校园刑事案件必须发生在学生、教师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学校学习、生活、工作等教育活动过程中。男教师借补课学习之名,奸淫女学生的案件时有发生。学生之间的故意伤害案件也屡禁不止,曾经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就是因为同学之间的口角而引发的校园惨案。

        4、跨国流窜作案比较严重,这主要是指边境地区。因为边境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劳动力的输入,带进大量的外籍人员,一些外籍不法分子趁机入境,进行盗窃、抢劫、抢夺、强奸、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等犯罪。*地处中缅边境,境外人员入境作案也比较多,曾有缅甸团伙诱骗缅籍少女到*,通过各种手段将这些被骗的缅籍少女贩卖到中国内地,若有不从的就将她杀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社会治安稳定。

        5、自醉驾入刑后,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危险驾驶屡屡发生。酒后驾车者总是抱有一种赌徒心理,酒后开车,他对后果的预期往往是这样的:首先,他知道酒后驾车是一种违章行为,肯定不对;其次,他相信警察不会在他即将通行的路口值守;最后,不相信自己会出事,或者准确点说,他绝对想不到自己会撞死人。因此,就使得危险驾驶时常发生。

        6、受贿刑事案件屡禁不止,受贿形式多种多样。部分官员为了满足个人利益追求,想尽办法进行受贿。以购物卡的形式赠予官员进行受贿;高价卖车、房等物品或低价买进车、房等物品;以著书、作画的方式,让行贿人用高价购买书籍和画;利用自身“影响力”,让“身边人”来经手受贿;部分官员炒卖“房票”牟利而涉嫌受贿罪;某些官员以借款名义,偿还低于借款金额的方式进行受贿;还有官员以“合办”公司为名,收受干股分红。

        7、青少年犯罪不容忽视。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加,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受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外,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还与青少年自身存在的普遍生理、心理特点(如机体需要增多、性早熟、心理不成熟、容易感情冲动、模仿其他人、猎奇新事物等)有关,也正是由于这一特性,决定他们通过结伙,相互壮胆,寻求心理支持,减少恐惧感。他们通常会纠集多人,形成“作案气氛”,然后一哄而上,既互相壮胆,又分工合作。更有甚者组成带有封建帮会色彩和黑社会性质的违法犯罪团伙,净干打架斗殴、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抢劫、敲诈钱财等违法犯罪活动。青少年易受外界影响和刺激,大部分违法犯罪案件都是属于突发性案件,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但是其作案手段比较野蛮和凶残,往往是不计后果,造成严重犯罪。青少年易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到一些犯罪行为,进而模仿成人犯罪,使得其犯罪手段成年化、智能化。

        二、引起新类型刑事案件高发的原因

        1、贫富差距的存在。虽然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使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但是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加之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造成部分人下岗失业等,继而引起一些人的心理不平衡,使情绪、行为失控。在利己主义的驱使下,为满足自身膨胀的物欲,从而通过不法手段获取非法利益。

        2、人口流动性大,呈无序状态。在城市化进程中,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口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大量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怀揣淘金梦的农民工开始了城市生活,但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高昂的生活成本、格格不入的生活环境及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使得他们的城市梦被破灭,从而引起心理的挫败感和不平衡,产生反社会意识,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3、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加速思想、文化的传播。科技带给社会实惠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犯罪,使犯罪越来越智能化,加大司法机关对刑事案件的侦破难度。

        4、待业青年、留守儿童增多。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相当大,部分青年学业完成后,并未能顺利就业,并在找工作过程中一次次受挫,产生消极、抵抗的厌世情绪,为报复社会采取犯罪手段来发泄心中的怨气。因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徙,将儿童留在农村,“留守儿童”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在生活上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引导,加之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老师或亲友家中,使孩子的教育处于边缘化状态,部分留守儿童逃学、辍学,沉溺网吧,混迹社会,沾染了许多不良社会风气,参与盗窃、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活动,成为新的违法犯罪群体。

        5、社会整体防范意识不强。群众对预防犯罪、维护公共安全缺乏责任感,都是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其次,社会群防群治作用不强,群众间互助意识淡化,使全社会对刑事犯罪的预防和控制能力大打折扣。

        三、面对新类型刑事案件的发生应加强的防控措施

        1、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社会发展的协调和均衡。2005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将“和谐社会”作为执政的战略任务,也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它们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无差别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目标又是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奋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实现。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做到和谐发展,使社会差距合理化,均衡各方利益,增强人民群众凝聚力。

        2、信息导侦,科技强警,推动刑事侦查工作跃上新台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刑事犯罪的斗争不仅面临着刑事犯罪的复杂性,而且还面临着社会科技信息日新月异的挑战。刑事犯罪的新类型、新手段不断出现,犯罪与反犯罪的较量将更集中地体现在现代科技手段和情报信息的掌握应用上。因此信息化是刑事侦查工作实现跨越式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侦查部门要在实施信息化的机制上下大力气,在硬件上舍得投入,在经费上给予保障。时刻关注刑事案件发展动态,牢牢掌握多发性案件的发展趋势,及时发现新型犯罪,提出动态分析和防范性的预警意见,为刑事犯罪的防范提供信息支持。大力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充分利用科学手段、新科技设备及常规检查的途径,为新类型刑事案件的侦破和打击新类型刑事犯罪发挥应有的作用。

        3、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控制和管理。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要做好登记管理,要加强其落脚点和活动场所特别是出租房屋、洗浴、餐饮、建筑工地等场所的治安检查,提高普查登记率,协查复函率,切实掌握动态,发现、打击隐藏其中的流窜犯罪分子。

        4、对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给予妥善安置。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待业青年和社会闲散人员进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技能的学习培训,丰富其生活内容,增加就业渠道,稳定他们走极端的情绪,进而消除他们的报复心理。

        5、加强未成年人教育。以家长学校为载体,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父母要有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要了解、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正确的育孩常识和方法。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和生活需要,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走,减少未成年人沾上社会不良习惯的机会。

        6、司法部门要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继续搞好普法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大众进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人民法院通过巡回开庭、“警校共建”、司法宣传周等活动,向各界人民群众进行司法宣传,提高全民司法意识。重视榜样的带动作用,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形成互帮互助、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减少刑事犯罪机率。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迈向新的台阶,科技带给人们生活便利,同时也被不法分子利用,对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也是社会发展遇到的必然隐患,我们司法机关应正视这个问题,积极探索协调的处理机制,让我们的社会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职务犯罪侦查信息化建设之我见
  • 下一篇:浅析推进基层公安打击刑事犯罪向深度转型优化发展的举措(二)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