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安局开展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大精神,推动广大公安民警深入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进一步提高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根据市委组织部等四部门《关于在全市公务员中开展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活动的通知》(*社发[****]***号)精神和我市今年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的要求,市局决定开展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认真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大力加强广大公安民警的法制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民警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安队伍,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提供坚强保证。
二、对象范围
*市公安局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的对象范围:全体公安民警。
三、活动时间
活动时间:****年*月——****年*月,历时**个月。
四、活动内容和形式
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活动与“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相结合,以“培育法治理念,提高法治水平”为核心,以普及基本法律法规为重点内容,采取集中培训、自学、知识竞赛、组织开展法律服务实践活动等形式,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
(一)组织全员培训。培训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依法行政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与部门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具体内容详见附件)。采取集中辅导、个人自学、网络学习、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培训。在面上学习的基础上,各单位、部门选择*-*个与本部门业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组织专题学习,开展深入讨论。
(二)开展
“每日一题”练习。结合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大纲,组织开展《全省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每日一题”》练习活动(每日一题待后印发),使广大公安民警在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的同时,主动完成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每日一题”,检验培训成效,营造学习氛围。
(三)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各单位、部门结合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全省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每日一题”》为主要参考,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知识竞赛。
(四)开展主题征文活动。在开展全员培训、每日一题练习、法律知识竞赛基础上,开展以“培育法治理念、提高法治水平”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五)加强机关法治文化建设。通过开辟机关法治文化宣传栏,利用公务员培训网举办法治理念大家谈、开展法律法规社会咨询宣传等活动,加强法治文化载体建设,营造机关法治文化氛围。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活动的组织领导,市局成立由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建生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为副组长,各分局、市局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在市局政治部设立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导。各单位、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结合工作实际,落实具体措施,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认真组织实施。全员培训确保全员参加,专题培训要求结合实际,知识竞赛力求广泛参与,主题征文注重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各单位、部门主观能动性,根据不同层次和不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做到每个民警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学习的时间不少于**学时,其中,重点培训内容学习时间不少于**学时。各单位、部门要认真制定本部门法治理念培训计划,做好人员参训登记,确保“人员、内容、时间、效果”四落实。
(三)严格监督检查。市局将采取适当形式对各单位、部门开展主题教育培训活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促进主题教育培训活动深入有效开展。各单位、部门在开展培训的同时要做好培训台帐、活动影像资料等资料的归档、整理工作,及时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不断提高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工作水平。
附件:《全省公务员法治理念主题教育培训大纲》
第一部分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课时)
一、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概念
(一)了解掌握法治的概念、特征、作用。(二)了解掌握法治的基本原则及其涵义。(三)重点掌握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涵和要求。
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主要内容
了解掌握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内涵和要求。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路径
(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二)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第二部分 坚决维护宪法权威(*课时)
一、宪法基本理论
(一)了解我国现行宪法的特点与基本内容。(二)重点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掌握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和权力制约原则的内涵及其在宪法上的具体表现。
二、国家的基本制度
(一)了解掌握我国的国体、政体。(二)了解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征、地位与作用,了解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直接和间接选举的组织与程序,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规定。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一)了解公民与国籍、人权与公民权的含义。(二)重点掌握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念、内容与特点。(三)了解《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内容。
四、国家机构
(一)了解掌握我国不同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职权和工作程序。(二)了解各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
五、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
(一)了解掌握宪法实施、宪法修改、宪法解释的含义、程序、机关。(二)了解宪法实施保障的内容、体制、基本方式。
第三部分 严格依法履行公务员职责(*课时)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概况
(一)了解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沿革。(二)了解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三)知晓公务员法的立法宗旨和颁布实施的意义。
二、公务员的定义
(一)了解公务员的定义、界定标准及其范围。(二)掌握成为公务员的条件。(三)了解掌握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四)了解取得公务员身份的各种方式的程序、条件、适用范围及有关规定。
三、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原则
了解掌握党管干部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分类管理原则,依法管理原则的涵义。
四、《公务员法》的运行机制
(一)分类管理机制,了解掌握公务员的分类、分类管理的作用以及职务、职级的规定。(二)公务员更新机制,了解掌握录用、培训、交流、辞职、辞退、退休的涵义和有关规定。(三)激励保障机制,了解掌握考核、奖励、职务升降、工资福利保险的相关规定。(四)监督机制,了解掌握申诉控告、惩戒、回避、法律责任的相关规定。
第四部分 坚持依法行政(*课时)
一、依法行政的概念和要求
(一)了解依法行政的内涵和内容。(二)了解行政基本法律概况,明确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二、行政法
(一)了解行政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特征。(二)了解行政法的渊源。(三)了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的涵义及其具体内容、相互之间的关系。(四)了解行政法律关系的涵义和特点,明确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的涵义,了解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五)了解行政行为的涵义、分类、内容、效力、成立及合法要件。特别掌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原则和设定。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
三、国家赔偿法
(一)了解赔偿、国家赔偿、国家赔偿法的概念。(二)了解掌握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三)了解掌握行政赔偿、刑事赔偿的范围、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程序等。(四)了解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四、行政诉讼法
(一)了解行政诉讼的原则、受案范围、管辖。(二)了解掌握行政诉讼的程序、时效。
第五部分 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课时)
一、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概述
(一)理解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二)了解掌握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内容。(三)了解掌握市场主体的权利受到行政权力侵害时可寻求的法律救济途径。
二、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一)了解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关系、调整范围。(二)了解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以及政府和司法部门在劳动者保护中的作用。(三)掌握劳动合同、劳动基准和劳动争议解决的法律规则。(四)了解掌握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和效力,劳动合同订立、解除和终止。
三、税法
(一)了解税收的涵义、来源和用途。(二)了解税收的种类和涵义。(三)明确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四)了解掌握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和计算等法律规定。
四、其他法律法规
(一)了解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对法律制度的要求以及在维护竞争秩序中政府的职能和作用。(二)了解政府和消费者组织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中的作用。(三)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和环境法律责任,以及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职能作用。
第六部分 依法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课时)
一、民法基础知识
(一)准确理解民法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系统掌握民法学的基本原则。(二)了解掌握民事主体的相关概念和内容。(三)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民事权利,能够在具体社会关系中识别各种民事关系,了解基本民事权利义务的内容。(四)了解掌握债权、物权以及合同订立等法律概念,能够运用民法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民事法律问题。
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掌握的基本法律知识
(一)了解公民的基本诉讼权利,增强证据意识。(二)了解掌握民事、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和诉讼时效。(三)了解违法、犯罪行为的内涵、区别和分类,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以及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四)了解掌握职务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罪的概念、特征(犯罪构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