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影响公安工作满意度的原因及对策(三)

    时间:2015年04月03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总书记指出:“政法工作搞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满不满意”。如何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已经成为当前公安机关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结合我区公安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

        一、当前影响公安工作满意度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区社会治安大局平稳,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对公安工作满意度不断上升,但还存在一些影响公安工作满意度的突出问题。

        (一)发案偏高查处难,治安状况群众不太满意。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诱发犯罪的因素增多,刑事案件高发,社会治安状况越来越复杂。就我区而言,突出表现在:一是“两抢一盗”、诈骗等侵财性案件多发,特别是盗窃案件居高不下,且破案率低,群众颇有微词。二是涉毒犯罪有加剧之势。因吸、贩毒而衍生的其它违法犯罪已成为一大公害。三是恶势力插手民间纠纷,充当“第二法庭”,群众敢怒不敢言。四是黄、赌等治安热点问题屡禁不止。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群众利益,还危及了群众安全,造成了群众对公安机关不满意。

        (二)执法活动不规范,公平正义群众不太满意。一是执法不公。有的民警把本职工作置于社会不正常的关系网中,办人情案、关系案、油水案,群众有怨言。二是搞利益驱动。特种行业场所交了钱不查,未交钱乱查;有的案件降格处理,收钱了事,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三是执法水平不高。有的民警业务水平不高,办案中出现瑕疵,造成当事人不满意。

        (三)警民关系较疏远,服务质量群众不太满意。一是群众办事难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办事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办事效率低,对群众上门求助冷淡拖沓;违反规定乱收费、多收费,“四难”问题还未得到彻底根治。二是责任心不强,遇事推诿扯皮,敷衍群众。三是基础工作不扎实,联系群众少。有的社区民警专职不专责,本末倒置,做基层基础工作少,抓打击、创收多;还有基层治保组织建设弱化,作用发挥有限等等。

        (四)廉洁自律不太严,自身形象群众不太满意。一是个别民警言谈举止不检、交友不慎,和社会上的灰色人群称兄道弟,交往密切。二是耍特权开“霸王车”。有的民警开警车违章行驶,有的开着无牌无证车辆满街跑。三是违纪违规。有的民警参与打牌赌博,有的涉足特种行业经营。四是违规执法,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

        二、影响公安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就我区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主观方面的原因。一是群众观念淡化。部分民警忘记了全心人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公仆意识严重淡化。二是价值观念偏差。有些民警片面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图实惠、讲好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发生偏差,将权力商品化,在办案、办证中搞权钱交易,损害了公安机关形象,疏远了警民关系。三是学习不够,业务能力不强。有的民警因工作繁忙疏于学习,不熟悉政策、法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应变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不强。四是舆论引导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公安新闻发言人制度等舆论引导机制,不能及时澄清、消除社会舆论对公安机关的负面影响。

        (二)客观方面的原因。一是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望值过高。相当一部分群众认为公安民警既是侦查破案、打击犯罪的能手,又是排忧解难、保护社会安宁的卫士,遭受不法侵害或遇到困难后,首先想到的是公安民警,一旦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甚至可能转化为负面效应。二是存在以偏概全的认识。对少数民警工作绩效的不满意导致对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怀疑,因极少数民警身上存的违法违纪问题产生对公安队伍的不信任。三是对正常法律措施的误解。由于部分群众法律知识有限,特别是对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和刑罚的执行等有关规定不够了解,以致对正常的警务活动产生误解。例如取保候审、保外就医、假释、监外执行等正常法律措施,常因人犯“复出”而被群众误解为徇私舞弊的司法腐败行为,由此产生不满和对立情绪。四是经费保障与实际需要还有差距。虽然公安机关的公用经费已按标准落实,但是公安机关因承担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和过高的行政成本导致经费保障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利益驱动现象就很难杜绝。不该抓的抓了,不该罚的罚了,不该收的收了,处罚面越宽,对立面就越广。

        三、提升公安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对策

        提升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举措。

        (一)提高社区见警率,增强群众安全感。一是增设派出所,调整警力部署。尽早促成上级公安机关对城区增设金霞路派出所的请示予以批复,更好地适应城区特别是商贸城、汽车总站辐射周边治安管理任务。二是积极推进社区及农村警务建设。落实警力下沉措施,取消社区民警打击和创收指标,建立严格的社区民警考核机制,让社区民警真正根置在社区,服务于群众,组织群众参与治安防范,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三是继续推行城区治安防控“十字”措施,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

        (二)提高现行破案率,增强群众信任度。一是要科学接处警。畅通110接警通道,完善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快速反应机制,实现接警快、出警快、处置快,最大限度抢抓破案战机。二是要快侦快破。既要对命案实现发一破一,又要组织力量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等侵财型多发性案件实行攻坚,一时无法侦破的也要及时回访,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三是采取“异地用警、轮流上岗”的方式,努力解决群众反响强烈的扒窃突出治安问题。四是增加装备和科技投入,特别是城区街面监控报警系统建设要尽早实施,尽早投入使用,提高打击违法犯罪的高科技、现代化水平,提高破案率。

        (三)提高矛盾化解率,增强群众满意度。坚持局长接待日制度,建立健全信访责任追究制。设身处地为上访户着想,该解决的问题坚决解决,能解决的问题一次性解决好,不能解决的问题,耐心细致地解释,并积极做工作,使上访户停访息诉。同时,要加强管理和执法为民思想教育,防止因执法过错、不作为或乱作为而引发新的投诉。

        (四)提高警务知晓率,增强群众理解度。一是要加强正面典型的宣传力度,使公安机关的好人好事和执法为民举措让群众知晓,使群众通过公安宣传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安机关。二是要积极发展警察公共关系,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寄发慰问信、征求意见函等向地方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汇报工作,征求意见、建议,提高工作透明度,取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三是要人性化执法,防止乱收滥罚,执罚面过宽,对处罚对象要因情施罚,充分考虑其承受能力,给予“合理照顾”,坚决避免利益驱动,杜绝“三乱”行为发生。

        (五)减少民警犯错率,增强群众认可度。一是立足岗位练兵,突出民警的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提高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维护良好治安秩序的能力。二是建立健全学习制度,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公安机关,提高民警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减少执法过错发生。三是从严治警,强化铁腕治警措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源头上防止和杜绝民警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谈“微”工作的善做与善成
  • 下一篇:关于对基层公安机关如何护航重点工程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二)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