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政工思想 >> 人事队伍 >> 浏览公安
  • 加强公安监管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二)

    时间:2015年04月09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年来,随着公安监管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开展和监管场所等级化管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全国公安监管会议以来监管基层基础建设得以稳步推进,监管工作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公安监管部门的安全管理、服务办案、人权保障、深挖犯罪、法治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监管队伍开展正规化建设取得了预期成效。但是监管队伍仍然存在与队伍正规化建设不相适应而急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下面笔者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就如何开展好队伍正规化建设及对策做粗浅的探讨。

        一、当前监管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带着风险工作,心理压力较大。监管场所是特殊的场所,是违法犯罪人员最集中的地方,被监管对象来源复杂,地域广阔,罪行轻重不一,形态变化无常。多数为了逃避打击往往不择手段地对抗管教,闹监滋事,冲监袭警。监管民警政治生命和人身安全两种风险高位俱在,大多数监管民警在心里上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的因此出现了强迫症状和抑郁心理。

        (二)现有警力不足,民警难担重负。监管场所警力不足在全国是普遍现象。现在公安监管民警都进行了定岗定职,但由于警力不足,难免工作要相互兼顾,造成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条件艰苦、危险性大、提押巡视运动量大,民警长期消耗体能,始终处于疲劳状态,感到身心疲惫。

        (三)队伍素质不高,业务技能不强。近年来,随着公安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监管警力确保监所安全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从技术设备和警力素质上看有的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有的缺少相应的技术人才,有的监管场所是人员偏少,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的结构状况。

        (四)体制不够完善,管理工作滞后。从监所管理角度看,监管工作由相对独立和封闭向开放型转变,客观上使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看守所的要求和期待越来越高,加之群众的维权意识,特别是在押人员亲属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舆论监督的力度越来越大,使监所管理和执法工作越来越透明。相对应的是,监所都普遍缺少完善的执法管理体制,管理中执法监督不力,民警法制意识不强,执法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常常使监管工作举步维艰,有的监所只能采取保守办法来保证安全。

        (五)机制缺乏灵活,难以形成动力。绝大部分监管民警在一个岗位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长期得不到岗位调整,同时后勤保障、从优待警措施不到位,不能营造栓心留人的环境,竞争激励和轮岗交流制度坚持不够好。由于监管民警在职业认同感和工作积极性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最终导致工作上缺乏动力,有的甚至道德观发生偏差,出现违法违纪的问题。

        二、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认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要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理论学习使每名公安监管民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不渝的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不断的提高政治鉴别能力,政治敏锐性和政治纪律等方面的素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要让民警懂得“为谁做,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牢固树立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做到不为名,不图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兢兢业业的做好监管工作。一要坚持学习制度。组织民警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使民警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一言一行都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制定强化民警政治学习的奖惩制度,把学习活动纳入民警目标考核之中,用制度约束民警,杜绝民警在学习上的慵、懒、散现象,从而调动民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开展经常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民警的素质能力。

        (二)强化队伍管理,努力实现正规化目标。

        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完善民警岗位目标绩效考核和竞争激励机制,明确岗位职责,量化工作指标,加强日常考评,强化奖惩力度,其关键是要从细节入手,完善机制,夯实基础,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1.管理制度化。在队伍管理中,是根据制度来管理,还是按照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来管理,这是正规化和非正规化的一个分水岭,制度化是队伍正规化的基础环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各方面工作都有章可循,使民警的行为有规可依。制度健全了,就能一把尺子对人对事,确保队伍管理各项工作公正、透明、可预见性。要使民警明确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不该做的做了有什么后果,这样有利于形成统一意志,统一纪律,统一行动。广西都安县看守所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细化了目标管理内容,有效地规范了执法行为,极大的激发了民警工作热情。

        2.标准系统化。无论是工作也好,制度也好都要有明确的标准来贯穿,没有标准,就不具有可操作性。实现标准化是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没有标准化就没有正规化。把民警干什么,怎样去干,干到什么程度全部细化、量化,构成一个完整的标准化体系。通过标准化体系确定工作中要达到的数量要求、质量要求、时间要求等。否则带来的问题是工作目标不清,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检查考核无据可依。

        3.行为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要按照由小到大、先易后难的原则,从公安民警看得见,摸得着、短期内易见效的事情入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予以推进。首先抓好规范民警行为,无论制度还是规定,最终体现在民警的行为上,就是要实现行为规范化。一是抓养成。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加强思想养成,行为养成、语言养成、作风养成。做到纪律严明,办事高效,令行禁止。二是抓执法。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三是抓素质。继续加大教育训练工作力度,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

        4.资源最大化。最后,队伍正规化建设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资源的最大化,这是队伍正规化的价值所在。要通过队伍正规化建设,努力把现有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更加科学有效的组织起来,合理使用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发挥作用的最大化。

        (三)坚持从优待警,营造栓心留人的工作环境。

        监管民警担负的职责光荣而又艰巨,有的一干就是几十年,在民警晋职晋级的切身利益上,人才的“瓶颈”现象也十分突出。因此,要做好监管工作,必须从优待警,在政治工作上,家庭生活上关心爱护监管民警。一要加强监管民警的轮岗交流,不断为监管场所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二要在评先树优上要树立一批有代表性的岗位典型。三要关心爱护民警的身体健康。四要关心监管民警的经济困难。做好对特困民警的帮扶与救济。五要改善办公条件,提升科技水平,创造一个更舒心,更具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六要努力改善生活工作条件。要加强监管工作后勤管理保障工作,特别是要确保民警在值班期间的取暖、硬件设施、就餐等服务措施,使值班民警无后顾之忧。

        (四)不断改善条件,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

        一是组织民警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文体娱乐活动,开展体能和技能比赛、法律知识竞赛、监管理论研讨等。这样既可以锻炼民警的身体,增强民警的知识和才干,提升民警的实际工作能力,又可以活跃监管工作的气氛,还可以融洽民警乃至干群之间的关系;二是可以结合业务工作和队伍管理工作,组织民警开展深挖犯罪竞赛和岗位工作能手竞赛等评比活动。这样既促进了工作又凝聚了警心警力。

        (五)狠抓队伍教育训练,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1.加强基本业务技能训练。围绕掌握监管业务实战技能,提高警戒监管,安全防范和擒敌本领。重点加强警械使用、手枪射击、徒手攻防、控制与搜身带离、现场急救、计算机应用、卫生防疫等单兵训练。其基本战术应围绕监管执法和监管工作程序,提高正规化管理水平。重点加强对被监管人员的讯问谈话、安全检查、值班巡视、押解、事故处理、秘密力量的物建、犯罪线索深挖案件侦察、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监管信息系统应用等基本技能训练。

        2.加强基本体能训练。按照《公安系统体育锻炼达标标准》要求,围绕提高身体素质,根据监管工作不同岗位、性别、年龄和民警的实际情况,有所区别和侧重的进行训练。

        3.积极开展岗位练兵。监管民警应当做到“三懂五会”即懂监管方针政策;懂监管法律法规;懂监管业务常识;会执法执勤;会管理教育:会深挖犯罪;会处置突发事件:会操作计算机。

        公安监管队伍正规化建设任重道远,今后要紧紧围绕自治区厅、市公安局的工作思路,继续大力推进正规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监管工作和民警队伍的满意率,赢得社会各界对监管工作的理解,实现监管工作的跨跃式发展。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新常态时期巧做“加减乘除”法加强公安队伍建设
  • 下一篇:刚柔并济打好公安队伍建设“组合拳”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