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县公安局“货郎担”警务工作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5年04月10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年来,特别是“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开展以来,*县公安局探索建立起“货郎担”警务工作机制。该机制借鉴过去挑担小货郎的经营模式,让民警化身“小货郎”,挑起警务这副“货郎担”走村串户服务群众,通过对民警“货郎担”的“盘点”,结合政府综治部门组织群众开展的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结果,评定民警工作业绩等次。

        笔者选择该县天河镇为调研点,多次实地走访干部、群众及民警,全面调研“货郎担”警务工作机制的形成、内容、考评及实际效果。调研中,走访对象普遍认为,该机制有效让民警把身段放下,深入群众,围绕民意开展工作,民警工作业绩与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直接挂钩,公安工作的评判权真正交给了群众。

        一、“货郎担”警务工作机制的形成及演变发展

        *镇总面积***平方公里,以山区为主,辖**个村(居)委会。人口*****人,且分布稀散。大多数村组交通不便,最远的往返需*个小时。“货郎担”警务在天河镇经历了“三部曲”。

        (一)“官”对“官”的“驻村坐堂”警务。最初,民警主要与村委会沟通联系,在驻村警务室,民警见案办案、见事办事,无事则走,很少直接面对群众。“警官”对“村官”的“驻村坐堂”警务工作机制弊病较多:村民防范知识缺乏,成为偷、抢、骗的最佳目标,长期流传的“报案要交钱”说法,使村民被盗、抢、骗后不报案,有纠纷也不报案,恶性循环之下,他们与公安机关,与村干部,甚至邻里越来越疏远,基层群防能力大为削弱。

        (二)“官”对“民”的“下乡巡查”警务。****年**月,*派出所开展治安防范“四下乡”活动,即防范宣传下乡、群防建设下乡、安全整改下乡、矛盾调解下乡,警务从村委会延伸进群众。“警官”对“村民”的“下乡巡查”警务工作机制短期内取得良好效果,活动期间,天河辖区仅发可防性案件*起,并快速破获,防止*起诈骗案件发生,**起矛盾纠纷得到化解。

        (三)“民”对“民”的“货郎担”警务。“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开展后,县局总结经验,并往“四下乡”中注入更多“民意”元素。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强调,自己是个“老挑子”,民警要当“小挑子”,挑起警务“货郎担”,把以前“我宣教你学习、我指挥你服从”的官方指导转变成“你要什么我给什么,你缺什么我补什么”的经营服务,“小货郎”对“村民”,办小事、服小务,为群众送去大平安、赢得大满意。

        二、“货郎担”警务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及考评模式

        七零年代的“货郎担”给人们留着深刻的印象和深厚的感情,“货郎担”警务借鉴这一模式追求更深的印象和感情。

        (一)根据群众需求设置“货郎担”警务内容。参照马洛斯理论,“货郎担”警务工作机制按生存、安全、友爱、尊重、自我实现设置了五项内容。一是帮扶服务群众。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及困难群众,让他们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生活更好。二是防范知识宣讲。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传授防范技巧,提高防范能力,增强安全感。三是纠纷矛盾调解。对纠纷矛盾及不稳定因素调查摸底,并主动化解,营造和谐共处的环境。四是民情民意座谈。听取并答复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作为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让群众参与警务、决策警务。五是群防组织建设。组织村民建立群防组织,指导群众发挥自身力量强防范、解纠纷、保安全。

        (二)围绕群众评判开展“货郎担”警务考评。一方面考评“销售业绩”。把警务工作量化,借助“考评百户可防性案件发案率、纠纷矛盾调解率、群体性事件发生率、基础信息采集率”等数据将工作量化并累计分值。另一方面考评“服务质量”。委托政府综治部门开展民意测评,根据测评折算成分值。“销售业绩”好带来群众安全感高,“服务质量”好带来群众满意度高,两项考评科学地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列为根本标准。两项综合即为民警年度业绩,并作为评先评优和推荐提拔、入党资格以及分配年终目标管理考评奖金的依据。此外,出台一系列措施督促和推动“货郎担”警务。周汇报:民警每周汇报上周工作完成多少,欠账多少;月盘点:每月“盘点”核实民警实际完成多少,欠账多少;半年评:政府综治部门每半年开展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年总结:每年将每位民警两项考评分综合并排名。

        三、“货郎担”警务工作机制的主要成效

        “货郎担”警务工作机制推行半年来,在辖区干部群众中获得良好反响,都说民警把久违的“货郎担”挑回来了。

        (一)解民难,让困难者得到温暖。民警经常与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交流、谈心,使他们不再孤独;除资助困难户外,还帮其出谋划策走出困境。逢年过节,为他们送去米、油等物质,解决其生活困难。此外,民警还送证上门、捎带户口,尽量让群众不出门便能办成事。窑棚村**多岁老龙无人照顾,民警帮老龙修好破房子,还常送去吃、穿及用具,并办好低保和医保。玉坑村老叶是个哑巴,养三个孩子,生活非常艰苦。民警帮其大女儿找好工作,使她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补贴家用。截止目前,民警共帮扶特困户**家,解决民生问题**件,收到锦旗*面。

        (二)安民心,让有产者规避损失。民警讲故事,群众学防范。民警收集数十个案例,一个案例讲解一种防范方法。对没有弄明白的和因事没来的,民警还上门个别讲解。每户群众都免费领取一把安心扇,上面印着治安防范“三字经”和居民安全“十防”,群众随时随地学防范。宏林村叶某摩托车被盗了,听课后他发觉,自己防范不到位。“睡前多花一分钟,关好煤气和门窗;出门多花一分钟,检查门锁和物品;停车多花一分钟,锁好方向和车轮。”有了口诀,叶某买了新车不怕偷。两名外地妇女自称能夹“眼虫”治眼病,骗取治疗费,岂料钱没骗到反被群众送进派出所。据统计,天河镇*至*月发案率同比下降近**%。

        (三)促民和,让争执者重回和睦。对纠纷矛盾及不稳定因素,民警主动解决,不让小拖大、大拖炸。为提高成功率,民警尊重群众习惯,常在农闲或晚间时调解,并邀请村中名望老人参加。民警还针对不同纠纷采取不同方法,对“明显没理”型去燥冷却,缓和气氛,对“各有道理”型去异存同,寻找共同点,对“错综复杂”型去根解结,打开心结。天河煤矿许某和邹某住上下楼,因为晒衣服、倒垃圾等琐事一月连吵三次。民警耐心倾听两人撒怨气三小时,再娓娓讲述“远亲不如近邻”,让双方握手言和。老莫双腿不能走路,每次与人争吵,都叫老婆推他去上访。与民警交流几次,老莫服气了,再与他人发生纠纷时,他主动找民警调解。半年里,民警调解纠纷矛盾**起,成功率***%。

        (四)顺民意,让进言者感受尊重。民警定期召开民情民意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并当场给予答复和解决,当场不能答复和解决的,向群众公布解决路线图,并在每次座谈会时通报进度。民警把信访人员和工作对象等“意见大”的群体列为必参会者,有缺席的,民警还上门征求意见和建议。在天河煤矿,矿领导反映路煤上交量低,可能有问题。民警很快查获一起以劣质路煤调换优质煤案件,当月路煤上交量就提高*倍,为煤矿每月增收十余万元。在玉坑村,村民反映路难走。虽然此事不属公安职责,但派出所所长曾红根还是邀请新任书记、镇长前往。亲历一路坎坷后,书记、镇长当场表态尽快修路。

        (五)聚民力,让参与者享受成果。民警引导群众将群防组织建设写入村规民约,让中壮年参加夜间防范和流动巡防的巡逻队,让老、妇、幼参加白天防范和定点守卫的护村队,并用村规民约约束村民自觉履责。民警还指导群众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让群众自己出力自己受益。东坑村在深山,村小人少,群众安全感低。民警指导村民守住进出的路口。“来人四问四看:一问哪里人,二问哪里来,三问来干嘛,四问呆多久;一看穿着打扮,二看外貌长相,三看随身物品,四看交通工具。一番盘问下来,那些不怀好意的人都赶紧开溜。”村长带领巡逻队、护村队用防范“秘诀”为全村安全上“锁”。

        四、对“货郎担”警务工作机制的几点思考

        “货郎担”警务工作机制的成功经验主要是:

        (一)放下身段是关键。“货郎担”警务引入经营理念,让民警根据“民意”市场,调整“货郎担”经营,由民警为主变成群众为主,迫使民警把自己从管理者定位为服务者。在此过程中,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加强思想教育,并引入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为杠杆,发挥了不小作用。

        (二)抓住民意是根本。“货郎担”警务的双线考评,标准始终锁定在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举例而言,防范宣讲没人听,就提不高群众防范能力,发案便上升,考评则下降。民警如不用民意引导警务,便会引发许多类似连锁反应,加上密集的“周、月、半年、年”考评,使民意真正成了民警关注的焦点。

        (三)求真务实是保障。没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再好的理念、再严的考评也是白搭。为此,对考核中发现弄虚作假的,对民警实行一票否决。同时,经常性组织新老民警交流,总结好的做法,改进不足之处,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对当前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二)
  • 下一篇:浅谈从优待警与规范化执法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