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二)
城市交通是城市的“名片”,其交通环境的好坏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作为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岚皋,其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优劣更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骨架逐年拉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成倍猛增,人、车、路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城区“堵点”、“乱点”、“难点”问题突出,群众和外地游客对城区行路难、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反映强烈。这不仅不利于岚皋旅游城市品位的提升,更不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对此,为有效缓解城区道路交通压力,确保城区交通安全畅通、和谐有序,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结合城区道路实际,通过制定实施《城区道路交通分流方案》、采取“高峰站岗、低峰巡查、延时执勤、疏堵保畅”勤务模式,建立启用城区道路交通电子警察监控系统等针对性措施,使城区道路交通状况逐步转好。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制约性因素从根本上影响着城区道路交通环境的根本好转。如何管理好城区交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更成为摆在各级主管部门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现结合本县城区交管工作实际,浅要分析如何做好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一、城区交通拥堵现状分析
(一)道路情况简介
岚皋县城区面积约***.*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和临时人口接近*万。城区道路通车里程共计**公里,形成以*路等道路为纬的“四纵四横”网状交通网络结构。其中,河滨大道、神田路、南宫路还担负着***省道省级交通任务,通车里程*公里。
(二)城区交通拥堵分析
城区交通拥堵时间、地域都呈现出规律性:一是时间方面,主要集中在周一至周五早*:**—*:**、中午**:**—**:**、下午**:**—**:**,这些时间段主要是职工上、下班、学生上、下学高峰期,导致城区主要道路交通秩序混乱和交通拥堵。此外,城区周末和节假日,市民出行频率提高,交通流量剧增,导致道路交通拥堵异常严重。二是地域方面,主要集中在*等路段。上述路段主要集中了全县主要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和商贸、餐饮、娱乐、医疗卫生、金融等功能,交通负荷异常严重,每天上、下班时间,交通拥堵十分严重。
二、城区交通秩序混乱的原因
(一)道路设计狭窄,通行能力低。虽然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通过多项措施,先后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及配套设施,使城区道路交通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受限于历史原因,城区的道路基本上保持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路网结构,道路设计均为双向双车道,没有设置停车泊位,更未预留相应拓宽的土地使用,致使人、车混行,严重制约了道路的通行能力。特别是新街、老街沿线分布了城区主要党政机关、中小学校、幼儿园、银行、酒店等大中型单位,人流、车流量十分巨大。同时与其相邻的南宫路、神田路、莲花路更是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商业铺面相对集中的路段,根本无法对新街、老街的人、车流进行有效分流。
(二)机动车数量增长过快,道路车流量日益增大。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数量逐年增多,并呈现愈加强劲增长势头。截至目前,全县机动车及驾驶人保有量分别达到*.*万余辆和*.*万余人,车辆、驾驶人增长速度远远超过道路发展速度。同时,现有驾驶人远远多于实有车辆,说明市民仍有较大的购车空间。机动车、驾驶人数量的增加是带来城区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三)停车空间少,违法占道停车现象严重。由于当初进行城市规划时对机动车发展前景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城区大部分路段没有预留或设置公共停车场所,机动车只能占用车道停放,使得原本就狭窄的道路变得更加拥挤。对此,大队为有效解决城区停车难的现状,在河滨大道、南宫路、神田路、建设路等路段施划了临时停车位***个,但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的局面。特别是在职工上下班、学生上、下学节、假日期间,一些机动车不得不占用非机动车道或道路两边来停车。同时,城区还存在着大量的“三轮摩的”、“残拐”,在人流比较密集的地方随处可见其身影,其随意停车占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交通畅通。
(四)交通参与者的素质有待提高。人是道路交通参与的主要元素,但目前大部分交通参与者交通法律意识淡薄,文明素质不高,不能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交通违法行为较多。同时,行人、非机动车没有安全和守法意识,与营造文明交通环境的目标相差甚远。在日常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缺乏对交通参与者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诚信等教育培训,更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制约机制,造成交通违法行为屡犯再犯,难以根治。
(五)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有待规范。城区的公交线路和站点设置不合理。没有设置固定公交车停车站点,使其自由地停靠在街道两边。由于停车站点设计不规范,公交车成了招手停,极易造成交通拥堵。加上现有公交线路覆盖面窄,群众出行仍然依靠摩托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
(六)智能交通管控覆盖面低,科技管理水平仍待提高。自****年**月份起,大队在城区建立启用了智能交通监控系统,使城区科技交通管理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是,由于受资金限制,城区安装的视频监控、电子警察等科技设备仅限于几个重点路段,覆盖率较低,监控系统仍然不完善,管控面受到很大限制,无法及时对交通进行监控指挥和管理。
(七)队伍老龄化,警力和经费不足,科技装备应用水平低。目前,大队共有正式民警**人,共管辖全县道路****.**公里,机动车驾驶人*.*万余人,机动车辆*.*万余辆,平均每名交警管理驾驶员***人,管理各类机动车辆***辆,管理道路**公里。但是,在队伍中年龄超过**岁的有*人,年龄超过**岁的有*人,年龄超过**岁的有*人,呈现显著的老龄化趋势,战斗力日趋下降。除了每天正常的维护秩序、疏堵保畅重任外,还要常年承担着各类大型活动和招商引资考察活动的警卫、勤务任务。虽然有多名协警上岗,但由于协警没有执法权,对于城区违法的机动车、行人无法处罚,遇到违法行为没有震慑力,很难应付随时突发的交通违法行为,常常造成工作疲于应付,故此失彼。此外,由于经费保障严重不足且无其他经济来源,常规工作运转、车辆维护、民警节假日补贴保障不足,更无专项经费投入购置新的科技装备,使道路交通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当前迅速发展的道路交通形势。
三、改善城区交通环境的对策
(一)以优化规划为先导,源头化解城区交通压力。要把城区交通规划放在重中之重位置,从源头上研究解决制约城市交通的问题。一是优化城区功能规划。目前,我县老城区的党政机关、教育、卫生等部门过度集中,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城市规划中要凸现现代化城市功能定位,充分考虑当前城区道路交通实际,以积聚人气、分散人流为原则,合理规划党政机关单位、住宅小区、休闲娱乐场所的选址和设计,以减轻过度集中造成的交通压力。二是完善城区道路规划。总的原则应提高道路规划标准。老城区尤其是新街、老街、神田路、莲花路等道路,要创造条件、规划先行,继续加快拓宽改造步伐或设计单向通行,以提高车辆通行率。三是严格停车设施规划。要尽快制定城区停车设施总体规划。首先,要规划大型停车场。在城区有建设条件的交通要道附近,要规划建设多功能停车场。其次,要建立公共项目停车设施准入制度。城区机关、学校、医院、宾馆、饭店、住宅小区等建设项目,必须把停车设施纳入规划的前置条件。尤其是对开发区和肖家坝以及后续城建规划区标准应更高,以满足长远发展需求。
(二)以健全设施为基础,构筑承载城区交通平台。要积极谋划、大力推进,切实加快交通设施建设进程。一是加快畅通工程建设。把“保畅通”作为主要指标,尽快完善通行设施,加强对城区道路“瓶颈”的调查研究,尤其是重点地段、交叉路口等,加快拓宽改造,实行渠化管理,提高通行能力。二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坚持“公交优先”原则。增加营运线路。根据城市功能、产业布局、人口集聚等情况,增加并优化营运线路,提高公交网络密度,分时段设置班次间隔,延长夜间营运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乘车需求。考虑开辟专用车道。根据公交车流量,选择具备条件的路段,可试行公交专用车道,以保证公交优先通行。
(三)以强化管理为手段,有效规范城区交通秩序。要加大力度,完善举措,提高城区交通管理工作成效。一是突出管理重点。狠抓重点是管好城区交通的关键。要做到“三个”管好。即:管好重点时段地段。把上、下班,上、下学、节假日等特殊时段以及容易引起拥堵的新街、老街和学校、医院等特殊地段作为管理重点,制定应急预案,增派管理力量,实行有效管理。管好重点违章行为。把猛拐掉头、逆向行驶、占道行驶、乱停乱放等交通违法行为作为管理重点,有针对性地扼制违章行为。管好重点车辆。切实加强机动三轮、农用、运输、施工等车辆的管理,在规定时段内,严禁驶入中心城区。即使持有通行证的运输、施工车辆,也要明令禁止驶入相关路段。二是创新工作举措。创新是提高管理层次的有效手段。力争做到“三个”推进。即:推进管理现代化。应用高新技术,创新管理手段。当前,要尽快建立全县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即时调控指挥道路畅通。推进管理精细化。科学测算车辆流量,完善车辆疏停方案。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城区停车,通过中心城区提高停车收费、城区外围减免收费等措施,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推进管理长效化。车辆单行、车辆右转等交通分流管理措施是所有城市必须迈过的一道坎。要从长计宜,稳步实施。同时,所有管理举措必须坚持不懈、常抓常新。三是教育处罚并重。加强城区交通管理,既要加强教育,更要严加处罚。一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的交通法制观念和文明交通意识。二现场纠正违章行为。处罚是手段,不是目的。对非机动车逆向行驶、摩托车驾乘人员不戴头盔等违章行为,要坚持现场纠违为主,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三严重违章处于重典。对机动车猛拐掉头、逆向行驶、乱停乱放等违章行为,坚持从重处罚。该扣分的扣分、该罚款的罚款,乱停车辆应以锁车或拖离现场为主,以增加违章成本。
四、以加强保障为前提,切实提高城区交通管理水平。城区交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大管理格局。一是加大投入力度。要继续加大城区交通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尤其是交通管理和公共交通应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并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城区交通投入、保障机制。研究完善城区特许经营制度,积极开放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建设、运营市场,稳步推进市场化进程;大力吸收民间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城区交通设施建设。二是整合管理力量。探索城区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一体化合作工作机制,定期分析交通安全形势,研究制定管理措施,协调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和协调管理能力。各有关部门应各司其职、发挥优势,深入现场、齐抓共管,切实提高交通管理的整体水平。三是提升队伍素质。要严格加强交通执法管理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执行力和战斗力。尤其要增强文明执法理念和现场处置能力,以适应日趋繁重的交通管理任务同时,针对城区交通管理警力不增反降的现状,适当增加交通管理人员编制,充实城区交警和城管中队的警力,为维护城区交通正常秩序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总之,城区道路交通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任重而道远。维护城区交通秩序,仅靠交警一家“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统筹调度,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才能做好的。只有形成了“交通安全从我做起”的社会共识,才能构建“各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大管理格局,才能真正营造安全畅通、文明和谐城区道路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