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数字化警务建设构建法治交管新机制
近年来,梧州市交警部门向科技要警力,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提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狠抓科技强警,创新公安交通管理警务工作,努力打造数字化警队,为公安交通管理、事故预防、车管创新、服务群众发挥了积极作用。笔者结合梧州市的实际,探讨在新形势下以“数字化警务”为抓手,构建依法管理道路交通新机制的一些思考。
一、打造“数字化警队”具有重大意义
数字化警务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基础上的全新警务机制,是指公安机关的社会行政管理和刑事执法活动借助计算机信息和数字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的警务方式方法。深化数字化警务,构建信息化警务机制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治安动态化的新形势,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战略举措。梧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已初步建成道路交通数字化警务管理指挥监控中心,构建起集高清视频监控、卡口式电子警察和交通管理指挥为一体的公安交通管理数字化警务模式。
新形势下,交警部门要加强整体谋划,统筹协调推进,努力做到深化道路交通管理改革与建设法治道路交通管理同向而行。
二、梧州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截至目前,梧州市交警支队共投入7000多万元资金,基本建设完成梧州市智能交通电子警察监控系统。该系统涵盖全市19个红绿灯路口、6个出入城区的卡口以及15个重要的城市路段(点),其中高清枪机108套,高清一体化智能摄像机50套,覆盖市区车流量较大的路段,对市区重要路口的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拍照记录。在进出城的主要道路设立6套卡口,形成封闭检测卡口,对全市进出城车辆进行抓拍记录;同时安装的50个高清一体化智能摄像机可以辅助完成对全市范围内的车流监控和远程疏导,保障道路交通畅通。梧州市的“电子警察”正式上岗执法,在道路交通管理和治安防范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不按信号灯通行、超速行驶、逆向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数量在逐渐减少,交通秩序有了很大改观。
去年1至9月,梧州市交警支队在科技人员紧缺、科技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把工作重心前移,加大对基层设施装备的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基层大队民警的工作条件。移动警务通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不断深化等,为梧州市交警支队执法规范化、信息化建设驶入快车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广西公安交通管理业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中,梧州市交警支队的工作得到自治区公安厅交警总队的高度肯定。
三、当前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观念转变不到位。部分民警未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公安交通管理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过来,认为只要站好岗、执好勤、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没有树立信息化建设的观念。
二是民警年龄结构老化,素质参差不齐。民警年龄结构老化,且大部分民警没有经过系统学习,部分民警对警务平台的使用还不太掌握。很多一线民警对信息化应用仍处于传递文件、查看信息阶段,缺乏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信息的预测预警和服务决策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和利用。
三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目前梧州市交警支队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置了科技管理岗位,但这部分民警只有少数是专业对口的,其余对信息化支持的掌握只是相对熟练但不精通,而信息化建设、维护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这导致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同时,由于系统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考察,在科技手段应用和技能上存在滞后现象。
四是信息化建设应用不规范,水平不高。部分民警在平时的信息采集中数据不准确、录入不规范,及时率、全项率不够,基础工作做得不够扎实,特别是一些基础数据得不到及时更新,无法为实际工作提供有效服务。
四、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梧州市交警系统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将依法治国理念和公安交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推进公安交管工作的全面发展。结合打造数字化警务,各基层单位正视差距,找准薄弱环节,突出工作重点,努力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高民警对信息化建设促进公安交警整体工作推进重要性的认识
信息化建设应用的主体是民警,民警的思想认识决定信息化应用整体水平的高低。因此,民警转变思想观念是根本。全体民警应牢固树立信息化时代的危机意识。应将信息化运用与民警切实利益如晋级、晋职、评优等联系起来,充分调动民警自主学习信息化运用的积极性。
(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方法
应紧紧围绕科技强警、向科技要警力的战略思想,切实提高全警信息化应用水平。一是建立完善信息化教育培训机制,做到全警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小教员在信息化应用中的传、帮、带作用,通过以会代训、操作演练等方式,对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的民警进行结对辅导和帮扶,改变目前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三是重点培训,针对年龄较大的民警,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进行重点培训,提升全体民警综合应用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四是开展远程教育培训,让民警在信息化培训中体会到信息化建设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力。
(三)加强对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科技人才库
目前,现有的信息化专业人才欠缺好的培训、学习机会,理念意识和技术水平提升不快,与先进地区存在差距。应重点培养有自主开发能力的专业人才。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起决定作用的关键人才,也需要全体民警素质的提高。应提升民警信息应用观念和水平,最大程度地提高岗位民警信息装备应用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法质量,以信息技术的提高引领各项公安交管工作。
(四)加强信息的采集、录入和更新、维护,使信息数据保持鲜活、完整、准确
要把民警的日常警务工作与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明确民警对各类信息系统信息的采集、录入的职责任务,规定采集、录入的时限、数量和质量,使信息采集、录入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各类情报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鲜活性。
(五)建立信息研判工作机制
建立信息研判队伍和工作机制,加强对各类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开展专项行动。积极开展网上追逃、网上管理、网上服务、网上办公,把信息化建设应用与打击、预防、管理、服务等警务工作衔接起来,全面推进信息在公安工作中的实战应用。
(六)完善考核机制
一要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分管领导,各基层单位尽快明确设立系统管理、应用管理、安全管理等兼职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负责大队信息系统日常运行维护和应用系统安全检查等工作,使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有人抓、经常抓。
二要细化工作目标。要将交通违法、交通事故、DNA、SIS及各项工作台账采集录入、信息设备使用、管理与维护等信息化建设应用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每一个民警,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对民警开展经常性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和信息设备操作规范培训,使民警人人有目标、人人有压力,改变过去那种有人没事干、有人忙不完的状况。
三是加强工作考核。要将信息化应用考核真正纳入绩效考核范畴,与评先创优、等级评定挂钩。不定期开展督促和检查。建立信息化建设应用定期通报制度。对不达标或违反规定的部门和民警,要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