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深化推进 行业公安警务机制改革
我国的行业公安分布于民航、铁路、长(江)航(运)、林业、海关等行业。行业公安作为一支特殊的、重要的公安力量,在各行业竭力关怀下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投入保障不足、发展渠道不畅等诸多难题。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行业公安警务机制的发展之路,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行业公安警务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投入保障不足,规范建设落后。行业公安的人事任免、装备资金由行业主管部门决定,人员装备的投入往往取决于行业的效益,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撑和长效机制,这导致行业公安规范化建设出现一些问题,如警力配备不足,年龄结构不优化;办公场所不符合标准,警用装备不足,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考核测评指标单一,行业执法标准尚未统一。 二是发展渠道不畅,缺乏交流培训。行业公安客观上没有直接人事管理权,相对于成熟健全的地方公安招录保障机制,行业公安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招录机制不健全,不能自主任免干部、录用民警,出现“进不来、留不住”的尴尬局面;民警职业发展空间小,职数设置、职务晋升常态化机制不健全,影响了民警工作积极性;缺乏公安工作激励机制,从优待警等政策措施无法落到实处。 二、推进行业公安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是适应公安工作的形势所迫。行业公安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等特点,是公安力量的重要组成部门。在反恐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行业公安以其独有的行业优势,已逐步成为打击犯罪的前沿阵地、应急维稳的尖刀力量。深入推进行业公安警务机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二是提升执法水平所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面对行业公安执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要推进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不断提升公安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惟有深化警务机制改革,以规范化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改进执法工作,提高执法水平。 三是实现平安中国的重要一环。深化行业公安警务机制改革既有利于适应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求,又有利于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平安中国建设。深化行业公安警务机制改革才能确保本行业大局稳定,从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三、推进行业公安警务机制改革的对策 (一)顶层设计,整合资源,促进机制改革有新突破 机制改革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需要自下而上的动力。一是充分调研,准确定位,全面了解行业公安基本情况,对深化行业公安警务机制改革进行整体谋划布局;二是整合资源,进一步理顺事权关系,明确行业与公安的职权和责任,建立权责相适应制度,探索出“条块管理”模式的平衡点;三是大胆创新,敢于试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公安部门进行警务机制改革试点,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行业公安发展的改革之路。 (二)政策保障,加大投入,促进规范建设有新进展 深化行业公安警务机制改革要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契机。一是政策保障方面,上级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行业公安人员配备、硬件建设等标准,为规范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二是实现双向资金投入,建议行业部门与上级公安机关设立执法规范化建设专项资金,为规范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信息化建设方面,建议地方公安与行业公安打造“大情报”平台,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互通共享。 (三)健全体系,加强培训,促进执法服务能力有新提升 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以制度建设开路引领,又以制度建设巩固、深化改革成果。行业公安可将地方公安的经验做法与自身的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一套既独具特色又科学实用的制度体系。一是积极推动行业公安相关执法依据的修订与完善,建立行业内部与地方协作的“纵横双向”培训交流机制,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围绕自身执法主要流程,建立一套标准、实用的执法体系,做到执法必严;三是强化执法管理理念,实行源头管理、过程控制、事后监督,做到违法必究。 (四)立足实战,加强协作,促进维稳处突有新作为 脱离行业基础的公安不是行业公安,脱离地方支持的公安也不是行业公安。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安全形势,行业公安要谋发展,就必须认清社会发展形势,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一方面建立健全地方公安机关、行业公安局机关共同参与的警务合作机制,构建责任共担、优势互补、协调联动、无缝对接的一体化联勤联动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统筹行内行外、网上网下两个战场,加强协作,提升维稳处突能力,切实打好信息战、合成战、整体战,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合力。深化改革已成为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主旋律。行业公安应以此为契机,敢于打破各种壁垒,创新警务工作机制,顺势而为,不断增强公安工作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战能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