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队伍建设的思考
目前,不论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还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需要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是基层*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就成为当前*基层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队伍的现状
(一)队伍总体素质有了很大改善,但仍需提高。管理员的学历水平有了提高,知识水平和执行能力基本能胜任当前工作,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我国*制度的不断完善,对*的整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等成为当务之急。
(二)服务意识淡化。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任务压力不断增大,而干部对收入要求偏高,并受社会上利益趋动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同志产生了攀比思想,感到没有奔头,宗旨意识有所淡化,拼搏意志有所衰退,服务观念有待提高。
(三)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国地税分设以来,由于新生力量补充不足,国地税普遍存在倒金字塔型的人力资源结构,造成*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造成年龄大的等退休、任职长的凭经验、年纪轻的在观望等使命感意识淡化的现象。
(四)责任意识不强,“好人”意识较重。一线管理员普遍认为*岗位容易得罪人,压力大。有的人碍于上级或其他部门或同事的关系,容易拿*原则做人情,充当“好人”。不敢坚持原则,不敢得罪人,不敢与违反*政策法规的行为作斗争。
(五)上下之间沟通协调不够,管理员工作压力大。基层管理员处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地位,管理事务繁多,业务量大,上级的所有政策规定和工作要求,全都由基层管理员来实施。一些政策法规实施起来比较可操作,可也有一些可操作性不强的文件落实起来难度很大,使基层管理员容易产生思想抵触。再加上机关常以考评来压制基层,使管理员对工作失去信心,压力增大,反而形成一种“能混就混、得过且过”的心态,有时甚至“阳奉阴违”,马虎应付。
二、加强*队伍建设,关键在于增强干部活力
增强干部的活力,推进干部交流,既是“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又是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干部活力增强了,队伍建设自然就能够搞起来。
增强干部活力,推进干部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统一思想,形成干部交流的良好氛围
1、推进干部交流,合理配置人才资源。由于干部流动缓慢,不利于干部队伍的结构调整、优化;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有效使用;不利于人尽其才,也不利于干部队伍的管理。
2、推进干部交流,有效激发干部活力。通过交流到新的岗位、新的环境,促使干部去思考、去学习、去适应,有效地激发干部的潜能,取得更多的工作经验,促进干部保持进取精神,调动工作积极性。
3、推进干部交流,培养锻炼干部。通过交流,促使干部自觉提高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努力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增长新见识,有利于改变干部长期在一个环境下封闭的思维模式,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
4、推进干部交流,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推进干部交流,让能干事的有岗位、肯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能够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满活力的激励竞争用人机制,用平等竞争的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办法来解决惰性和懒散现象。
(二)分类推进,帮干部找到合适的岗位
1、推进回避性交流,防止腐败的发生。在干部交流过程中,绝不将干部安排到有敏感人际关系的岗位,有效防止腐败的发生。
2、推进培养性交流,提高干部综合水平。有的干部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几年甚至十几年,对其他的岗位工作确毫不了解,造成干部工作能力的单一化,在交流过程中,将这些干部安排到新的岗位,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有利用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对于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缺乏较高层次岗位工作经历,注意交流到区局机关任职,增强干部综合能力。
3、推进需求性交流,促进工作进步。把干部交流立足于优势互补上,在各所各科室之间交流,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三)健全机制,完善干部交流工作
1、区局及各所相继出台了《干部交流轮岗工作实施办法》和《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意见》,对干部交流和竞争上岗的指导思想、对象范围、工作程序、相关政策、纪律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增强了干部交流工作的规范性,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
2、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办法,引入干部交流竞争机制。坚持同干部的培养、升降、奖惩等结合起来,区别情况,合理安排干部交流岗位,做到人尽其用。
(四)合理监督,保证干部交流工作有序进行
1、保证交流工作公开透明。在制定交流方案、确定交流对象时,做到实事求是,公正待人,不搞简单地搬“人头”,不搞平衡照顾,不搞变相提拔。干部交流方案和交流及时公示,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
2、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岗位实际,从工作需要出发,既考虑干部的特点特长、又兼顾干部的个人意愿,杜绝搞“体内循环”,干部调不出、派不进的现象。
3、搞好跟踪考察。组织部门对交流轮岗工作进行跟踪考察,及时从发现和处理干部交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掌握交流干部的思想动态。对有情绪的交流干部,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解除思想负担,及时转变角色,投入到新的岗位。
三、对加强*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明确标准,科学选配*。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作为管好税源的前提和保证,制定*标准,通过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层层筛选,从全局范围内挑选业务熟练、工作能力强的税务干部,组成专业化的*队伍,负责税源管理工作。
2、强化教育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全面开展对*的岗位技能培训,着力提高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将培训的重点放在会计基础知识、*政策、纳税服务、巡查评估技能、微机操作、工作流程等。并就学习的方式方法、时间和人员安排等方面做出制度规定。
3、强化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一要有强化管理创新的责任感。管理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懈的动力源。要正确引导*克服“创新是领导的责任、我们按照要求做就行”的思想误区,积极为*搭建立足*征管、税务检查、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等一线工作实践,探寻适应新时期新特点的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的平台,使管理创新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二要有强化主动协调的责任感。*工作不是独立的,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支持才能实现。这里有区局与科所之间、科所与科所之间的协调、配合,也有与政府、地税、工商、公安、司法等单位以及广大纳税人的协调、配合、支持。这就要求*具备独立完成*工作和内外沟通协调的能力,具备运用内部信息管理*工作和充分运用外部相关信息管理*工作的能力。三要有强化知错必纠的责任感。有责任感的人对错误总是直言面对,而没有责任感的人总是找借口推诿责任。“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成为了一部分人奉行的工作“准则”。工作态度消极,日子得过且过,事业好坏与己无关,对待工作毫无责任感,这也是提高执行力的最大障碍。
4、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从业绩考核、业务竞赛、表彰先进、责任追究、勤政廉政等环节入手,探索管理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量化考评指标,建立考核体系,结合德、能、勤、绩、廉实施全面考核,掌握并跟踪管理员完成工作的时间、进度、质量等情况。
5、培养青年能手,增强队伍活力。在全局*干部中大力开展业务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并将在业务比赛、技能比武尖子、能手以及岗位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实行重点培养,一方面调动青年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为*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