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看守所高起点谋划科学化管理扎实推进监管工作规范化
*县看守所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地处县城闹市区,毗邻居民楼、商业街。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监管场所建设标准的不断提高,其硬件条件日渐陈旧。****年*月,*县投资****余万元,新建建筑面积近*****平米、设计关押量***人的新看守所,从而彻底解决了旧所场所狭小、设施设备陈旧、办公条件落后、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问题。新看守所严格按照“高起点实施硬件建设、高标准推进管理建设、高水平加强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积极与武警部队协调配合,认真接受驻所检察室及社会各界的监督,积极创建安全、规范、文明、开放的现代化看守所。 一是高起点实施硬件建设,努力实现保障水平走在前列。一是合理规范设计,在完善前期各项手续的基础上,主动协调市建筑设计院等部门,共同研究新看守所设计施工的具体方案,还多次派员外出参观学习,力争做到规划布置合理、功能配置科学。二是配全监区功能,新看守所配设武警营房、停车场、绿化区、办公区、功能区、监区等区域;功能区设储物间、收押室、内勤室、信息采集室、档案室、代购点、律师会见室、提审室、辩认室等;在监区设有总监控室、分控室、心理咨询室、财物保管室、图书阅览室等,还装配了手机信号频闭系统。三是树立超前意识,安装了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设总控室,每个监区设分控室、定点巡视系统等,每个监舍设置了对角监控摄像头、拾音器、应急照明及报警装置,并安装了无线遥控AB门,确保对整个监区能够实施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管控。四是投资**余万元对功能区进行完善和改装,在每个提审室安装LED提示牌和呼叫系统,同时安装两台摄像机和拾音器,为监管在押人员安装上了“眼睛”;辩认室、会见室等用金属防护栅栏隔离并装上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设备。墙面装饰吸音材料、墙裙全部采用软性材料包装,安装标准制式讯问椅,确保被监管人员人身安全;在监区独立设置医疗室,并配备专职医务人员和相应医疗器材设施等;每个监区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方便在押人员洗浴;在食堂设置了操作间、食品原料储存间,铺设了防滑地板砖,确保饮食卫生和人身安全。五是提高监管队伍的战斗力和监所管理水平,增设休闲娱乐和健身设施,提高干警生活保障,进一步增强干警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二是高标准推进管理建设,切实提高科学监管水平。一是推行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机制,对红、黄、蓝三个不同等级的在押人员采取不同的管教措施,聘请心理学教师、退休老民警等对个别在押人员进行专门辅导和心理矫正,使其消除抵触情绪,树立正确信念。二是由专职医生对在押人员进行健康等级分析评估,对不同等级健康程度的在押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开通危重病人抢救绿色通道,切实加大医疗事故预防力度。三是积极倡导人性化执法理念,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用心感化、用爱教育,既要管、又要教、更要救,通过实实在在的关爱去挽救在押人员。依托“亲情热线”、“亲情聚餐”等人性化管理措施,促使在押人员自我改造。四是营造有利于在押人员改造的环境氛围。在图书阅览室配置了图书杂志,为在押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在监区张贴名言警句、播放音乐和组织文艺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在押人员进行思想教育。五是推行监管场所向社会开放活动,增强工作透明度。所内设置了民警岗位监督台,设置了留言卡、意见箱,公布了便民条例、工作流程等,聘请监管执法监督员,推出“严格执法,文明管理”八项承诺。适时邀请县检察院、法院等相关协作单位举行联席会议,加强沟通和协调,探讨和研究服务诉讼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主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三是高水平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增强文明规范执法能力。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工作知识,鼓励民警通过参加培训、岗位练兵、自我学习等形式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水平。二是坚持从严治警,将监管民警十不准印制成册,严禁民警与被监管人员家属私自往来,严禁接受被监管人员家属的宴请和馈赠。三是推行主协管制度,落实所领导包监区、民警包监室等工作机制,特别是规范运作家属接待区,设置了会见登记岗、财物接待岗和所长接待岗等。四是主动接受外部监督,深入开展开门评警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评价监督,努力塑造良好形象。五是结合公安部监管局“两防一退”的要求和省公安厅部署的“阳光行动”,大力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开放监所活动,通过坚持严格执法、文明管理,努力把看守所建成教育挽救在押人员的特殊学校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