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县级公安机关打造民生警务的实践与思考(三)

    时间:2015年04月21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辞海》中对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作为基层公安机关,深化新形势下的民生警务,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既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进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公安机关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民生能力、树立公安队伍良好形象的现实需要。笔者拟结合*县实际,就县级公安机关如何打造民生警务谈几点粗浅认识。

        打造民生警务的实践

        近年来,*县公安局以全力构建“六大格局”、打造“五大工程”为工作重点,从“亲和、专业、规范、真诚”八字着眼,从群众关心、关切的点滴小事做起,创新载体,突出特色,着力打造民生警务,取得了较好工作成效。

        做强主业保民生。紧盯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侵财型案件和伤害案件,相继组织开展了打击“两抢一盗”、打击侵财型犯罪“破案会战”等一系列专项行动,把主攻方向放在对该两类案件的侦破上,通过夯实基础,加强情报研判,落实勘察要求等措施,提高破案主体打“信息站、科技站、证据战、合成战”的能力,通过部署、排名、通报、约谈等调度方式,有效调动全局直接参与破案和服务侦查破案的积极性,促进了“大刑侦“格局的进一步形成。今年上半年,我局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起,同比上升**%,抓获犯罪嫌疑人***名,同比上升**%,发生的*起现行命案均快速破获。

        畅通渠道知民生。结合“大走访”开门评警、“三访三评”、“千名民警进村入户”等活动,围绕群众关心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民警进农户、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单位,走近群众、深入群众、融于群众,面对面座谈,心贴心交流,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和所求,及时改进工作,服务民生。近年来,我局先后出动警力****余人次,走访群众**万余人,收集各类意见建议****余条,为群众解决难题、琐事****余件。去年,我局又陆续创办了《*警讯》和《*公安手机报》,进一步拓宽了警民沟通渠道,受到群众好评。

        规范执法护民生。建立“网上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实行所有案件网上办理、审核、监督、流转,在“六室一厅”全部安装音像监控设施,实现对执法场所、窗口单位、要害部位的视频全覆盖及远程、同步、动态监督;对案件办理落实“五级把关制”,法制部门每月深入执法一线,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检查和考评,将执法问题解决在源头;公开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组建执法监督员队伍,赋予执法监督权和建议权,对民警执法进行明查暗访,辅之以电话回访、短信评警等手段,有效实现监督关口前移。今年以来,全局没有发生一起因民警执法过错引发的信访、投诉事件。

        人性服务惠民生。以开展“严格执法、礼仪先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重要载体,巧打“服务牌”,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活动。我局借鉴医院导诊、景区导游的做法,在办公楼醒目位置设置礼仪导警台,每天专门安排一至两名形象好、素质高、礼仪规范的女工作人员接待群众,负责提供咨询服务,引导办事群众到相关科室找相关人员处理相应事宜,让办事的群众感觉心里暖洋洋。礼仪导警制度实行以来,已为****多人次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务。近年来,我局还推出了为**岁老人免费上门办证、办理出入境证件“按需申领”、驾驶证年检到期“短信提醒”等人性化举措,有效赢得群众满意。自****年下半年以来的全省公安工作满意度测评中,我局连续*次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名。今年*月,被*省综治委授予“全省公众满意政法单位”荣誉称号。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们在打造民生警务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是也必须正视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维护稳定任务艰巨。尽管全县社会治安大局总体平稳,但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因素仍大量存在,严重暴力犯罪、涉恶犯罪时有发生,盗抢等侵财类案件居高不下,经济犯罪、诈骗犯罪逐年增多,网络犯罪等新型犯罪显现,“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加上工业园区面积不断扩大,在建项目日益增多,涉及群众的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环境保护等矛盾纠纷增多。同时,医患纠纷时有发生,易引发群体性医闹事件;县内道路等级低,通行条件差,维护交通安全任务十分繁重。

        执法服务存在偏差。少数民警立足本职、服务大局的认识不到位,对群众报案、求助等正当要求无故推诿,甚至小事拖大,易事拖难,特权思想严重,伤害了群众感情;极少数民警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甚至违法办案、徇私枉法,侵犯群众利益,损害了公安队伍形象,阻碍了民生警务工作的开展。

        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民警业务素质低下,信息技术欠缺,不能适应复杂环境中的执法要求,制约了民生警务工作开展;基层公安工作头绪繁杂,任务繁重,加之警力不足,经费短缺,导致民生警务开展无力;基层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付出与回报形成强烈反差,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民警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民生警务工作质量。

        打造民生警务的几点思考

        孟建柱同志指出,公安机关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把公安工作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上,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县级公安机关打造民生警务,关键要做好“四个坚持”:

        坚持稳定至上,深化严打整治,积极回应群众对“平安”的新期待。一是强化严打整治,维护社会稳定。一方面要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加大对各类严重暴力犯罪的打击,对一些涉恶势力,坚持“露头就打”的方针,决不能让其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盗窃、诈骗、抢劫等多发性侵财类“小案”的查办,做到“抓大不放小”。二是强化治安防控,预防减少发案。加强对易发案、多发案地区、场所、部位、时段的巡逻控制,提高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进防控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派出所为龙头、以社区警务为纽带、以治(内)保组织为依托、治安网格为基础、以科技为补充”的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新型治安防控网络。三是强化隐患整改,确保公众安全。不断强化安全检查,切实加强对道路交通、行业场所、重点单位隐患的排查整改,加强对枪支弹药及危爆物品的安全管理,加强对水电油气等关系民生重点单位、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保卫,坚决防止恶性事件发生。

        坚持以民为本,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回应群众对“服务”的新期盼。一是增强服务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创新服务方法。在群众需要帮助时,“话要说到、心要尽到、事要做到”,坚持用真情感化群众;与办事群众沟通交流时,做到语言亲切、话语真切、诚心诚意、真心实意,坚持用真情赢得群众;在处理案件纠纷时,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力戒简单粗暴。三是提高服务效率。建立便民、利民长效机制,主动深入单位、企业、村组开展走访,了解群众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规范审批权限,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提高服务效能。

        坚持规范执法,维护合法权益,积极回应群众对“公平”的新要求。一是转变执法观念。牢固树立执法为民观念,强化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把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追求效率与实现公平公正有机统一起来,打牢执法为民思想根基。二是规范执法行为。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使各项执法活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增加社会安定和谐因素,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坚决杜绝发生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害群众权益的行为。三是提高执法水平。组织开展法律教育培训,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执法主体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狠抓执法监督,自觉接受内外监督,防止发生执法过错,提高执法质量。

        坚持素质强警,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回应群众对“队伍”的新期望。一是抓培训强素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民警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道德修养;以新修订的“一法两规定”、警务信息化、实战技能、舆情引导等为重点,组织开展“大培训”、“大比武”等活动,着力提高民警规范执法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舆情应对管控能力。二是抓制度严管理。建立健全公安队伍状况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及时收集掌握民警思想动态,对队伍中存在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坚持从严治警,杜绝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发生。落实从优待警,努力解决民警工作待遇问题,关心民警身心健康,活跃警营文化,推动公安队伍健康发展。三是抓作风树形象。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要求,开展集中教育整顿,及时查处民警违法乱纪行为,认真解决群众反感、影响形象的问题,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不断深化细化为民服务措施,从点滴小事做起,切实改变作风,改善警民关系,增进警民和谐。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实践和思考(八)
  • 下一篇:对监狱新录民警执法导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