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监狱新录民警执法导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青年民警执法工作导师指导制度(简称执法导师工作),是近年来*监狱局针对新录民警群体需求,量身订制的青年工作品牌。近三年来,**监狱按照*局部署,进一步理顺执法导师工作机制,深化执法导师工作流程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在“导”与“学”的针对性、灵活性、互动性上下功夫,推动执法导师工作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从中也启发了一些新思路。
思考之一:执法导师工作要避免“单打独斗”,必须争取领导合力,才能提升工作地位。
当前,**监狱民警年龄结构偏大,平均年龄**岁,近*年内退休民警达百余人。从****年起,监狱招录新民警呈逐年递增态势,****年**月至****年**月,监狱分三批次招录民警**名,达到一个小高峰。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监狱将步入警力新旧交潜的过渡期,如何让新录民警尽快适应执法环境,快速提升执法履职能力,执法导师工作尤为重要。
在执法导师工作推行初期,部分基层民警甚至中层领导对执法导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高,狭隘的把“执法导师”的概念圈定为某个具体的指定人,导致执法导师工作容易陷入“单打独斗”的局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监狱积极争取支持,实现了执法导师工作组织领导力量的提档升级。
一是坚决落实党建带团建。监狱成立了政治处主任挂帅的新录民警执法导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政治处、团委及各党支部共同履行对该工作的组织领导职能;明确各党支部青年委员、监狱团委委员、团支部书记为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与督导。执法导师工作形成了从监狱党委到各党支部重视支持、共青团组织与职能部门共同经营的青年工程,地位大大提升。
二是确定科学的导师带徒模式。对每名新录民警采取“*+*”导师带徒模式,即由监狱团委、新录民警所在党支部、新录民警所在岗位“一对一”执法导师,共同从不同层面进行“传帮带”。对每一名新录民警而言,“执法导师”代表了一个组织、一个集体的力量,避免了“单打独斗”。
三是清晰地界定了工作责任。明确了执法导师工作领导机构及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明确了“*+*”导师带徒模式中,每一个主体的具体责任、义务及工作目标,制定了相对应的考核、评估、验收体系,实行责任追究,有力约束保障了执法导师工作的执行落实。
思考之二:执法导师工作要避免“随心所欲”,必须规范操作流程,才能保证工作质量。
在实践中,执法导师工作的难点在于,“导”与“学”双方面不确定的因素较多,所以执法导师工作必须向规范管理、细化管理要质量,要长效。对此,监狱在*监狱局指导文件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对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进行了细化和规范。
一是为避免“随心所欲”选导师,着力规范了新录民警“一对一”执法导师的遴选程序。****年,监狱以文件形式印发《新录民警“执法导师”工作实施方案》,对“一对一”执法导师的遴选条件、遴选程序、确定形式等进行了细化,政工部门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为新录民警选好初入警队的第一位老师,组建了一支以“全国先进工作者”王文广为代表的、政治素质过硬、岗位业绩突出、责任心强的执法导师队伍,师资质量得以保证。
二是为避免导师“随心所欲”带徒弟,着力规范了执法导师工作操作流程。新录民警是一张白纸,要开好头起好步,“师傅带进门”非常重要。“怎么带”这个课题如果仅由“师傅”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地自由发挥,可能会导致新录民警成长参差不齐,甚至走弯路、走错路。监狱对执法导师工作操作流程进行了统一规范,明确了什么阶段做什么事,什么内容是必修课,以及要实现的阶段目标等刚性操作要求;明确执法导师必须向新录民警教学的执法管理书目,及必须传授的岗位技能,提升了执法导师工作的具体操作性,保障了不同单位工作开展的同步性,为新录民警提供了公平的成长环境。
思考之三:执法导师工作要避免“胶柱鼓瑟”,必须延伸引导层面,才能争取事半功倍。
近年来,监狱在抓好新录民警执法履职能力的引导外,还积极鼓励基层党团组织及执法导师发挥创造力,以不同形式加强对新录民警的思想政治、心理健康和生活能力等层面的引导,延伸“执法导师”工作内涵,帮助新录民警建立更加健康的人格和成熟稳定的职业观。
一是强化思想引导,帮助新录民警凝聚职业正能量。监狱团委每月召开一次团干通气会,每月至少与每名新录民警进行一次走访谈话,及时与新录民警交流思想,了解诉求;各支部班子成员定期与新录民警交心谈心,了解其警情;监狱团委还抓住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契机,重点组织新录民警学习党、团政策精神,组织新录民警专题学习《一位监狱长给青年干警的回信》,围绕“理想与现实”、“当下我应怎么做”等话题展开讨论,引导新录民警进一步坚定职业理想。
二是注重心理引导,帮助新录民警建立初入职场的自信。针对新录民警普遍年龄小、心理不稳定的特征,监狱团委开设了青年QQ群、微信群,用青年人喜欢的方式和语言风格进行交流,潜移默化为他们疏导和缓解心理压力。工作中以帮助、激励为主,多为他们创造展示才华的平台和成长的机会。如大力推荐新录民警参加省厅文秘竞赛、省局“中华魂”读书演讲征文、*局岗位练兵等活动。一年来,监狱先后有*名新录民警获得了不同层面的工作肯定,在新录民警中营造了你赶我超的良性竞争氛围,有效提振了新录民警队伍的集体职业自信,坚定了职业追求。
三是加强生活引导,帮助新录民警锻炼社会生活能力。大部分新录民警都是独生子女,社会生活阅历较浅,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执法履职工作。监狱一方面为新录民警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帮助,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如引导新录民警进行社会生活实践,组织他们互帮互助、打扫卫生、整理内务、自助聚餐、开展社会联谊等。监狱有些女性执法导师,用业余时间教徒弟学习烹饪、织毛衣等,大大提升了新录民警的生活能力,促使他们融入监狱大家庭,增强了对监狱工作的归属感。
思考之四:执法导师工作要避免“一厢情愿”,必须注重导学互动,才能激发参与热情。
执法导师工作是一个“双主体”的互动过程。既要充分调动执法导师 “导”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又要充分激发新录民警“学”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只有“导学互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对执法导师工作的“导学互动”关系有着十分精彩的提炼。他指出,执法导师要做到“爱护不庇护,包教不包办,放手不撒手,指导不误导,重言传更重身教。”新录民警要做到“服从不盲从,依靠不依赖,自信不任信,执着不固执,攀登不攀比。”这两条寄语,高度凝练了执法导师工作的“导学互动”关系,也成为监狱组织开展执法导师工作的指导方向和操作准则。
为了增进“导学互动”,提升导学双方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参与热情,一方面,完善了执法导师工作绩效考评机制,实行每月“结对”师徒互评、监狱季度跟踪考核鉴定,对结对师徒评定档次。对优秀结对师徒予以表彰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合约期限或更换执法导师;考核验收结果与执法导师及新录民警评先表优、个人综合考核等挂钩。
另一方面,监狱团委深入新录民警群体,敏锐的捕捉他们发出的“约导”信号,做到顺势而导。如针对新录民警反映的业余生活单调的困惑,监狱团委策划了青年民警进社区“送关爱送健康送活力”系列活动等,既培养锻炼了青年团干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又丰富了新录民警的业余时空和精神文化生活。新录民警在活动中展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并将这种激情带入了执法工作之中,凸显了“导学互动”带来的积极效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