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警务管理 >> 治安警察 >> 浏览公安
  • 浅析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工作对策

    时间:2015年05月05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校园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和社会的稳定及发展,同时由于中小学生及幼儿年龄小,自防能力差,以及校园安保力量缺乏等,导致校园安全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标。近几年以来,全国各地相继发生多起针对中小学生或幼儿的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对当地乃至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幼儿及其家长都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所以如何加强学校安全保卫,保障良好的校园治安环境,是各级公安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基层派出所民警,就如何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工作提出一些粗浅的工作建议。

        一、当前校园及周边治安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中小学生及幼儿的弱势地位容易成为侵财、暴力案件的侵害对象。由于受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各种社会矛盾凸显,而中小学生和幼儿年龄小、自防能力差、校园安保设施投入不足等,很容易被违法犯罪分子所利用,成为报复社会、泄愤个人情绪的对象。

        二是公安机关针对校园及其周边安全的安保力量比较薄弱。从当前我县的情况来看,公安机关针对学校采取安保措施主要体现在社、村民警的日常检查以及个别学校上、放学高峰期的交警执勤上,一些基层派出所受警力限制、工作性质、工作时间差等因素影响,致使校园安保工作极易出现管理上的真空,给违法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三是校园内保防范能力薄弱。以我所为例,辖区学校没有专职保卫人员,都是有一些教师或门卫兼职,大部分监控设施安装不完备,其他的技防设施、自卫、自救的安防器具缺失或没有,防护力量严重不足,安全状况让人担忧。一旦发生侵害学校、师生的突发性事件,学生、幼儿园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四是校园及周边秩序共管机制建设不完善。学校周边秩序是保障校园安全的第一道“防火墙”,要实现校园周边秩序的规范化管理,需要政府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目前对校园及周边秩序的管理工作仍然处于公安“一家热”局面,政府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机制还没有形成,如校园周边地区人员混杂,交通秩序混乱,学校门口的个体摊点食品卫生不达标等,都给广大中小学生安全工作带来巨大隐患。

        二、造成校园及其周边安全治安隐患的原因

        一是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有关对在校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散见于《宪法》、《民法通则》、《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之中,但是这些法律起不到前期预防管理的作用。尤其是在校园安全管理的全局问题如安全管理的责任、管理机构的设置和权力等方面,仍无明确规定。

        二是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对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不仅仅停留在对法律法规的学习上,还应该要教育广大师生面对不法侵害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发生自然灾害如何采取自救措施以及如何加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等方面。自*年*地震以后,虽然各学校都加强了如何应对灾害事故方面的教育演练,但是演练普遍流于形式,缺乏实战意识。此外,其他方面的安全教育更是少之又少。一个学年一节法制课、一个学年一次防灾害事故演练,对提高广大师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安全素质到底有多大作用?

        三是安全工作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安机关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之间缺乏及时的信息沟通,既浪费了警力资源,又达不到及时处置新情况、新问题的目的;二是各部门就校园安全问题没有明确职能责任。当前,虽然上级领导对加强校园安全工作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协作机制,各自为阵现象突出,同时也容易出现开始“人人管”到最后“没人管”的局面。

        四是教育部门内部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是学校的主管部门对校园安全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很好地对校园安全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对加强校园安保工作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学校自身对安全防范工作不重视,对公安机关提出的整改意见置若罔闻,各种防范手段缺失。

        三、关于加强校园及其周边治安管理工作的一些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涉校情报信息的掌控,及时做好各类涉校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工作。派出所要密切与政府综治、司法以及学校等部门协调配合,及时掌握涉及学校的各类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并做好化解工作。一方面要督促学校做好教职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及时掌握教职员工的思想动态,对发生在教职员工之间的矛盾纠纷要第一时间开展化解,并将情况及时通报给属地公安派出所;另一方面学校要切实掌握对本校具有不满情绪的人员情况和动态信息,包括对学校不满的教职员工、与学校产生矛盾的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周边的群众等,对排查出来的人、事要及时采取稳控措施,开展化解工作,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给相关职能部门。

        二是加强重点人员的管控工作,及时掌握重点人员的思想活动情况。派出所、综治、司法所、基层群众组织等部门要做好协调配合,不断强化本辖区重点人员的排查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重点人员要逐人落实管控措施,把握其思想动态、行踪规律,及时处置涉及此类人员的矛盾纠纷和案事件,做好思想教育和情绪疏导工作,从宏观上减少和消除校园安全隐患。

        三是加强校园及周边的巡逻防范工作,及时处置各类涉校案事件,有效控制突发性案事件的发展。交警部门要切实安排警力在上、放学高峰时段的执勤工作,在管好车辆的同时也要管好人。对校园周边环境比较复杂的,辖区派出所要派出相应的警力做好秩序维持工作,不给违法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同时,要落实好校园的安全检查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要及时通报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督促、指导学校、幼儿园做好整改工作。

        四是加强防范机制的科学长效机制建设。在安全防范机制的科学长效建设上,要在强化教育主管部门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充分依托学校这个平台,通过开展信息交流通报、联合开展安全检查、开展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强化防范硬件设施建设等活动,不断督促学校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校园安全防范水平。

        五是加强对校园及其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公安机关要加强对网吧、娱乐场所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场所的规范化管理,网监部门要主动协调文化主管部门加强对上网服务场所管理,全面清理整顿违规经营网吧,并发挥公安网监职能作用,规范上网信息安全管理,及时删除、封堵、过滤网上有害信息。同时,要常到学校集中组织指导“绿色上网场所”,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六是加强对涉校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公安机关对于扰乱校园治安、危害学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报警,要快速处警,妥善处置;对于学校送报和移交的案件,要高度重视,依法处理,并向学校通报案件处理情况;对于危害学校师生的违法犯罪分子,公安机关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绝不姑息。通过各种措施,营造保卫校园安全的高压态势。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我市青少年盗窃犯罪的特点、成因及打防对策
  • 下一篇:校园安全防范常识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